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既然是 1991 經典《驚爆點》改編,被拿來比較是免不了的,目前影評與版友評價絕大多數都是「動作好看」但「沒有劇情」。當然啦,與當年凱薩琳畢格羅、派屈克史威茲、還有基哥這重量級的鐵三角相比,這片小牌雲集,導演還是個動作攝影出身,當然不會跟經典比演技比劇情,而要好好著重在動作上。
但要說它就沒有劇情沒有演技了嗎?那也未必。看本片與《驚爆點》相同的人名、似曾相識的情境,但截然不同的場景與內容,我們就會發現什麼 FBI臥底查案並不是重點,警匪追逐破解陰謀也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生活風格與人生觀,就像《驚爆點》描繪 1990s年輕人無拘無束超脫世俗的海灘衝浪生活之理想、企圖「挑戰這侵蝕人心的僵固體制」一樣。
不過今日 2010s的年輕人不再這樣無拘無束,天空盤旋的不是什麼僵固體制,而是真實的經濟失調、社會失序、生態破壞等嚴肅問題,這時代有想法的年輕人心靈是很沈重的。這次《飆風特攻》就從沈重開始,開宗明義加上了《驚爆點》直到最後才帶出的死亡議題,然後這死亡議題如影隨形直到最後一場,一直用本片的「極限運動」提醒主角們「這會死人的」,然後用如何面對死亡來呈現人生觀。
有人說本片沒劇情,我卻認為本片劇情工整,每次都是一大段動作後、接一小段理念陳述,而這種電影的動作之描繪就是劇情內容;有人認為本片有劇情但只有 Bodhi有厚度,但我認為本片是 Bodhi & Utah 兩角呈現截然對立的人生觀,而且隨著一場場動作戲此消彼長,讓觀眾對兩種理念一步步體驗更深更廣。以下回顧本片八段動作,也就是八段劇情:
一動:越野機車,破題
Utah 在亞歷桑納州飛車特技,一路騎山脊精準驚險又迷人,並與朋友 Jeff 上演一場「輕與重」的對話,要腐蝕在辦公室、還是死在曠野中?誰知在陽光 Utah 率性妄為的年輕熱情魅力下,本來帶點不情願的 Jeff 真的死在曠野中,這場戲開宗明義地給《飆風特攻》的主角 Utah 比《驚爆點》的 Utah 更深一層的厚度。
一靜:輕與重之間,後悔的主角選擇了「重」,回去完成高中學歷在沈潛讀書七年加入 FBI,要來認真坐辦公室,也許算是浪子回頭的贖罪。Utah 口口聲聲我有決心、我能辦到,但老闆嗤之以鼻:你真的準備好了嗎?要長大加入社會,也就是加入 FBI所象徵的「秩序」,揮別「混沌」。(訓練時的關鍵句:order against chaos)
二動:搶銀行、地洞跳傘,魅力
在印度與墨西哥的兩場動作戲,完美地塑造了這群搶匪「輕」的魅力,劫富濟貧彷若新世紀羅賓漢,對這充滿官僚金權的醜惡世界是多麼帥氣的控訴呀?這段戴歐巴馬大頭寫 "Yes we can" 的戲明顯在致敬《驚爆點》開頭戴美國前任總統們搶銀行的戲,既幽默又高超地讓鈔票與鑽石天降花雨,多麼酣暢淋漓?年輕的 FBI學員們搞不好人人心裡蠢蠢欲動。
二靜:Utah 的考驗來了,表面上是靠自身的知識與技術精準連結線索以認真查案,骨子裡卻是那個「輕」的血液在蠢蠢欲動。那老闆就來發張臨時執照作為考驗,這考驗不是看你抓不抓得到壞蛋,而是看你是否已經堅定信念,穩守身段,代表秩序挑戰混沌。因為接下去就是充滿誘惑的不歸路…
三動:陽光衝浪,交會
向《驚爆點》原作致敬,當然兩場最關鍵的戲碼還是衝浪,第一場是風和日麗的陽光衝浪,年輕的身體們盡情揮灑、彼此歡呼打氣,一起在歡樂熱鬧的遊艇上,比起自己和脾氣不好的胖大叔 Papas 共享一艘小船,迷人太多。眼看一個個衝浪好手享受極限,Utah 不只是享受更是要挑戰。挑戰,就是搶浪,就是兩條線交會在一起,看看對方怎麼辦,而頭頭 Bodhi 的作法是伸出雙手救你一把。「救」與「伸手」正是本片雙線交會的主題,從此開始。
三靜:從此本片的關鍵字 "path" 正式登場,就由 Utah & Bodhi 雙主角兩條 paths彼此激盪。進到了運動家們的派對,Utah 與頭頭理念針鋒相對,一言一語雖然都很華麗而浮淺,但這就是彼此刺激腎上腺素的挑釁語言,越是挑釁越是彼此吸引。吸引人的不只是那血氣率性,還有女主角 Samsara 那如精靈一般的神祕之美,精簡台詞越是故弄玄虛越是迷人。這一切,讓 Utah 不惜交出自己全身狠狠打一架,也要換得一聲驕傲的 "I am in"。
