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如果真曾很深刻地反省過,那麼很傷感地,每個人必定都會得
到自己是孤獨存在於世界之中的結論,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任何經典
的結論與暗示都是相同的,人,一絲不掛地來到這個世界,也會赤裸裸地回
去;存在主義如是說,聖經如是說,道家、佛家、易經、甚至儒家也這麼
說;人不學會與孤獨共處,不是陷入瘋狂,就是自欺。侯孝賢感到興趣的總
是普世間共存的某種現象與價值,而在聶隱娘中,這個主題叫做
孤 獨 。
因此在影片的開頭,除了些許的文字之外,是一連串黑背的畫面,與一片
鴉雀無聲;硬是要延伸,可以說是試圖在影片的開始之前,讓觀眾沉靜下
來,進入一種本初無聲、無色、不知身在何處的原始狀態,單單純純,原原
本本。這是用無聲的方式,詮釋孤獨。
《鸞鳥詩序》:「昔罽賓王結罝峻祁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
不能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
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後鳴,何不懸鏡以映之。』
王從其言。鸞睹形感契,慨然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
如果說影片開頭的黑畫面是無聲的詮釋,這段文字就是有聲的明示,鸞鳥
是個象徵,象徵著美麗、象徵著脫俗、象徵著孤芳自賞的高傲、也象徵著無
法與之匹配的寂寞;對於牠來說,王位,只是形式上的權位,粗俗、而人,
只是心理上的傲慢,平庸;如此的牠應該在仙外之境飛舞,何以竟墮入俗世
而無可奈何?懸鏡,見影;鸞鳥不是李白,能夠豁達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
三人;鸞鳥看見的是在這世上唯一的牠,無可名狀的孤獨吞沒了自己,可能
是你,也可能是我。死亡,是牠面對孤獨的方式。
於是乎,從鸞鳥面對自我的孤獨起,整部電影,都在講孤獨,聶隱娘的孤
獨是電影的主體,但我更寧願將此孤獨推廣,將電影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視為
孤獨的個體加以設身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