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迷影評】電影知識 專欄分享
[歷史] 《X戰警:未來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背後的歷史故事(四) —
車諾比核災
by XXY
網頁版文章(有圖文解說):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75456
前情提要:
【《X戰警:未來昔日》背後的歷史故事(一) —古巴飛彈危機】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71356
【《X戰警:未來昔日》背後的歷史故事(二) —甘迺迪遇刺案】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72224
【《X戰警:未來昔日》背後的歷史故事(三) —尼克森水門案】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73043
(圖)
於《X戰警:未來昔日》官方網站中的偽歷史照片
(左上)1973年崔斯克企業發表了第一代哨兵機器人,由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在白宮前草
坪揭幕
(右上)1975年X教授前往華盛頓向美國眾議院發表演說,試圖向美國政府爭取變種人的
基本權利
(左下)1977年本名為皮特洛馬克西莫夫的快銀,打破了八項田徑世界紀錄
(右下)1984年激進的反變種人宗教組織—人類至上,開始透過電視傳達人類本位思想
延續上回《X戰警:未來昔日》背後的歷史故事系列—尼克森水門案後,歷史的時間推演
到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中期。
根據《X戰警:未來昔日》官方網站公布的電影歷史設定,期間發生了不少變種人與人類
間的輿論爭議。在1972年,也就是尼克森順利當選第二任美國總統後的一年,崔斯克企業
的哨兵機器人武器,能夠有效辨認變種人進行反制。尼克森在國會同意的情況下,擴大了
政府與崔斯克企業的合作關係,並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開發,試圖提升國土安全。而在史
實,此時的尼克森積極推動外叫政策,不僅在1972年積極建立與中共的外交關係(俗稱的
「乒乓球外交」(Ping Pong Diplomacy)),在1973年也協助了以色列對抗了阿拉伯國
家聯盟,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 War)。對應到電影的虛構歷
史觀裡,尼克森巧妙利用變種人議題,順利地躲過水門,使得美國在國防上強硬並逐漸脫
離了原本金錢本位的資本主義。
接著在電影世界觀的設定裡,1975年X教授前往華盛頓向美國眾議院發表演說,試圖向美
國政府爭取變種人的基本權利,實際上則是隱射了史實發生的一連串種族民權運動。包括
了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在1963年8月號召民眾前往華盛頓國家大草坪上的示威遊行,以及發
表著名的「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演說;激進的黑人民族主義及社會主義組織
—黑豹黨興起;民權運動領導人物—麥爾坎X鼓吹黑人民權等。
緊接著X教授奔走美國政壇四方,1977年快銀在田徑賽上打破了八項世界紀錄,事實上則
是影射了1980年代打破多項世界紀錄的班強生(Benjamin Sinclair Johnson)。強生在
1988年的漢城夏季奧運上代表加拿大國家隊參賽,以9秒79的百米短跑成績創下了世界紀
錄,但隨後被大會查出使用了禁藥興奮劑而被取消了獎牌和世界紀錄。這項紀錄保持了相
當長的時間,直到1999年的希臘雅典舉行的世界田徑錦標賽上,才被美國短跑運動員莫里
斯格林(Maurice Greene)以相同的成績再度打破世界紀錄。附帶一提的是,目前百米短
跑世界紀錄是牙買加短跑運動員—人稱閃電波特的尤賽恩波特(Usain St. Leo Bolt)在
德國柏林的世界田徑錦標賽上拿下了9秒58的成績。
(圖)
於《X戰警:未來昔日》官方網站中的偽歷史照片—1986年發生的車諾比核災,導致大量
變種新生兒出現
正當種族問題在70~80年代堅持續延燒,在二次大戰後的冷戰時期,核能科技的發展也是
當代科技的熱門顯學。從2009年的電影作品—《守護者》(Watchmen)以及該原著圖像小
說裡便可知道,當中的曼哈頓博士原本從小立志承接父親的鐘錶事業,卻被父親要求學習
物理或核能相關學科,顯見當年核能科學的熱門程度。而在二戰末期,美國在日本投下兩
顆原子彈後,人們見識到了核能的威力,也不斷思索核能科技在和平上的用途,想當然爾
,核能發電則成為一項重要的公共建設,其利用核裂變產生的能量進行發電,不僅大大提
升了發電效率,深受許多缺乏天然資源國家喜愛。
(圖)
