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isode.cc/read/stand1234/my.151201.010626
最近網路上流傳著據說是宮崎駿說過的一段話:「你住的城市下雨了,很想問你有沒
有帶傘。可是我忍住了,因為我怕你說沒帶,而我又無能為力,就像是我愛你,卻給不了
你想要的陪伴。」搭配著《來自紅花坂》的圖片。雖然這部片子實際上的導演是宮崎駿的
兒子宮崎吾朗,不過基於這句話真的寫得很好,我也挺好奇這句話是不是出於這部片子,
於是今晚便花了一個半小時來看這部片子。
嗯,片子挺好看的,可是沒這句話啊!
《來》這部片子本來是少女漫畫,吉卜力團隊在改編的同時,也改動了部分設定。基
本上我只看過動畫片,因此這篇評論將以動畫版本為主。
一、兩個空間與性別運作
在這部片子中主要出現的地點有兩處。
第一處是女主角松崎海的居處,那是明治末期建造的木造建築,原來是醫院,松崎的
外公當年是醫師。後來改建成公寓,出租給房客住。基本上,除了松崎家的小弟(而且小
弟在劇中沒啥戲份),無論是松崎家或者房客皆為女性。這棟建築打掃得宜,適合住人。
第二處被稱為拉丁區,是港南學園的社團大樓,建造時間同樣是明治末期,但已經長
時間沒有打掃,昏暗、擁擠而充滿灰塵與雜物,主要使用者幾乎通通是男性。這一棟四層
樓高的木造建築在長期演變之下竟然有利用滑輪與繩索吊掛物品的簡易運輸系統,可以說
是亂中有序的神秘地方。
在這裡,性別與空間產生了神奇的連結,在松崎家的場景中,女性們不是在吃飯、看
電視,就是各忙各的事物,那是一個放鬆的生活之處。然而,其他人之所以能夠過著愜意
簡單的生活,主要仍是因為女主角海的付出,她比其他人早起而煮早飯,替自己及弟妹準
備便當,採購,甚至還要控制支出,在母親留學美國的情況下,她女代母職,讓整個家得
以運作。這種描繪方式雖然襯出海的堅毅,但也讓海本身接近「女神」。這種將人描寫得
常人太過難以企及的方式,是女性主義常批判的對象,因為男性可以藉此豎立一個女性難
以企及的道德標竿,當女性沒有達到時,便能予以批判。
當海在松崎家專注於生活的運作的同時,《來》描寫拉丁區又是另外一種方式。一開
始出現拉丁區時,是文化部部長風間從社團大樓屋頂跳到一旁的水池,並搭上旁人一句:
「傳統復活啦!」而讓比一般人成熟的海趕緊去察看風間的情況。之後,因為海的妹妹空
想要風間的簽名,兩人接近拉丁區時,裡面不斷傳來討論民主、法律的男性聲音,而裡面
的部員,不是埋頭於自己的興趣(天文、哲學、化學、數學……),就是高喊著接近社會
運動的理念。他們專注之處離生活很遠,但也因此讓拉丁區本身漸漸無人清理,而不適合
生存,甚至還因此被要求拆除。
拉丁區開始改頭換面也是因為海的介入。在風間請海幫忙油印製版後,兩人開始互動
。當他們聽聞拉丁區即將被拆除時,在海的建議,以及風間好友,學生會長水沼的果斷決
定下,他們開始動員女同學們與拉丁區的原居民男性部員們合作,打掃、重新粉刷、整修
拉丁區。
在女性的介入之後,如果拉丁區代表港南學園的傳統,那麼在這更新、使拉丁區得以
住人的一連串行動中,傳統的確是因此復活了。
二、時代與道德難題
其實可以的話,這兩部分應該是要拆開講的,然而,《來》這部片子中最精彩的部分
,也就是其道德難題,與時代息息相關,因此要談就得一起談。
海的父親名為澤村雄一郎,在韓戰時為一艘補給艦的艦長,船艦被戰火擊沈。因為父
