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看了灣生回家,這真是一個美好的決定。
日本殖民台灣的時代,曾有一批日本的孩子是在台灣出生長大的,他們的玩伴朋友包含了
台灣人和原住民,成長的背景是秀麗的山水,悠閒的農村景致。但隨著戰敗,他們必須回
到日本,離開熟悉的生長的土地,台灣。他們的名字,叫做灣生。這部片是一部紀錄片,
記錄這些年邁的灣生,從日本回來找尋曾經的記憶,或是留在台灣的灣生,其後代前往日
本追尋曾經與日本連結的線索。
看完覺得很感人也很喜歡,片中充滿了許多溫度,也填補了歷史知識的空缺,畢竟以前
沒有想過這樣一個族群,他們的生活樣貌和感受。如果是對台灣相關事務有興趣的人,
應該就滿適合看這部片的吧~
(以下有雷)
那些追尋過往足跡的灣生們
這是一部淚中帶笑的紀錄片,許多人的互動和記憶都會引發很多感觸。
印象比較深的四個人物主線分別是歡樂的富永爺爺、優雅的家蒼女士、郭清子一家人和
年幼騎水牛的松本(不曉得有沒有記錯姓名......)。富永是個性情中人,一直記得童年
玩伴的名字,不論是台灣人或原住民,面對故人一個個都離開塵世的消息反應直接而令人
鼻酸。即使相隔多年,他還是會講幾句閩南語,在日本的小酒館哼著雨夜花。(他加入黑
道那段也超好笑XD)
騎水牛的松本也是滿有趣的,他回日本後一直被所有老師說:常常在放空,個性太悠閒、
散漫。"我想這應該都是受台灣環境所影響的吧,我自己是這麼解釋啦"。他女兒在來台
灣之後發現台灣人對日本人很友善,不禁驚訝的說:"原來亞洲裡還有不討厭日本的國家
啊!"頓時全場大笑。
郭清子本名片山清子,是其母片山千歲因無力撫養將她給台灣郭家當童養媳。而郭清子在
成年知道這件事後,一直覺得自己是被拋棄的。直到女兒孫女不斷奔走努力之下,才知道
片山千歲一直都惦記著這個在台灣的女兒,即使在日本,都是有幫她報戶口的。看孫女幸
蓉努力奔走的片段,特別是去掃墓的時候,還有女兒告訴清子有新消息的時候,電影院裡
充滿著啜泣聲啊......
優雅的家蒼女士,小時候在台北長大,曾就讀北一女,但當時的北一女,日本人不需要成
績很好就可以就讀,但台灣人卻需要非常努力的讀書。回日本的時候,她始終覺得自己是
個異鄉人,後來年邁身體不好,來台灣長住之後健康有了明顯的改善。她兒子一開始還擔
心是long stay的屋主要騙她買房子,後來一起來了台灣後,才發現台灣人真的對她母親
很好。有一段她提及孫女說過:過往戰爭的歲月,只要想的活命就好了,所以不用想別的
事情,不像現在選擇太多了也是很麻煩。她只是溫婉的笑說:戰爭就留在我們的記憶中就
好了,不應該再發生了。
戰爭的傷痕
在我的生活環境中,很難想像到底會什麼要發生戰爭。然而,此時此刻,它卻還在這個世
界真實的上演著。小時候沒有對於那個種族有特別的愛與恨,大概是因為爺爺受的是日式
教育,一天到晚聽日本歌,爸爸會說國民黨以前很欺負台灣人,歷史課本講了很多國民黨
在台灣的改革,還有很棒的十大建設(特別是小學課本),媽媽說以前南部家鄉有被日本
人欺壓,外公是外省人,每週末必看大陸尋奇,但白色恐怖的時候,即使只是一介國小老
師,卻也被國民黨恫嚇威脅。那些恐懼、苦難、淚水,都是戰爭的傷痕。或許也是因為從
小不斷聽聞各個族群間彼此衝突的故事,所以聽到富永勝在說小時候與台灣人和原住民朋
友一起玩的故事,甚至是有原住民朋友願意帶他躲到山裡來逃避國民黨的追捕,都讓我覺
得格外感動。
如果我們從小就與不同族群的朋友玩在一起,不分族群的多數少數,只要是生活在同一片
土地的人,就彼此互相幫忙,善待來到這塊土地上的人。到別的國家,就盡可能尊重當地
文化,不去想要干涉別國的人要做什麼,如果都能做到如此,是否就不會有戰爭了呢?
李家同有一篇短篇小說叫<棉襖>,是敘事者以第一人稱講一位和共產黨打過戰的老兵,
因為靠著一位死去中國士兵的棉襖裡的食物而活下來,之後在台灣安定後,總希望能有機
會能找到棉襖主人的家屬致謝與致歉,老兵說:"我們都是小老百姓,我們小老百姓之
間是沒有仇恨的,是大人物叫我打仗的,我們又有什麼辦法呢?" 歷史上留名的是大人物
,犧牲的永遠是無數的小老百姓。更可恨的是那些,還要持續散播仇恨的大人物們了吧
......
現在台灣社會的灣生應該沒有那麼多了,但有許多的新住民,以及新住民的下一代。希望
在台灣的新住民也能感受到跟灣生一樣的溫暖,衷心覺得"能生在台灣真是太好了",那
該是多麼美好而令人感動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