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Big Eyes)》是提姆波頓 (Tim Burton)執導的劇情片,
由美國1950至1960年代的知名畫家華特基恩夫婦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
幾個月前,看到它預告和簡介,覺得劇情似乎有點太明白簡單,就沒去電影院看這片。
前幾天跟朋友租片時不曉得要看什麼的時候,看到了它,
朋友說想看,便租回看了。結果出乎意料喜歡。
預告和簡介其實都沒有傳達錯誤,
《大眼睛》確實就是一部講瑪格麗特基恩指控華特基恩盜用了自己畫作的故事,
只是電影重點不在互告過程(那部分只是最後結局),
而在於「大眼睛」如何在夜店裡成名、如何成為名星商品的過程
-沒有什麼懸念,也沒有什麼懸疑,卻頗為吸引人。
電影從專欄記者的角度出發,進入這個「大眼睛」系列竄紅的故事。
一開場就將我們目光移動到1950年代的美國,
告訴我們「在那個年代」這樣的事是少見的。
進入故事以後的每一場戲都在說明兩位的性格、能力與處境
(像是瑪格麗特的天真與華特的說謊成性),
每一個環節都暗示著他們的命運。
觀看的時候,即使知道劇情與結果,
仍會想知道兩人之間的關係如何變化轉折,
瑪格麗特的心境變化與她如何痛下決心離華特而去。
從電影脈絡看來瑪格麗特控告華特並非必然之舉,而是一個選擇。
從記者報導的角度看來,瑪格麗特雖然被華特搶走畫作的名份,
承受著必須欺世的痛苦,
但在那個時代確實是要像華特那樣浮誇、會行銷、炒作、
懂得利用媒體並能投大眾所好的人,才能讓「大眼睛」大紅大紫,
持續吸引群眾,利用印刷複製品方面獲得巨大的利潤。
也就是說,「大眼睛」系列的成功應該說是基恩夫婦的成功。
成功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華特欺世盜名、說謊成性,將非他創作的東西納為己有。
電影成功的將華特變成一個好名媚俗、浮誇無良且自私之人,
抓住瑪格麗特的弱點加以壓迫控制。
現實上,華特究竟是否如此,我們不得而知
(畢竟也可能是為了戲劇化的效果),
但這樣的安排設定除了讓電影正反角色更為鮮明對立,
讓觀眾更期待正義一方逆轉勝利的結局。
戲劇化的劇情,鮮明的角色形象,充滿暗示的畫面、對白與肢體動作,
再加上1950年代的媒體與大眾文化,
可以說是一部看了對那年代有一點了解又會心情好的片。
而我個人在這片裡面學到的事是:
如果你發現一個人謊言連篇,那就快點離開他
(雖然往往都是很深入之後才發現),不要讓自己也跟著一起扭曲了。
這一點即使不是「那個年代」依然有效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