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慎入)
朋友問我到底是怎麼知道有這部片?
努力的回想半天,好像是某一天去誠品逛的時候,看到了<穿越霧風到林家>這本書,
才知道李崗正在籌拍關於霧峰林家的故事,
在剛上班的時候,我曾經聽過中研院台灣史學者許雪姬老師的演講,
那次的講題是台灣五大家族,那次對台灣五大家族有了基礎的架構性認識,
(沒辦法,我這一輩台灣史的教育仍然稀少。)
但還不瞭解霧峰林家的獨特性。
直到那次看了<穿越霧風到林家>。
那年到圖書館讀書,卻一直走往二樓的人文圖書區,
我記得圖書館收藏好些關於霧峰林家的書,有學術論著也有家族記載,
特別的是一本林家人自己編寫的家族史(印象有點模糊),
精裝的,差不多是A3尺寸,好大一本,
裡頭詳述了林家從林石老祖宗於雍正年間渡海來台,原居大里杙(今大里),
後家族因林爽文事件牽連,由遺孀黃端娘遷居阿罩霧(今霧峰),
而開啟了霧峰林家成為清代台灣五大家族之一的新頁。
而另一本,則是一群文史工作者,
記錄原本在921大地震前重新整修過的霧峰林家,
卻因為一場大地震,使得好不容易修復完成的古蹟遭受嚴重損毀,
尤其是宮保第中著名的大花廳幾近全毀,
如何再度修復的過程。
在看了這兩本書之後,
兩年前也是九月,那天廳裡也是寥寥數人,
我獨自一人來到電影院看完了這部紀錄片,
上集交代林家發跡、家道中落、後來又因著中法戰爭、劉銘傳給與的樟腦專賣權,
以及棟軍的發展,這個台灣史中少數以軍功發跡的家族,
就像導演與監製所描述的,他們家的功蹟是用血與汗交織而成的,
因此每一次時代轉折的選擇,都顯得如此深刻。
台灣的歷史,一直被不同的統治者以自己的角度詮釋著,
即便中國的央視也早在2004年拍了一部40集的<滄海百年>,來描述霧峰林家。
(集合張鐵林、歸亞蕾、王輝、王繪春、斯琴高娃等著名演員)
記得在上集的訪談中,李崗就說過,
他希望能夠用台灣人自己的觀點去說這個故事,
不要失去了自己的土地的話語權。
也不要再用政黨的意識形態去認識自己土地的歷史,
因為那只會次次割裂了對自己這塊土地的認識。
與其說他想做一部電影,倒不如說他是想為台灣史留下一個觀點。
「我希望做一本好的參考書,而不是教科書;我希望留下權威,而不是威權。」
李崗安然且平靜無波的說著,就像他那位聞名國際卻又溢著溫文儒雅形象的哥哥那般。
基於上述考量,導演沒有選擇操作成商業電影,
(其實以霧峰林家的精彩度,是可以變成大河劇的。)
他選擇了一個特殊定格戲劇的紀錄片手法拍攝。
許明淳導演在訪談中說著,
他們希望讓觀眾在歷史的關鍵時刻保持冷靜的距離,
但又能看到這個時刻細微的變化。
或許這種手法在台灣太不常見,
尤其上集要一下子交代太多故事,又夾雜太多戰爭場面,
會給觀眾一種很難消化的感覺。
我自己也是因為在看上集之前,先看過書籍才能直接進入故事內容。
上集結束在1895臺灣被清廷割讓給日本,
當時頂厝族長林獻堂率全家人渡海遷往大陸,而故事就停在林獻堂搭上小船的回顧一盼。
就這樣,整整兩年的時間,我總算等到阿罩霧風雲II的上映。
落子,意為著棋下子。
相較於上集道盡林家的繁華與鼎盛,
下集佈滿的是舉步維艱與抉擇的困難,其實是更為沉重的。
故事主角集中在台灣人熟悉的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頂厝族長)、
林祖密及林正亨(下厝)三人,
生在台灣的我們對林獻堂應該都不陌生,
他長期資助蔣渭水的文化事業,對於台灣人的文化啟蒙不遺餘力,
多次發起在日本的請願運動,
而紀錄片中則講述了更多的,是他在日本人的壓力下不斷妥協的過程,
包含了被日本人言語羞辱、或是被迫公開演講自己對日本的支持,
林獻堂的一生歷經清朝、日治與民國,
一生之精彩值得讓台灣人好好認識,
但令人感到諷刺的是,他卻在他一輩子都在對抗的日本渡過餘生,
對二二八的記述甚至完全從日記中消失不見。
心境轉折之沉重,實難足以為外人道。
而另一段下厝的故事,就是讓身為台灣人的我非常陌生的。
下厝一支,是以軍功建立家族事業的林家,
林文察,霧峰林家第五代族長,官至福建提督,後至中國與太平軍作戰戰死於福建,
被清廷追封太子少保,也因此霧峰林家才有「宮保第」的匾額。
林朝棟,林文察長子,參與中法戰爭有功,成功擊退攻打基隆的法軍,
因而獲得劉銘傳的賞識,也獲得樟腦的專賣權,
他這隻軍隊稱為棟軍,最盛時居全台兵力1/3。
林祖密,林朝棟嫡長子,由於1895後林朝棟將經營重心移往中國,
身為將門之後的他,或許骨子裡也是流著軍人的血液吧,
因為無法接受台灣淪為殖民地的痛楚,因而後也跟隨孫中山的革命事業,
被孫中山任命為閩南軍司令,與蔣中正一樣,跟隨於孫中山,
出錢出力,但最後卻死於國民黨的內鬥之中。
林正亨,林祖密五子,在父親的影響下也認為身為中國人應該投軍抗日,
畢業於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前身)的他,
卻在1944年緬甸抗日遠征軍中幾乎喪命,
好不容易被救起的他,念念不忘的是寫信為父親向蔣中正請命,
希望能夠爭取到林祖密將軍的褒揚,但卻毫無消息,
經歷了戰場上的遺棄後,林正亨對國民黨心灰意冷,
因而在妹妹林雙盼的鼓勵下投入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
後於台灣光復後回台從事秘密工作,於1950年被國民黨發現,在馬場町被槍決。
下集的時間跨度,由1895~1956年,就像這些幕後工作人員說的,
這段期間正好是台灣政權變換最頻繁的時間,
而霧峰林家的特殊之處,正是在這段時間,他們做出了各式不同的選擇,
有看過上集的觀眾或許會想到,
霧峰林家由清朝時,就不斷為家族拓展更多的可能,
而到了乙未割台,
有人選擇鼓勵文化爭取自治,有人選擇回到祖國,
有人想替中國找尋另一種主義的出路,
他們剛好代表了近百年來這片土地的思想發展與演變,
以往在統治者觀點所割裂的歷史中,你以為每個觀點非黑即白,
但在阿罩霧風雲中,看到的是導演與監製極力想要告訴大家,
一段家族的歷史,如何緊扣著台灣這三百年來的變化,
也揭示著不同選擇所帶來的命運。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霧峰林家的背景可以做出這樣的決定,
但,台灣經歷過這些統治之後,我們未來想要做出什麼選擇,
是不是可以先參考前人的腳步呢?
