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斯先生》講述退休三十多年的福爾摩斯,
如何藉著追尋自我的記憶軌跡敞開心胸,獲得救贖。
故事以三條支線展開:
案件中失去兒女的婦人、
因福爾摩斯在日本失去父親的兒子,
與福爾摩斯退休後同住,失去父親的小孩。
不約而同地三條支線都與親情相關,
無形中暗示著理性至上的福爾摩斯對處理情感面的東西常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
本片不著重於福爾摩斯出色的推理能力,反而將重點放在老年之後的
福爾摩斯面對死亡的態度。一生只用邏輯看透事實的福爾摩斯,
不知不覺殘忍的傷害了許多人,無形中也為自己的內心築起了一道高牆。
阻擋了他對別人的關心、關愛。他的孤獨固然與他的自視甚高有關,
然而無法對別人對他表示的關心表達感謝是把他往孤獨裡推的主要關鍵。
案件主角凱莫特太太是全然的相反,她的孤獨來自於沒人了解失去摯愛的痛苦,
先生阻絕太太逃離一切的玻璃琴,只是讓她的愛無處宣洩。
凱莫特太太亟於想打破孤獨的那座牆,卻被自己的先生全力的隔絕一切。
到頭來,福爾摩斯與凱莫特太太是一體兩面,一個把自己與愛隔絕開保持理性,
一個則是付出了太多的愛。然凱莫特太太深切的了解到,
她的苦只有福爾摩斯可以了解,只有福爾摩斯能將她從深淵中拉出。
「往生者其實並不遠,他們只是在牆的另一邊」,可惜的是,
最終福爾摩斯無法打破心中的牆而推開了凱莫特太太,造就了不得不的悲劇。
30多年後,小男孩羅傑成了打破福爾摩斯心牆的另外一個契機。
藉著記憶的爬梳與日本的旅行,福爾摩斯透過書寫不僅僅是與小男孩進行溝通,
也慢慢理解內心的遺憾。這一次,福爾摩斯選擇不再逃避。
跨越過自己的心魔而承認了他對男孩的疼惜與愛護。
《福爾摩斯先生》最重要的或許是:
人一生當中會遇到很多愛我們的人與我們愛的人,
然而即使面對死亡高牆,人的放不下都阻隔了我們對這些人的感謝,
甚至是對他們說再見的機會。最後一幕讓人相當感動:
福爾摩斯放了很多石頭在草地上,每一個石頭都是代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接著他朝天跪拜。這位傲氣一生的老人,
至此終於放下了他心中的石頭,獲得救贖。
南城映畫派:分享電影感想的粉絲專頁 https://goo.gl/GRIC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