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名跟戲中名要不要一致比較好?1.說明沒架繩的雪巴正忙著拖客戶!2.現實中就是這樣;
1.可能原因為兩個雪巴人不合 互表對方 也真的太忙沒空2.可以3.絕對有 劇中很明顯了4.有可能是幻覺 已經高山症了 這邊無法實證針筒=ihavenoidea
3.是的,Rob有Jon,Scott也找別的媒體工作者;
4. 可能是dexamethasone,一種類固醇
兩位雪巴前一年都參加Hall的隊,當時就有嫌隙。Scott的客戶先於Hall登頂,且全上去了。所以當時他為何堅持也沒人知道了。Hall隊8人有5人放棄,不難想像他為何希望陪Doug上去。
作者:
lurba224 (=____=)
2015-09-30 22:14:00剛看完也想知道4的答案。但今天剛看完覺得心情很差
這些書中有詳盡描述,其實滿推薦看的。我覺得記者他本人不但登山技術不錯(隊中領先者、有幫忙架繩),也詳盡他所能訪問求證、為他所犯的錯道歉。台灣人那段他其實是引述隊友說法(有寫名字)。南峰氧氣是錯覺可能性大,書中有說前面還有一段小插曲,有空再補。
雖然是實際發生的情節,但覺得綺拉奈特莉那段演得太過矯情!反而看地理頻道演出那段的紀錄片還比較有感!
你把書看完了嗎?裡面都有提到喔~還有台灣隊在書裡份量還不如印度隊和南非隊的感覺。我也不覺得他推給台灣隊。倒是看完很氣南非!另外連附註都要看,裡面有一些澄清和說明(包含不同意見)。
話反過來說,還要帶氧氣瓶登山,跟本想賺危險之財,也有這樣的角度
痾,帶氧氣瓶登聖母峰是非常必需的啊!目前也要求領隊一定要帶!
作者:
birdy590 (Birdy)
2015-09-30 23:45:00還是有無氧登聖母峰的啊... 有一派認為過度依賴氧氣瓶會有安全的錯覺 一旦氧氣用完反而會立即面臨危險像作者批評俄國嚮導無氧登山不負責任, 他其實有背氧氣瓶而且在下山的時候評估自己狀況正常, 就交給另一個嚮導了找不到資料顯示這瓶最後用在哪, 但有救到人命的機會不小
作者:
babycry (.....)
2015-10-01 00:23:005.類固醇沒錯,8mg的劑量,是為了消除高山症肺水腫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凡人爬聖母峰一定都戴氧氣筒的好嗎 無氧那是神人在做的聖母峰是8000+....可不是一般三四千那種高山...
作者:
birdy590 (Birdy)
2015-10-01 01:25:00很多紀錄裡都有類似的說法, 開始用氧氣的時間點也很重要過早開始用同樣有氧氣用完可能馬上倒下甚至送命的風險
2. 當時再看好像有點小bug(?) 印象中雙方是同時對談的但無線電應該是不能同時收/發話吧
作者:
luizali (lu1sa)
2015-10-01 06:07:00有一派理論就是不用氧氣筒啊 因為用氧氣筒便不算真正
作者: triplee (none) 2015-10-01 09:23:00
無氧登山那一派已經是另外一個層級 而且是特例也不是常態無氧登山派不僅不帶氧氣瓶 也不會要雪巴人架繩 就是靠自己完成八千米級高峰 實際上無氧登山需要的是更縝密的計劃跟強健的意志 絕不是無腦的冒險或自我彰顯在人類開始挑戰八千米級峰的時候 龐大的補給 完整的遠征隊模式 包含氧氣瓶的使用 已經是固定的型態 阿爾卑斯式攀登(無氧)則是登山家思索是否能使用這種傳統風格完成挑戰
作者:
moclaire (怎樣都不行)
2015-10-01 23:35:00請問一下 聖母峰的書是哪一本呢!?網路查好多這種書呀
Into thin air (聖母峰之死)1.珊蒂是費雪的隊員 電影著墨太少 書的內容有指責他拖住那個雪巴 導致整體工作不順暢 甚至當地人認為會死這麼多人是因為他在山上做愛 對山不敬 不過他也有反擊書中的內容 電影有避開這些爭議點 但是變得稍微不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