親的去世,海改以母親之姓松崎。海懷念著父親,每天以旗杆升上信號旗,盼父平安歸來
。縱使知道這份願望早已落空,升旗也已經變成一種習慣。
男主角風間的身世更複雜。他實為風間家的養子,風間受澤村所託,撫育其子長大。
換句話說,風間事實上是海的哥哥。
隨著劇情推展,當風間在海的家裡看到父親的照片時,他隱隱得知這事實,後來還與
風間(父)確認。當他告訴海這個事實後,海先是難過到幾乎延誤了松崎家的生活,接著
夢見父母,最後,她對風間告白:「我覺得風間學長是代替父親過來的,我喜歡你。」而
風間也回應:「我喜歡你。」
劇情到這裡幾乎達到了高潮,亂倫的道德難題以一種奇異的姿態被解決,當然,那狀
態縱使看似被解決,仍然是很危險的,再多走一步,兩個人就回不去了。
然而,看來連宮崎吾朗都受不了這樣漂亮的道德難題。當海的母親留學結束、歸國回
家後,海向母親確認這件事。母親才說,那名孩子事實上並不是澤村的兒子,而是澤村的
朋友立花的。在一張有著澤村的相片上,相片中的三個人:立花、澤村、小野寺善雄為航
海學校時代的友人,生死之交,其關係之緊密猶如桃園三結義。由於立花因意外死亡,他
太太又難產去世,親戚們也全死於原爆中,澤村因此領養這名孤兒,卻又因為澤村夫妻無
力撫養,最後送給孩子甫夭折的風間家。
就這樣,原本的道德難題就被解套了,原來風間是立花之子,而海為澤村之女。他們
兩人又跑去見了第三人小野寺善雄,確認了這個事實,當小野寺說著:「能看到你們活著
是我最大的欣慰。」時,動畫用另一種還能接受,但我覺得有點可惜的方式收尾了。
整部動畫最困難的道德難題建立在時代上,戰後的日本混亂而凋零,在那樣的時代,
送養、領養孩子、孤兒等,並不是太過稀奇的事情,而韓戰更是造成難題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為父喪,導致姓氏無法說話,也讓名字與血脈脫節,才會造成了道德難題,卻也解套
了道德難題。整部戲最精彩而最可惜的部分就在這裡。
當然,關於時代,另外一點可以看到的是,導演用各種方式去召回人們對於那個年代
的記憶,木造建築、歌謠、黑白電視節目、用火柴點火的瓦斯爐……,在戰爭結束後十幾
年,日本從戰後的殘敗走出,漸漸邁向現代化的同時,學生們試圖抵擋、或者支引這種潮
流,將傳統復活,將拉丁區改頭換面,在傳統的根基下有了新的面貌。他們提供一種另類
的現代化方式,不一定非得把舊的拆除來蓋新的,把舊的活化、重新融入生活,也是另外
一種方式。
三、結語
雖然是因為一句不明的網路流傳話語來看這部片子的,不過觀影經驗其實不差。雖然
我沒看宮崎吾朗上一部片子(也就是我到現在只聽過負評的《地海戰記》),但這部片子
我覺得尚可接受,導演用一種緩慢的、空間的方式來推動劇情,而其中呈現的細膩女性視
角也會讓人訝異導演是男性,即使原作是少女漫畫,能呈現這樣的視角仍是該值得稱讚的
。
雖然女主角松崎海有讓人覺得難以接近、神化的描寫(用一個精神分析理論的術語,
稱做「他者化」),然而堅毅的女性向來是吉卜力的特色之一,且松崎家的各式女性也都
展現了不同的女性面貌,大致上而言,並不會說這部有他者化、或不利女性的描寫。
這部片子最精彩的地方是其道德難題,其道德難題源自於時代的不可避免,然而道德
難題的解套也是利用時代的複雜。這樣的解套讓整部片子的力道下降,成為我覺得這部片
子最可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