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不在他方。
畫面的一開頭,騎著摩托車的原住民小女孩頭髮飛揚。
沿著我再熟悉不過的東海岸騎去。
原住民的歌聲和北回歸線前跳舞的畫面一同出現,
我幾乎快忍不住眼眶的淚,也不知道為何讓我如此鼻酸。
也許是那份對家鄉的想念與遙望吧。
自己是台東排灣族的原住民,電影中那片廣大無垠的太平洋,
就是孕育我小學開始大半個童年的搖籃。
電影中阿公講話的語調,讓我一度以為是我vuvu(祖母)在對我說話。
好像感受到了海風吹拂,好像回到了小時候的家。
可是,我記憶中的那個風景,卻漸漸失色,
電影中突如其來闖入的怪手,鄉公所那位說「被颱風吹不見」的人,
都讓我好恨,「我們到底還要忍多久?」
我也好想知道。
為什麼捍衛自己的土地,是一件這麼困難又孤立無援的事情?
當panay放棄台北工作,回到家鄉去保護祖先的土地時,
我想起了在家鄉等待我歸去的爸媽。
印象最深的是,
當她在講台前報告,說她最討厭部落之光這個稱謂,
因為那是她努力裝得不像原住民而得來的獎項時,
這段不知道導演從何得來的靈感,深深地打中我。
曾經我也失去對自我身分的認同,
曾經我也不懂身為原住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我只想跟別人一樣,因此盡可能不讓別人發現我是原住民的事實。
因為在城市時會被以異樣眼光看待(較久遠以前的年代),
因為當他們知道你的身分,對你貼上標籤後,你就有了不同的「待遇」。
年歲漸長,我才終於了解到身為原住民是一件多麼值得驕傲的事,
高山、海洋與太陽,原來對有些人來說,這些是多麼奢侈的東西,
原來從小陪伴我長大的東海岸,在他人眼裡是如此珍貴。
但我不願,這些只能成為企業眼中的商機,旅客眼中拍照的景點,
如果你真的嚮往體驗這片土地的生活,
那麼是否應該也要願意捨去豪華飯店、小七、冷氣?
是否應該要放下手中相機、加入我們唱歌跳舞的陣容,
而不是把我們當作你打卡、拍照的模特兒?
最後,也希望電影中的小女孩到城市念書後,
別忘記心中的太陽和海洋。
別忘記她曾經如此勇敢地保護這片土地,
永遠別害怕與這世界對抗,只要這件事是值得守護的。
家鄉既遠且近,
這部片讓我重新燃起心中的太陽,
我就是太陽的孩子,無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