兩部片子和海角七號當初在票房還沒炒起來的時候就看了,
"我的少女時代"是看到膝關節在FB的推薦後才知道這部
看了預告覺得還滿不錯後去戲院看的。
"寶米恰恰"是朋友在PLURK上強力推薦,看預告覺得還滿有趣的。
可是想看時台南的戲院已經下檔了,還跑去高雄看。
"少女"如果沒有上面的緣故,
可能還會因為FB上一波波的觀影潮或是媒體報導而想去了解一下
而"寶米"如果不是朋友強力推,可能到現在我還不知道有這部片。
片名是第一個會讓你想不想去接觸這部片子資訊的要素,
接著就是行銷的方式讓片子能夠有多一點的能見度,
好比再正再有氣質的妹,不出門被人發現還是不會被PO在表特版啊 XD
這一方面"少女"的能見度大勝"寶米"。
不過就細膩度和影像風格我倒是覺得"寶米"比"少女"來的好,
(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少女"一出了回憶,畫面的質感都變low了些)
或許是導演的差別,一個是學音樂的,一個是做偶像劇的。
所以"少女"比較懂得用梗來抓住觀眾的胃口的成品
而"寶米"則是比較需要觀眾去細細伶聽的作品
海角七號我覺得質感跟劇本完整度都不夠精緻,
可是就是在那個國片長期缺乏生活感和趣味的時空下
有合到大家的胃口,然後在過大家病毒式行銷的推薦下燒開來了。
如果說相同的劇本拿到現在的時空背景下,
也許還不會像當年那樣逆勢大成長。
不過這又是個蛋生雞 雞生蛋的假設了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