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網址:http://www.moviemovie.com.tw/forum/viewthread-1948.html
繼上部作品《眼淚》之後,鄭文堂跑去當了好一陣子的宜蘭文化局長,才在今年以新作《
菜鳥》回歸影壇。鄭文堂可以說是台灣導演群像中,少見會對社會議題開砲且砲火都相當
猛烈的「憤青」代表(鄭有傑的《太陽的孩子》只是柔性的抵抗),《菜鳥》延續著鄭文
堂一貫的寫實脈絡,再次直視公務體系中,黑白兩道間的灰色地帶,由警界菜鳥宥勝帶領
觀眾初入這個黑白不分、唯利是圖的是非之地,當過往的滿腔熱血被體制內的各種不公不
義消磨殆盡,鋌而走險或是同流合汙,手裡的道德正義該不該一刀刺出?學學荊軻吧,別
把情緒都寫在臉上,菜鳥學會社會化的第一課。
有人說,台中像是鄭文堂電影裡的高壇市,除了酒店、賭博事業,長期存在的黑白問題,
讓台中成了探討社會良善價值的一級戰場(雖然有的是經年累月的刻板印象,但選擇記憶
點鮮明的城市還是有其策略上的考量),《菜鳥》一開場就是在賭場裡逮到大議員的兒子
與資深員警吸毒。如此荒唐,卻又如此碰不得的場面,菜鳥社會化的第二堂課,就是「裝
瞎」,對有錢有勢的人裝瞎,因為有錢就是任性,有錢可以開外掛,沒錢只有命一條。但
如果你「夠白目」,敢衝撞,那麼這些開外掛的傢伙便會因為懼怕而開始各種剛柔並濟的
手段,搞你的人,搞你的名,你手裡握著的刀,同時也是刺傷你的雙面刃,有志難伸,職
場與心理上的雙重折磨。通常到了這裡,主流類型電影的主角都會因為義無反顧的大開無
雙,拋頭顱,灑熱血的進行「復仇」儀式,但《菜鳥》並不是那樣的電影,他沒有英雄,
只有狗熊,窩囊、頹廢、無能為力,到了最後,也只能以暴制暴,成為比較不汙穢的存在
。最終,菜鳥仍完成了社會化的學程,成為曾經被自己討厭的「那種人」。
《菜鳥》的故事張力大,強度強,角色內心轉換的層次多,演員的演出相當吃重,雖然不
得不說宥勝這次的表現似乎不像以前那樣令人不耐與出戲,演初生之犢的菜鳥尚可,可真
要變成老鳥卻狠不起來,要撐起如此吃重的要角仍相當辛苦。在主角的演出已經略顯疲態
的狀況下,鄭文堂沒有找個好的女演員來支撐他的不足,反而選了歐陽靖跟他搭配,讓這
個已經有點不妙的主線更加失控。也不知道是歐陽靖沒有鏡頭緣,還是演出本身就有問題
,讓她在鏡頭前是個相當怪異的存在,讓人不想聽她說話(本土台妹謝欣穎的口條竟然也
有被擊敗的一天),於是出現了「主線比支線還難看」的有趣現象。副線,金鐘影帝莊凱
勛和金馬女配角入圍的簡嫚書,兩個人扮演社會老鳥,面對龐大的經濟壓力不得不屈服於
髒錢,那種江湖氣息的保護色和不得不低頭的無奈詮釋的相當出色,一場兩人談分手的戲
更是讓簡嫚書頭一次爆發出能夠入圍金馬的能量(這個組合根本在惡整主線,雖然早些日
子簡嫚書還被困在OPEN醬毀天滅地的噩夢之中),而莊凱勛最終沒有擠進金馬入圍名單之
中,可能與角色後期的轉變有些牽強,或是角色太接近他之前演出的形象有關,不過這樣
的表現仍稱得上是台灣線上演員中有實力的存在。另外,鄭文堂片子裡的草根性,也來自
於電影中其他本土演員的支撐,在主線演員因為年輕而略顯氣場的薄弱時,氛圍營造的重
責大任自然落到了其他配角身上,幸好這些資深前輩演員們把環境營造得相當深刻,讓這
部片的調性不至於太過架空,反而有著更為殘酷的重量。
當然,《菜鳥》的整體表現雖然不差,但劇本走到最後靠著黑吃黑的方式去詮釋「進入社
會的最終手段」仍顯得有些牽強,原本寫實的調子亂了套,可能是其最終沒有在金馬入圍
的原因,不過總的來說,《菜鳥》還是維持住鄭文堂一貫的水準,如此激烈的議題還是必
須有這樣高度的導演來支撐才行。慶幸我們還有這樣議題的電影可以看,這是台灣電影真
正的言論自由。
看完電影,我們也不得不反思,這樣的現象是真的存在。
別讓錢將你的良善買走,別成為你口中厭惡的大人。
你也許不能真的出手傷人,
但是你的選票,你的分享,你的話語權,就是你的刀。
如果你對現況感到不滿,不要錯失任何一次出刀的機會。
你不殺他,就別怨最後被怎麼陰險的做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