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投注大量資金的電影,抓對市場、猛力出擊賺錢是很重要的
而腦筋急轉彎這次切入的市場非常有意思
這部片最厲害的地方就是選擇這個題材並且搭配相對應的演出方式
真正地跟觀眾站在一起,進而得到觀眾相挺創造票房佳績
這部片是在說教,透過說教讓觀眾覺得這部片幫自己說出了心聲
但並不是常見的大人對小孩說教、懂事的人對笨蛋說教
理性的人對不理性的人說教。恰恰相反,這部片是「小孩」在對大人說教
「笨蛋」在對聰明的人說教、「不理性」的人用來跟理性的人說教的片。
但並不是由觀眾自己開口,而是藉由這部動畫把一些家長大人騙進場
然後讓這些自認懂事又理性的家長接受長達一小時四十分鐘的說教洗禮。
我們這些「小孩」被家長十幾二十年的「要正向、樂觀、積極」說教攻擊後
終於輪到小孩反說教了-而這部片就是長大的小孩們對於這些家長的反擊。
而且這是一部闔家觀賞的動畫,所以這些家長會被騙去看這部片然後覺得很尷尬
因此,這部片非常適合中學以上的年輕人跟家中長輩闔家觀賞
用這部片來狠狠地洗他們的臉吧XD
不過,正因為其適合闔家觀賞的性質-特別是為了要讓那些「大人」看懂,
好讓他們能好好地被洗一把臉,這部片不得不在劇情設定上走最安全的安排:
大概在開演十分鐘內就可以猜到故事走向;
Bing Bong出現的時候他的象臉上就寫著「我會犧牲」
看到火箭車的時候就差不多猜到這台車是大絕招
看到憂憂被樂樂霸凌的時候就知道最後會是樂樂尊重憂憂因為憂憂也很重要的大團結
因位這部片的題材與劇本的限制,導演要說故事說出新意就變得相當有難度
要是故事講的太隱晦,害那些該被教訓一頓的長輩觀眾看不懂怎麼辦?
所以說教的成分可不能掩飾起來,得要大剌剌地對「懂事的長輩」說教才行
要是故事講的概念太特別,導致看完開場十分鐘後建立起認同感、想教訓長輩的觀眾
發現故事跟自己預期的「反擊」不同,導致情緒共鳴失效,該怎麼辦?
所以講的道理不可以繞圈圈甩尾引發「不懂事的小孩」自省
這部片不得不以最能被預測、加上直線無分支的方式把故事講完,以避免這兩個問題發生
如此一來,便落入要處裡這種故事最棘手的地方:
一個沒有意外、可被預測、不需要擔心看漏了什麼細節的電影
如果不能成功地透過聲光演出將觀眾的情緒帶著走、使觀眾投入情緒產生共鳴
這部片就會變成一個中規中矩、看完一次就過的電影
以近期最典型的環太平洋或是瘋狂麥斯:憤怒道來說
這種片就是「去哪裡殺幾隻」,主角要打倒怪物敵人、敵人必須在結局被殺掉
這兩部片差異的地方在於,前者砸大錢用動畫成功展現了過去日本人都做不到的
細節刻畫到位、音樂熱血、最後加上一定要有的死亡flag英勇犧牲,
中規中矩地讓觀眾的情緒在最後一口氣壓縮到位、熱血彭派意猶未盡地結束,
看完還想再看第二次;
而瘋狂麥斯則反其道而行,整部片只給觀眾一個喘息的空間,從頭到尾都在壓縮
但在喘息之後用更大的力道更快的節奏壓縮,使這部片呈現出對心血管不好的刺激效果
在看完之後都還會有輕微的腎上腺素得酩酊,使人對那個酩酊留戀還想再看一次。
前者的表現方式比較安全有效率,後者就比較冒險突破一些,
畢竟不是每個觀眾都有能力接受這麼長又強的刺激而能撐下去。
作為一個更面向大眾的闔家觀賞動畫,
腦筋急轉彎選擇的是安全路線,走一個逐漸緩慢壓縮情緒
最後透過最重要的一幕以犧牲某個腳色的生命(呃雖然他沒生命)方式來一口氣壓縮到頂
試圖讓觀眾的情緒在這一刻跟主角樂樂的情緒同步
然後對這部片的主旨寓意產生共鳴:不只是歡樂,而悲傷更使人成長與強化彼此的連結
這樣的作法跟本片的目標族群想要看到的效果一致,是較為中規中矩的表現方式
而且製作團隊也可以說沒有半點缺點地執行了這個計畫,沒有可以挑剔的失誤
但也因此抹去了可能的驚喜、突破、創見,
由於我之前看太多覺得此片令人驚艷的評論,反倒因此失望(大概算是不合理的期待吧)
失望的不是這部片好看或不好看的問題,而是期待這片會有值得日後一再回味之處
但這是一部高完成度、完美執行安全路線的闔家觀賞寓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