而我們的歷史,是不是該由在地的觀點去好好訴說、瞭解,
進而產生共同的記憶,未來才有能量與基礎做出抉擇。
在「阿罩霧風雲II落子」上映前,
特別走了一趟自去年重新開放的「霧峰林家宮保第」,
在瞭解他們家的歷史後,參觀霧峰林家就像是歷史的見證,
這裡頭的一磚一瓦都帶有歷史的陳跡,也見證了林家的鼎盛與沒落,
走在其中就像當年在北京故宮的感動,
而在導覽老師忙碌的講解中,
在霧峰林家總算看到了林正亨為父親等了一輩子的匾額,
祖密同志
「忠烈永式」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
(中華民國54年)
因為林正亨為共產黨犧牲的背景,
林祖密身為國民黨元老的故事一直少有人提,
這塊匾額孤獨的掛在林家古厝之中,
就像這塊土地上,政治不正確的故事常在幽暗的角落少有人提,
就像今年上映的灣生故事
(一群在日治時期出生於台灣的日本人)
就像1946被遺忘的台籍青年
(光復初期考取公費至中國大陸留學,後部分滯留中國的台籍青年)
但他們確實都是這塊土地發生過的故事,
確實都有在主軸歷史下被記錄被訴說的權利。
最後特別想提的是在紀錄片中一個特別的演員-西村大地,
這位扮演林祖密將軍的演員,是林祖密六子林正利的孫子,
而林正利也是英年早逝林正亨的親弟弟。
林正利一支後來移居日本,西村大地本身是台日混血兒,
在紀錄片上映多日後,阿罩霧風雲FB粉絲團發表了一篇有關他的自述:
「...爺爺要求要跟我單獨聊天,其實我從來沒有跟爺爺單獨聊過什麼,
所以有一點緊張 ; 他問我將來想做甚麼,我忘了當時回答甚麼,
但我只記得他對我說 :『將來做甚麼都可以讓大地你自己來決定,
可是要跟爺爺約好,一定要學中文好嗎?』
....我在國中畢業後就離開了日本,待過香港跟上海,
在上海大學畢業之後,因為工作的關係來到臺灣。」
「來臺灣過幾個月後,認識了李崗監製和許明淳導演,
他們告訴我公司正在籌備《阿罩霧風雲》這個電影,
後來劇組要開拍的前兩個禮拜,
才跟我公司說希望我接林祖密這個角色 ;
但因為有清朝的戲,我必須要剃頭髮,
這對一個已經是演藝工作者的我來說,
是一個非常難決定的事情,但當時我在沒有想太多的狀況下,
就答應接了這部戲,因為我感覺到這是命運,
如果不接以後一定會後悔,就是這麼簡單的理由。....」
(全文)https://goo.gl/2AucrI
有時候,真的不得不相信冥冥中自有注定這件事,
這位年輕的演員講起話來夾雜著可愛的日本口音,
笑起來像個大男孩,
但卻又是來自霧峰林家的後裔,
因為爺爺的親哥哥被台灣政府槍決,
使得爺爺不願意再回到台灣,
背負了這段沉重的歷史,轉了一圈,由他詮釋先祖的一生,
我想他的爺爺泉下有知,也會感到欣慰吧。
今年看了幾部關於台灣好幾部紀錄片:
描寫慰安婦阿嬤們的療傷故事「蘆葦之歌」
描寫在台灣出生一群日本人的「灣生回家」
還有一本更少為人知的書籍「1949,被遺忘的台籍青年。」
而<阿罩霧風雲>這部,或許是能見度較低,
但卻是我誠心想要推薦的,
也或許,是喜愛探尋歷史的自己,
終於看到有台灣人記錄並認真講述自己歷史時,
一鼓腦兒的想要告訴大家的熱情吧。
後記:推薦張大春與許明淳導演的訪談,
裡頭談到很多導演與製作團隊的製作理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pQe8CNQmIg
https://goo.gl/5Vejbn
至10/29 今日秀泰還有場次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