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陳凱歌 - 十分鐘年華老去—百花深處

作者: Goldpaper (金紙)   2015-10-07 14:50:40
陳凱歌《百花深處》觀後感:
「一曰杏花天,二曰芳草地,三曰百花深處。」胡同是北方特有的稱呼,也和四合院被視
為北京平民文化的象徵。百花深處、杏花天、方草地就是其中三條胡同的雅稱。
搬新家了,雖然入住的是現代建築,依舊掛著燈籠,放著鞭炮。80年代中期的北京城市建
設正蓬勃地進行,胡同、四合院在北京城裡慢慢地消失。一個搬家公司受馮先生的請託,
前往北京老家搬運,其中不乏貴重的器具,被吩咐要小心搬運。當到了百花深處胡同,馮
先生口中的房子,卻誰也沒看見。搬家公司以為遇到了瘋子,馮先生卻堅持會在事後給錢

「馮先生,只要您給錢,你讓我們搬什麼,就搬什麼。」
即使年輕人覺得一切是笑話罷,但看「錢」的份上,就照著馮先生的意思,裝模作樣地搬
了遍。過程中馮先生為了一個因搬運而破碎的花瓶而哭嚎,工人們只是沉默。
載物上車後,馮先生仍念著破碎的花瓶,然後直嚷著路途中會有一個大窟窿給土蓋住了,
要駕駛小心。年輕人並沒有理會,直到貨車真給窟窿卡住了,也就在此時,一群人彷彿見
到了當年在百花深處,古意又美麗的老家。馮先生記憶中那個北京雖然栩栩如生,卻早已
不見。
「這是哪兒啊?走錯了吧?」
開車在北京,只見高聳林立的大廈,都不認得家了,而後對比的是老家附近的殘峘,四處
都寫著「拆」字。或許就是北京出生的導演,借著馮先生口中的感嘆罷。胡同的老家,就
像是整個傳統文化的象徵。馮先生見過,也覺得裡面有著如「前清燈座」、「紫檀衣櫥」
的寶物,在今日也理當給他們「搬個新家哩!」。相比年輕的工人,看不見的老家,直覺
地以為是個笑話,只是裝模作樣地照著馮先生的指示搬運器材。而僅因片頭的那句「給錢
的活兒都幹。」應該也是個對這個世代的批判罷,如此的輕浮,要直到那個給貨車卡住的
「窟窿」,才知道「不存在」的傳統與現代,其實是建立在同個時間軸上的,馮先生和年
輕人也坐在同台車上。此時年輕人才彷彿看見了那棟老家、意識到了傳統的存在。
直到片子放映後兩年(2004),中國建設部才簽發《城市紫線管理辦法》,規定文化建築的
保護範圍,禁止進行違反保護規劃的大面積拆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