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圖片來源: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本社整理)
簡單來說,核電廠的發電原理是藉由原子核分裂所產生的巨大能量,將水變為水蒸氣推動
氣渦輪機串聯發電機進行發電。自1958年世界上第一個商業運轉的核電廠,在美國賓州的
碼頭市營運以來,核電廠至今已發展超過50年。核安問題一直是相當嚴肅的議題,以國際
原子能總署(IAEA)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INES,
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將核能事故區分為八大類,由阿拉伯數字的0開
始編號至7。在INES的分類中,每一個層級事件比前一級事故嚴重約10倍,其概念類似於
地震中的芮氏規模。而最高級的第7分級,係指大量核污染洩漏到核電廠以外區域,造成
巨大的健康與環境影響,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釋放以及反應爐損毀等事件,為最嚴重的特
大事故。直到今日只有兩起重大事件,分別為1986年4月26日發生的車諾比核災,以及
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
車諾比核災是人類利用核能發電的歷史以來,最常被拿來舉例的核能事故。原因在於其事
故影響不僅造成電廠附近的城鎮—普里彼特(Pripyat)廢棄,眾多居民發生急性或慢性
的放射性中毒,造成長期的健康危害。同時隨風飄散的放射性粒子,也造成了跨國性放射
性污染。這起事件不單單影響了蘇聯、烏克蘭人,甚至遠在1,100公里外的瑞典人身上也
發現了來自車諾比的輻射物粒子。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和世界衛生組織(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統計資料,共有56人(包括47名救災人員,以及9名罹患甲狀腺
癌的兒童)因這起核能事故死亡,其他約有60萬人暴露在高度輻射線物質的污染威脅,另
外則有4千人因此死於癌症。在經濟的影響上,估計損失了大約20兆美元,是20世紀最貴
的一次災難。
(圖)
車諾比核電廠周邊區域圖(圖片來源:Google Earth整理 / Wikipedia)
車諾比核災可回朔至1986年4月26日的凌晨,車諾比核電廠原定在第一次核燃料循環後進
行四號機計畫停機檢修,並在檢修期間進行下一次開機的準備作業。車諾比核電廠的反應
爐設計,有別於一般商業營運的反應爐不同,是一種蘇聯特有的「壓力管式石墨減速沸水
反應爐」(簡稱RBMK)。這種RBMK反應爐的設計有許多安全隱憂,主要原因在於50年代蘇
聯希望快速發展核電廠建設,因此將反應爐設計簡單化,去除掉許多安全設施。其中以控
制棒的特殊設計,可能導致整體系統不穩定的主要關鍵,若是操作人員不慎,很有可能造
成危險。然而,RBMK的運作成本非常低,也是為什麼在早期蘇聯投入人力物力建設此種反
應爐的主要原因。到目前為止,RBMK仍有三座核電廠(庫斯克核電廠、列寧格勒核電廠以
及斯摩寧斯克核電廠),9座機組正運轉。
事故發生的當晚,車諾比核電廠的四號反應器輸出功率按照原定計畫降低,但操作工程師
將功率降低的太快,導致冷卻水中的蒸氣氣泡大量產生,反應爐內的蒸汽超出容忍範圍造
成反應爐頂部發生爆炸,而RBMK在建造初期為降低成本,反應爐外並沒有特別建構圍阻體
,使得冷卻劑管線爆裂後讓屋頂炸開了一個大洞後,大量的放射性粒子外洩,輻射性污染
物直接進入大氣之中。
(圖)
爆炸後的車諾比核電廠四號機組外觀,圓圈內為爆炸屋頂特寫。本照片為1986年為爆炸當
日後的早上由四名蘇聯攝影師冒險拍攝,其中兩名攝影師死於幅射病,另兩名攝影師也深
受幅射線中毒之苦。(攝影師:Anatoly Rasskazov、Valery Zufarov、Igor Kostin、
Volodymyr Repik,圖片來源:Daily News Online)
然而,最要命的還在後頭。在爆炸事件發生後,車諾比核電廠附近的消防隊立刻趕赴現場
進行救災,但沒人知道這是一起反應爐爆炸事件。甚至連在冷卻池附近釣魚的釣客也在旁
圍觀,附近的普里彼特市民則透過窗戶也能看到熊熊的烈火和密布的黑煙。而這些站在第
一線搶救的消防人員,根本不知道被炸開的反應爐內部輻射強度高達3萬倫琴,廠房屋頂
則為2萬倫琴。一小時後消防人員紛紛出現嘔吐和頭暈的現象,有人甚至當場倒地不治,
其他的人員在兩周內陸陸續續犧牲。這些英勇的救災人員不顧性命搶救,在事後獲得了蘇
聯政府的車諾比事故搶救獎章及勳章,並享有參加戰爭後的社會福利與退休金。
附帶一提的是,2萬倫琴的輻射劑量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倫琴是一種放射性物質產生
的照射量單位,若換算成生物組織的吸收後,單位則為西弗(Sv)或者雷姆(rem)。西
弗是目前國際通用的輻射生物當量單位,在當時第一線救災的消防人員,大約每小時接受
