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 個人覺得是 原著小說中翻拍 數一數二的好片了,但翻拍成電
影之後,突然覺得簡單一句話可以帶過
「這是一部擁有高科普知識的農夫跑到火星種馬鈴薯的故事啊~!」,
雖然有美國色彩的英雄主義,但幽默風趣的描述方式,比地心引力、星
際效應來得輕鬆許多。
還有沒有其他小說改編電影,也很好看的...,除了移動迷宮二以外...
圖文並茂版http://goo.gl/JzsQy5
「飛到火星一定有風險,人總有生老病死;坐上火箭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
地球史上最偉大的植物學家,馬克瓦特尼;
人類史上最遙遠的救援任務,距離220,000,000公里;
救難史上最困難的行動任務,鉅資上億、一去不返;
電影史上最有影響的廣告投入,NASA & Google;
而各種史上在《絕地救援》中,卻完全不值得一提,因為他要的只
是「屎」來種種馬鈴薯,來維持數不盡的未來...。
《絕地救援》由執導《異形》、《神鬼戰士》等經典電影的金獎導
演雷利·史考特,及多項大獎入圍的超強卡司《神鬼認證》麥特·
戴蒙、《凌晨密令》潔西卡·崔絲坦、《蟻人》麥可·潘納、《斷
背山》凱特·瑪拉、《伴娘我最大》克莉絲汀·薇格、《沉默之丘》
西恩·賓、《自由之心》奇維托·艾吉佛、《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
》賽巴斯汀·斯坦;整部電影忠實改編至在書店駐足約10分鐘就想
買回家的暢銷小說-火星任務,充滿科學、幽默、驚奇的令人目不暇
給,如果你曾在書局看過小說,那你絕對可以想像這部電影的
評價,爛番茄新鮮度約92%。
電影最驚嘆的莫過於每個角色鮮明的刻畫,尤其是主角馬克Mark W
atney(麥特·戴蒙飾)在整部電影中,擁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獨角戲,
從絕望、苦惱、幽默、實際,用各種貼近一般大眾的心情,來傳達
電影中具有邏輯性的科學知識;雖然每當有太空科幻片上映時,科
學家總是大肆批判電影中的背景或邏輯不正確,但在娛樂性質之下
,《絕地救援》還是讓美國太空總署NASA一番讚賞與認可,因為不
論是電影或小說中,《絕地救援》還是帶出當人類成功居住在火星
之後,需要面對的種種問題。
【精彩預告呈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q9pGy5hdgg
「飛到火星一定有風險,人總有生老病死;坐上火箭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
《絕地救援》雖然是部風趣幽默的科幻片,但事實上在整個導演與
演員們操作手法中,還是感覺得出來原著小說的那種人性的刻劃,
現實生活中,常常出現為了搜救一個人或登山者,往往要耗費巨大
的物資、金錢,甚至犧牲救援人員的性命,如果以商業的角度來說
,這樣的救援行動是絕對不被允許的,如同電影中政府的考量;但
人性往往能被帶入最美、最善的思維,當你看到他還為了自己的生
存,為了可能有人會來接他回去而努力著,你只會想到的是:Brin
g Him Home,而不是Let it Go...。
本部電影另一個令大眾喜愛的部分,是麥特戴蒙的獨角戲,看似幽
默風趣,但卻反襯出她在艱困環境下的正向態度,但其實現實生活
中又何嘗不是呢? 想必許多人都有過遇到困難時,深呼吸一口,腦
筋思緒變得十分清晰,就立馬開始著手解決問題,即便失敗了,也
是髒話連篇的自我宣洩,你絕對不會像安海瑟葳演的《星際效應》
一樣,說「愛,是超越時空什麼烏漆麻黑」的話,一點都不科學嘛!!
近年來少數原創小說與電影皆愛不釋手,一致好評的主題《絕地救援》;
火星日誌 十四天
居住艙的大小約是92平方公尺,地面上需要鋪近十公分厚的土,也
就是說我要搬9.2立方公尺的火星土到居住艙裡;而我一次能搬十分
之一立方公尺的火星土進到壓力艙,如果一切順利完成,我就會有9
2平方公尺的沃土了。
火星日誌 十五天
今天是感恩節,我猜我的家人應該不會太愉快,因為我十天前才剛過世。
火星日誌 二十二天
馬鈴薯可以支持我多過76天,而且是可以重複採收的;所以在這76
天之中,我還可以再種出22K大卡的馬鈴薯,可以再多幫我爭取到
十五天的時間。在那之後,繼續種植也沒什麼幫助了,整個計畫大
概就是能幫我爭取九十天的糧食而已。
「飛到火星一定有風險,人總有生老病死;坐上火箭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
※小常識1:建構式數學是一種在北美被提出的數學教育方式,其最重要的標
準,是強烈的呼籲手算數學並贊成學生發現自己知識和概念的思考,還好他
要種的地不大,不然光算完就餓死了。
※部分圖文資訊取至於原創小說火星任務及《絕地救援》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