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片前就被打了很多預防針,都是建議我們凡夫俗子要慎重考慮的預防針。
不過看了之後,覺得這片其實還蠻平易近人的呀!
1. 長鏡頭?
大家所指的「長」應該不是指鏡頭拉長的遠鏡頭、而是指同一個分鏡拖很久吧?我一點都沒這麼覺得耶,一鏡到下一鏡之間其實都還算快呀,憑我粗淺印象大多不會超過十秒,單一分鏡比本片長的商業電影到處都是。
2. 無聲與自然聲
我猜本片如果有令人難以下嚥之處,關鍵應該不是「長鏡頭」,而是無聲,包括無配樂、無對白。不過我覺得本片充斥的自然聲就很豐富了,有風聲草聲樹葉聲,聽著蟬鳴更是讓我都覺得熱了起來。看來這種電影不用 4D 的科技體驗,只要把實境的原音都放進來(應該還是有經過些重製吧?我猜),就讓我們可以直接組合自己的經驗,身歷其境,不算是「腦補」,叫它「鼻補」或「膚補」好了。
3. 隱娘果然隱
本片女主角真的是聶隱娘?好像是又好像不是,因為故事大多都是別人的、話大多都是別人在說,隱娘都在當樑上君子旁觀他人之生活,真是「隱」娘無誤。也許,本片就是隱娘的偷看日記,所以才用上述的自然聲搞身歷其境?讓我們也來體會一下隱娘的五官所得?
4. 大家都在隱
這片對白極簡、台詞極簡、人物互動極簡,彷彿只是把事件一幅幅都交代了,不用多說,丟給觀眾自行連結就好,演員就不用多演多說渲染情緒,沉穩守份地「隱」就好。
5. 文言文?
什麼時候這種語言變成文言文了?明明頂多是白話章回小說等級,而且很多地方甚至還像 21 世紀日常對話,也有很多句子是前半章回小說白話、後半 21 世紀日常白話,有時令我有點出戲,不太知道該用哪一種白話的習慣來套入。譬如有時候你、有時候汝、有時候所、有時候的... 真是好奇在台詞設計上的語言標準或套路為何,希望哪天製作團隊可以為我們解說一下。
6. 親情
舒淇都說這片是愛情故事了,我覺得這愛情還更廣泛,可以是聶隱娘與其他人一切表面冷冰冰「隱」起來的情或想像的情,也可以是她旁觀的他人之「情」。不分東方西方,不論好萊塢還是聶隱娘都過不了小孩這關,壞人或標靶只要有小孩,就是免死金牌,不信你看看最後那群羊,總是兩隻羊寶寶配一隻 literally 留山羊鬍的羊爸爸。
7. 雲霧
本片景觀處處有情,自毋待言,全片「隱」得徹底,更給我們觀眾自由讀景讀情的腦補空間。倒是那雲霧,實在太神奇,隱娘向師父報告成果時還是清楚山巔,磕頭拜別時山巔已被雲霧吃掉,本片製作團隊有魔法師嗎?要怎麼抓準時機掌握氣象呀?
8. 配樂
片尾隱娘與拭鏡少年一行離去,應是終有了個情的歸宿,山谷草原間響起的是篳篥?後面進入 credit 無縫接軌的是西方風笛鼓樂隊?如果真如此,篳篥和風笛還真合,以後在蘇格蘭愛爾蘭與中國台灣小酒吧,應有無窮發展潛力。
9. 建議
好多篇文章都在建議什麼人適合看聶隱娘、什麼人又適合選擇其他電影,那套句小學作文模版,「我也不例外」來建議一下吧。
個人建議:本片才沒有什麼門檻,不用愛看展、不用愛看藝術片、不用先懂侯孝賢或蔡明亮,唯一的門檻可能是配樂對白太少容易睡著,那就睡飽起床看早場吧!一整天只要精神夠好的時間都可以看,任何人都可以。
只有一種人我不建議:看不下去時會焦躁地咬耳朵、會喃喃自語、會滑手機、會踏腳發出聲音的人。如舒淇所說,隔壁廳還有好多精采電影可看,想看《聶隱娘》的觀眾要欣賞的可是自然聲的身歷其境,希望大家能給他們不受打擾的完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