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圖文好讀版:http://goo.gl/BrcFId
《絕地救援:The Martian》是一部像是實驗日誌的求生電影,劇情主打的感覺不是「救援」的緊張感,而是「絕地」生存的冷靜思考。看傑森包恩(Matt Damon)如何在太空中也發揮善用身邊事物的絕技,解決各種險惡環境下的太空難題,樂觀笑看生死,並與馬鈴薯共度絕境生活。有些宣傳用《搶救雷恩大兵》的太空版比喻故事,雖然該片中Matt Damon也演出需要被救援的小兵,但調性上感覺《浩劫重生:Cast Away》的火星版是比較貼切的形容。
《絕地救援:The Martian》改編自2011年由Andy Weir撰寫的同名《The Martian》小說,故事敘述太空人Mark Watney在一次「戰神三號」的火星探索任務中遭遇風暴襲擊,失去聯絡信號的他被組員判定已經死亡,於是被獨自留在火星上。Mark清醒後展開了艱困的火星獨居任務,靠著冷靜的科學思考,延長了自己的生存期限直到連絡上NASA求救並等待救援抵達。
【以下文章含有較多劇情描述,請斟酌閱讀】
Mark統整完所有居住艙的物品後,體認到唯有在火星荒土上耕種出食物,他才有機會撐到下次火星任務的救援抵達。擬定好決策後,Mark利用火星的表面的土加上太空艙廁所累積的肥與氫氣燃燒的水,耕種他們的感恩節禮物「馬鈴薯」。馬鈴薯在《絕地救援:The Martian》中的角色像是《浩劫重生:Cast Away》中的Wilson排球,雖然不發一語卻是絕對重要不可忽視的配角,支持著主角度過難關,最終也在意外之中離開了主角。
如同《浩劫重生:Cast Away》中主角志得意滿地航行出海後,就失去了Wilson,Mark順利連線NASA後就遭逢壓力艙意外,瞬間真空殺光了他的馬鈴薯田,雖然仍有存糧,但以不足以支撐他到下次的火星任務。Mark試圖與Nasa溝通的技巧相當有趣,靠著探索者號的攝影機旋轉角度,指出16制近位的字母訊息,像是碟仙拼字一樣慢慢地湊出複雜的對話,最終NASA成功協助Mark駭入探索車電腦,發送電腦訊息溝通。
地球方面,NASA積極地研究在最短時間內拯救Mark的策略,第一個構想是提前發射「戰神四號」的預備物資,讓Mark可以生存到「戰神四號」抵達的時間。然而第一次發射的火箭未經檢查下出了意外爆炸,救援物資無法送達使得Mark在失去馬鈴薯田後的生存期限更短。此時Mark的遭遇程了全球矚目的太空任務焦點,中國航太中心決定以太陽神號的火箭引擎支援美國。
NASA動力中心的高智商宅男工程師同時也想出了更穩定的救援行動,將太陽神火箭運輸物資到正在返回地球的Hermes號後,讓Hermes號繞過地球折返火星,讓其組員救援Mark。這個方法如同冒著失去五名太空人的危險救援一名太空人,NASA因此否決提案。然而負責組員訓練的Mitch 違抗了Teddy署長的指令,暗示Hermes號組員這項提案且獲得支持,於是NASA不得不也支持這項方法。
整段地球的劇情稍嫌平淡,包括太空總署與中國航太中心,每個角色的性格刻劃都不深入,雖然有著《Newsroom》的艾美獎提名主角Jeff Daniels與《Game of Thrones》的Sean Bean,兩人的對手戲卻沒什麼張力,那種抗命最後順利達成目標的興奮感也不夠,相當可惜。此外公關主任似乎是要營造,NASA在面對救援人質與研究計畫中抉擇的公關兩難,讓NASA的劇情更具深度,但篇幅不足且缺乏緊張感的劇情,使得角色顯得格外雞肋。
最後救援Mark的關鍵行動頗為刺激,Hermes號接近火星軌道後,仍然與Mark發射升空後的小艇相距甚遠,Lewis急中生智的爆破推進與Mark異想天開的鋼鐵人計畫達成了奇蹟般的效果,順利縮短攔截距離救援成功。片中Mark的獨白包括火星實質統治權、火星適用海事法與最後開敞蓬車的譬喻都相當令人會心一笑,在緊張的求生日記中增添趣味。
總結來說《絕地救援:The Martian》具備合理的科學細節與順暢的劇情,與麥特戴蒙(Matt Damon)的精采幽默獨角戲,是值得欣賞的太空魯賓遜電影。美中不足之處是過多配角反而稀釋了每一個人的份量,如果可以再專注於某幾個關鍵點,電影整體的緊湊刺激度應會更強。
網誌圖文好讀版:http://goo.gl/BrcF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