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圖文好讀版:http://goo.gl/xOPb43
《白鯨傳奇-怒海之心:In the Heart of the Sea》描寫啟發《白鯨記》的「真實故事」,《白鯨記》作者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於1850年前去拜訪艾塞克斯號(Essex)的倖存者Thomas Nickson,希望能將口述回憶撰寫成偉大的小說,讓更多人知道故事原始的真相。
事件經過三十年後,Thomas Nickson依然承受著當年船難的深刻痛苦,堅決不願吐露自己如何存活的真相,在Melville積極誠懇的要求下,才漸漸卸下心防,回憶了悲劇的一切。當年Nickson還只是個青少年,第一次登上捕鯨船,隨著Essex船長Pollard與大副Owen Chase(克里斯漢斯沃主演)出航,挑戰捕獲2000桶鯨油的雄心任務。
在人類的濫捕之下,原有沿海地區已經難見鯨魚蹤跡,Essex只好航向更遠的外海海域,傳說那裡的鯨群可以讓捕鯨船一天就達到3000桶鯨油的量,然而一位受傷的船長告訴Chase等人,那裡有個巨大的「惡魔」白鯨,警告他們千萬不要觸怒了惡魔。
一向戰無不勝的Chase與出身捕鯨創始家族的Pollard決心挑戰這個未知海域,就在遠離家鄉3000海里之處,他們遇見了象徵財富的鯨群們。欣喜若狂的船員們紛紛乘著捕鯨小船出擊,一叉又一叉地將武器擲向鯨魚們,彷彿美夢即將成真,他們將成為南塔克港最富有的捕鯨人。
低鳴的巨響與深沉危險的水波擊碎了他們的幻想,從海底竄出巨大的白鯨,那是他們前所未見的怪獸,身長超越了Essex的船身,巨尾拍打輕易地將捕鯨小船化為木屑。在小船上被擊敗的Chase不放棄,駛回Essex之後掄起最大的魚叉,將繩索套在主船桅上,要與白鯨一決勝負。貪婪與自負使得Chase看不清現實,他絕無可能擊敗這大自然力量的化身,奮力擊出的魚叉成了開啟地獄之門的鑰匙,白鯨拖著魚叉猛撞著Essex並深潛入海,繩索拖斷了主船桅,船艙被撞開一個巨窿,Pollard下令棄船。
與白鯨的決鬥相當精彩,磅礡逼真的浩大場面顯現了自然力量的巨大與人類的渺小卑微,貼近海面的水平特寫鏡頭製造出乘風破浪的臨場感,俯視的廣角視野則強化了白鯨輕易摧毀船隻的破壞力,巨大鯨尾破海而出遮住陽光的畫面更是給人無比的壓迫。
棄船之後,他們開始煉獄般的海難漂流,這是場毅力與人性的考驗,透過Nickson沒有決策的旁觀角度,更顯得一切殘酷都是必要的,敘事不帶有評論的眼光,處在極限環境,為了求生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電影在回憶與現實間的切換節奏拿捏得宜,在適當的回憶情節時抽回,讓現實中的角色流露從便當年一直困擾著自己的複雜情緒,飾演中年Nickson的Brendan Gleeson(哈利波特中飾演瘋眼穆迪)戲份雖少,情感充沛的演出有著引導起承轉合的關鍵作用。
海難的經歷都隱含著抉擇的寓意,要選擇待在安穩的無人島等待救援?還是靠著破爛的物資航海再賭一把?二度與白鯨相遇,該再奮力一試向牠挑戰?或是放下執著臣服於牠偉大的力量?這些抉擇在劇情中不得不為,套用在人生經驗中,它也都象徵著承擔不同風險的重要轉捩點。
總結來說,《白鯨傳奇-怒海之心:In the Heart of the Sea》成功地將流傳一百多年的經典故事重新呈現在觀眾面前,兼顧扎實平穩的劇情敘事與3D震撼的視覺效果,並保留了一些《白鯨記》著作中想要傳達的寓意。
電影本身其實是改編自同名歷史書《In the Heart of the Sea: The Tragedy of the Whaleship Essex》由Nathaniel Philbrick考證撰寫的紀實作品,Owen Chase,Thomas Nickson與Caption Pollard等人都有史實資料可考,Essex號的航海紀錄也都有保存,有興趣了解海難全貌的讀者可以參考原文原作的介紹。
有趣的題外話是,現代發現的掠食性巨鯨化石,因為研究人員都是《白鯨記》的書迷,故將該掠食者巨鯨命名為梅爾維爾鯨,也許在18世紀時,Essex遇到的白鯨正是僅存的掠食性巨鯨,深海的奧秘誰也說不準。
>>網誌圖文好讀版:http://goo.gl/xOPb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