了200西弗的幅射照射。由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所公布的輻射劑量比較,一般人體接受一
次胸部X光照射,約0.02毫西弗(1,000毫西弗=1西弗),接受癌症放射治療則為20~100
西弗。只要人體一次性照射1~2西弗,便會開始有噁心嘔吐的生理反應,接受大於6西弗
,則有可能立即死亡。
(圖)
左圖為2006年拍攝的車諾比核電廠四號機組外觀,可與右圖發生爆炸當日的空拍照比較,
左圖在反應爐屋頂上方已覆蓋了「石棺」(圖片來源:Wikipedia / Daily News Online
)
而在爆炸發生後,蘇聯官方並沒有積極反應,反而僅將這起事件當作是工廠發生火災的一
般事故處理,附近的城鎮並沒有立即疏散,使得居民大量暴露在輻射線當中。三天後,莫
斯科官方才派出調查小組抵達現場,諷刺的是,在一周後瑞典向蘇聯發布了輻射雲已飄散
到瑞典的訊息,蘇聯才意會到事態嚴重。事後,蘇聯開始調派直升機在核電廠上方傾灑硼
砂以降低連鎖反應,並將30公里範圍內的居民全數撤離,以鐵絲網隔離。而針對發生爆炸
的四號反應爐,蘇聯派出了大批軍人及志願工人,將炸毀的屋頂修建了厚重的鋼筋混凝土
封住暴露在外的反應爐。這個蓋住反應爐破洞的巨型混凝土,被暱稱為「石棺」(
Sarcophagus)。由於石棺只是個權宜之計,他將損毀的四號機組蓋住,並未完全清除覆
蓋在石棺下的放射性物質,而石棺也經長年風化而嚴重侵蝕,可能有倒塌的危險。因此,
在2012年4月26日,車諾比核災26周年紀念日時,由世界各國合資的新石棺開始動工。這
個耗資9.35億歐元的新石棺,可將舊石棺完全覆蓋,並在內部配有巨型起重吊臂,能夠讓
工程人員在現場清除剩下的放射性廢棄物。
(圖)
照片左側為建造中的新石棺(圖片來源:Wikipedia)
為了安置車諾比核電廠工人及家屬,蘇聯特地在核電廠旁創建了普里彼特這個城鎮,同時
也作為當年蘇聯的模範優良市鎮。在核災事故發生時,普里彼特的人口數目大約為1,500
人。在城鎮中的各種設備、公共設施都非常齊全,有公共游泳池、購物中心、遊樂園、新
學校以及排列整齊的集合式公寓住宅,在核電廠事故發生後的一周,官方才決定疏散這些
居民。目前這些城鎮建築逐漸被自然生物所佔據,混凝土結構也經長年風化侵蝕而逐漸倒
塌成為廢墟。這個帶有神祕色彩的鬼城,一直是眾多流行文化喜愛取材的地方。包括知名
電玩遊戲《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中的關卡任務
,係根據普里彼特真實的場景設計;2012年上映的電影《厄夜車諾比》(Chemobyl
Diaries),便是以普里彼特的觀光導覽作為背景;2011年上映的電影《變形金剛3》(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中,博派機器人與美軍聯手調查車諾比核電廠,便是
以普里彼特作為背景的場景。
(圖)
逐漸被自然生態接管的普里彼特廢墟(圖片來源:Buzzfeed / Web Urbanist / Bored
Panda)
核能安全一直是受到熱烈討論的議題,包括臺灣也因為核四問題爭論不休。姑且不論核四
建設背後的政治因素、台電公司的內部運作或是令人詬病的分包建設作業。核四建設的最
終目的,是希望提供臺灣人民更多的電力來源,出發立意良善,我想任何一位工程師都不
會希望自己做出來的建設,最後發生危險或傷及大眾。而這些過去血淋淋的例子,造成了
許多生命犧牲也是不爭的事實,要如何避免,讓科技成為人類生活的助力而非阻力,我想
才是讓社會進步的動力。
電玩遊戲《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中的關卡任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nK5GujjBoY
【系列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及相關資訊:
l 《X戰警:未來昔日》IMDb電影資訊:
http://www.imdb.com/title/tt1877832/?ref_=nv_sr_3
l 《X戰警:未來昔日》官方網站,25個歷史關鍵時刻:
http://www.25moments.com/intl/tw
l 車諾比事故的20年後:
http://www.boredpanda.com/chernobyl-20-years-after-the-accident/
l 車諾比的新石棺
http://goo.gl/gIcpHv
l 世界上幾個廢棄城市圖片集:
http://goo.gl/i67GUP
l 車諾比核災事故,冒險拍攝的照片:
l http://goo.gl/P8lYxb
l 歷史上幾個昂貴的災難
http://www.wreckedexotics.com/articles/011.shtml?%3F
l 維基百科:車諾比核災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ernobyl_dis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