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您好
對於您認為電影的本質還是說一個故事
這一點我很贊同
但是對於你所謂的故事一定要有個清楚的脈絡這種論點
我恐怕不能苟同
在此我可以舉二個例子跟您說明
第一個是莫那魯道
我想這個人物大家都很清楚 就是電影賽德克巴萊的主角
霧社事件中領導族人抗暴的頭目
但是我要說的不是這個莫那魯道
而是國民政府時期下的莫那魯道
1949年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之後 為了「消除日本國家神道信仰痕跡」,原日治時期神社
逐一改為忠烈祠,用以紀念國民革命各次起義烈士,以及討袁、護法、東征、北伐、剿
匪、討逆、抗戰及勘亂等各次戰役陣亡或殉職者
而1978年蔣中正又批示應將日治時期抗日的烈士加以納入,於是原本只是為了守護自己
族人而反抗日本政府的莫那魯道,這時候就變國民政府下的中華民族抗日烈士了
並且被奉入原本是祭祀日本英烈的神社之中,這就是你所謂的脈絡
第二例子則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秦檜
在傳統的史書記載中,他被描繪成與外族通謀,害死岳飛的奸臣
但實際上呢?岳飛的被處死實在他個人的咎由自取
第一,岳飛在統帥全國五分之三的兵力後,莽撞要求皇帝早日解決皇位繼承人,觸犯了
皇家最大的忌諱:手握重兵的武將對皇位繼承感興趣,令皇帝相信他野心太大,遂起殺
心。
第二,《中國人的歷史誤讀》認為岳飛主張「迎請二帝還朝」,威脅到趙構的地位。
第三,宋朝在南遷之後,喪失了北方富庶的土地與大量的礦物資源,經濟上就已經先天
不良,而岳飛還執意多次北伐,耗費大量軍餉,造成國庫空虛,這才使得秦檜不得不召
回岳飛,最後被宋高宗處死
雖然在事實上岳飛是個擁兵權自重的武將,且多次衝撞宋高宗而導致被賜死,但在史書
的記載上,他卻描繪成精忠報國的忠臣,反倒是為了國家社稷著想,要求岳飛停止北伐
的秦檜反倒成為千古罪人,而被眾人唾棄,這也是你所謂的脈絡。所以我不禁要問,如
果這部電影真的照你的意思去拍攝並且剪輯,那會變成什麼樣的故事?還會是原本的聶
隱娘?或者只是另一部闡述仁義道德的四書五經故事?
事實上,從19世紀以來,就已經有不少的學者指出,所謂的歷史脈絡根本不存在,任何
的歷史脈絡都是詮釋者有意識地擷取,以符合他個人的價值判斷,跟真正的歷史是有很大
差距的。既然如此,侯導作為台灣新浪潮電影的代表者之一,基於他們所堅持的新寫實
主義的要求,自然就不可能為此主觀去創造出一個清楚的脈絡來,而要求觀眾接受,反
而會去盡量的削減這些歷史政治的干擾,而回歸到作為一個人的觀點來,邀
請觀眾來參與並形成自己的解讀,這也正是伽達默爾所主張的,以小人物和微觀敘事來
拉近普通觀眾與歷史事件的距離並努力引導觀眾對歷史經驗進行多維的、開放式的歷史
思考,而非蓋棺定論式的敘事結果,正精確地描述了侯導自戀戀風塵以來以小人物個人
經驗為敘事主體的新寫實主義風格
這也正是侯導成為侯導,而不是另一個商業電影導演的最主要因素!!!!
※ 引述《Lasvegas (Roy)》之銘言:
: 畢卡索是偉大的畫家,他的畫是偉大的畫作
: 但是那些解構的人臉圖放在我面前,我不覺得好看
雖然這與電影版無關,但是我覺得要補充說明的是
畢卡索後期創作,早已跳脫印象主義的光影寫實畫風
而趨向於立體派,認為2D平面的繪畫要去描寫3D立體的空間
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同狀態及不同視點所觀察到的對象,集中地表現於單一的平面上
造成一個總體經驗的效果。
所以你看到的解構的人臉圖,就是這種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經驗全塞在一張紙上的結果
他的目的不是要塑造你的愉悅經驗
而是要完整的再現真實
因為立體派這樣的解構主張,最極端的結果就導致整個立面的崩潰
繪畫回復到2D描繪,也就是單純的色塊或線條
最後導致抽象藝術的誕生
其在藝術史上是佔有絕對重要的意義的
: 侯導是得獎的導演,<刺客聶隱娘>是得獎導演的作品
: 但是看完之後,我不覺得好看
: 我認為電影的本質還是說一個故事
: 觀影後才讀了"行前須知",發現原來侯導是故意把脈絡給剪斷掉的
: 我們觀眾看到的只是破碎片段的集合
: 而且可以說是一種"就是沒有要讓你搞懂故事"的剪法
: 如果是一個23歲的新秀導演交給電影公司這樣的作品
: 我懷疑會被高層丟到垃圾桶外加一頓臭幹
: 只是因為今天侯導趴數夠,所以可以這樣任性
: "我雖然上映賣錢,但你可以不要買票進場"
: "你票買了,時間花了,我就是給你風景、意境與人物的情感,
: 覺得故事不清楚、情節不精彩?呵呵,我不管"
: 這部片給我的感覺是這樣
: 如果侯導願意開放一個剪接權出來
: 除了現在上映這個得獎的導演版
: 另外交給別人剪一個人物有交待、脈絡清楚、情節完整的凡夫俗子版
: 我覺得電影世界將因為他的慷慨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