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9日電)「公視藝文大道」日前邀請「太陽的孩子」的兩名導演鄭有傑、勒
嘎.舒米,以及女主角阿洛.卡力亭.巴奇辣來到節目中分享他們的拍片心得、最愛的戲
中台詞,與充滿意義的故事小物。
「多好的相遇!」主持人曾寶儀這樣形容鄭有傑導演與勒嘎.舒米導演的合作。回想兩人
的相識,是因為勒嘎.舒米拍攝了母親與部落族人共同復育梯田的過程─《海稻米的願望
》,鄭有傑看了這部紀錄片後,深受感動,決定將這個真實故事改編成電影。
究竟是什麼觸動了他?一來是舒米.如妮與部落族人守護土地的決心和「傻勁」,對比當
下經濟掛帥的社會價值觀顯得無比珍貴,而召喚了他一起加入「傻子」行列;二來則是強
烈感受到攝影機背後的勒嘎.舒米的凝視,他不只在拍攝這一切,也在尋找著自身的認同
與定位,這讓鄭有傑想起自己當年拍片的初衷、隨著經歷增多而逐漸被遺忘的初衷…他幾
乎是淚流滿面地看完整部紀錄片。
而一路堅持母語創作的歌手阿洛,也因參與這部電影,更加肯定自己一直在做對的事,她
的個人經歷也被鄭有傑導演放入電影中,一場關於原住民身分認同的演講戲,特別扣人心
弦。
阿洛說,「曾經為了參加演講比賽,我比漢人再努力三倍,咬字要很認真,就是要讓別人
不要辨識出我的原住民的口音,要讓自己更像一個所謂的『非原住民』。
從3名來賓的分享可以發現,《太陽的孩子》絕不只是一部電影,它提醒了我們很多逐漸
被遺忘或忽略的價值,也不只是原住民部落裏發生的事,簡直就是小小的台灣縮影,難怪
在上映前早已引起廣大的迴響。
新聞網址:https://goo.gl/szdQ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