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有傑「太陽的孩子」 找回拍片初衷
2015-09-28 19:53:59 聯合報 記者項貽斐/專訪
導演鄭有傑、勒嘎‧舒米合導的「太陽的孩子」獲今年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以往鄭有
傑從不掩飾挑戰形式的企圖,但以花蓮原住民部落為背景的「太陽的孩子」卻踏實描繪人
與土地深厚的情感,鄭有傑說,因為勒嘎的紀錄片「海稻米的願望」觸動了他,才想把紀
錄片改編為「太陽的孩子」,「感謝老天爺讓我看到這部片,點醒我以前的鑽牛角尖,回
到拍片的初衷。」
會有「太陽的孩子」,得從2010年說起。那時勒嘎‧舒米剛退伍,無所適從,於是回到母
親故鄉花蓮。剛開始學習攝影的勒嘎試著記錄母親在部落推動復育梯田的過程,後來剪輯
成紀錄片「海稻米的願望」放上網路。2013年鄭有傑到花蓮想拍一部關於原住民超馬女孩
的電影,在影片田野調查時認識勒嘎,彼此交換作品,鄭有傑看片後不到2星期就有強烈
衝動決定改編成電影,並邀勒嘎共同執導,「因為我畢竟是外來者,勒嘎可以帶來在地觀
點」。
時隔6年再拍電影,鄭有傑已升格為3個孩子的爸爸,對台灣社會有更多觀察體會。「太陽
的孩子」描繪親情與家鄉呼喚下溫馨的返鄉故事,也涵蓋文化衝擊、兩岸交流、土地正義
等現實議題,對鄭有傑而言,拍片過程也是重新學習。
無論拍電影或電視劇,鄭有傑習慣效率掛帥的工作模式,但拍「太陽的孩子」一反慣例,
以「先感受、再拍攝」為原則,不趕時間。為此將器材減到最少,拍片期間拉長,早在1
個半月前劇組就先抵達當地體驗生活,沒想到大家都覺得好像回到第一次拍電影的感覺。
更換步調、置身天地間,個人也變得微不足道。
「太陽的孩子」裡的復育梯田與種植水稻仍在銀幕外繼續,導演勒嘎說,這些事不會因電
影拍完就結束,就看能影響多少人。
http://udn.com/news/story/7262/121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