四動:飛鼠滑翔,入族
這一場完全呈現本片如何用動作戲來演繹劇情的功力,就是四隻飛鼠一躍而下,體驗自然化身為風,經此一行身心都昇華了,大家二話不說真誠擁抱,無需言語無需證明,前一刻還互相懷疑,只要一起飛翔就是兄弟。並不是所有動作戲都能渾然天成地烘托這感情,但這段的飛行動作之寫景、速度、節奏、氣口、以及藍飛鼠緊緊跟隨其他飛鼠的互動感,足矣,任何台詞與演技都是多餘。
四靜:進到了屬於家人的山間晚餐,如世外桃源般美好,這率性的生活迷人到極!當然物極必反,因此這就是 Bodhi這極限魅力走下坡的開始。和美女在山間蓋毛毯不用聊天,是夢幻,但還要和大哥在山石上談起敏感話題,大哥正式開示本片關鍵句 "Everyone follows his path",要懂得放下別糾結於別人的選擇。說得很棒,那下一段馬上來看看,大家走什麼 path。
五動:山巔滑雪,猶疑
登堂入室的 Utah 步步進逼,終於戳出這美好表面下的第一個洞。說得很好聽,大家 follow your own path,但看死掉的 Chowdar 就知道,這些頭頭底下的跟班只是傻傻追隨偶像而已,才沒有什麼 own path;玩出人命來了,頭頭以降大家仍不知過,只知道雲淡風輕地「那是他的選擇」然後繼續歡樂開趴。這次的趴一樣精采,卻是悲劇後反差的巨大誘惑,有 Utah 的老朋友與崇拜者,有灑錢不手軟的法國富豪準備推坑,該怎麼面對?
五靜:猶疑的 Utah 需要開解,由精靈女主角娓娓道來這些亡命之徒的故事,尤其是他們自以為「入世」的社會理念,面對不公不義我們只有行動 "action",不要束手縛腳瞻前顧後。在此第一次正式帶出另一關鍵字 "giving back",是尾崎大師上一世紀的感人理念,也是新世紀大地之子 Bodhi 的神聖行動。說得很棒,那下一段馬上來看看,是如何神聖地 give back?
六動:機車落石,臨界
口口聲聲愛山愛水回饋大自然,Bodhi 的手段居然是炸山,率性實踐正義不顧大局,不但連人命都不管還毀了自己的美麗地球,這也是本片第一場驚愕混亂拋棄一切美感的動作戲。前面提過的標題 "point break" 終於出現,主角相濡以沫的臥底到了「臨界點」,不願再跟著玩下去;頭頭表面神聖實則自大自爽的冒險也到了臨界點,骨子裡和一般匪徒沒什麼兩樣,「真正的黑道」面目現形,搶劫銀行殺死一堆警察不手軟,連精靈女孩都不吝置 Utah 於死地。
六靜:這個美好的仙境,在打開頭盔見到精靈真面目後,正式破滅,回歸現實。儘管到了臨界點的 Utah 滿心憤恨拼命逮捕 Bodhi 歸案,不過 Bodhi 沒有報復主角更沒有憤恨,只說「想救你一把」,無法令人認同卻能令人感動。「救」,也是這片的關鍵字,全片一直在說「每人一條線」,但其實配角們一直在「跟你的線」、兩位主角則一直在「兩線交會」,兩人負面地說是一直想要轉化對方,但正面地說則是一直想要「拯救」對方。聽到這樣的大愛告白,Utah 下不了手只有仰天狂射,卻也壓下心頭憤恨轉為關懷。那下一段馬上來看看,Utah 要怎麼關懷、怎麼拯救?
這邊也讓 Ray Winstone 飾演的壞脾氣老前輩 Agent Papas,熬了很久的煩人形象之後終於可愛起來。他就象徵 FBI、象徵官僚、象徵一切不酷不炫平庸無聊的體制,平常你意興風發時覺得絆住你的體制好討厭,但當你失意挫敗傷痕累累時,體制還是坐在那邊溫暖地拍拍你肩膀,你想說聲謝謝時,他又伸伸懶腰轉移話題一點兒也不居功。
七動:自由攀岩,拯救
已過臨界點的 Bodhi,開始變得偏執而亡命,口口聲聲天花亂墜的「入世」理想之泡沫都已幻滅,只剩下屬於個人的赤裸裸執念,發了瘋似地只想實踐夢想清單。最後一關自由攀岩,再死最後一個同伴 Grommet,他硬著頭皮跟到一半騎虎難下,才赫然發現自己和其他殉道者都一樣,只是傻傻跟著老大跟著走「他看到的線」罷了,只好覺悟道 "See you later"。一直撐持著大地之子神性笑容的 Bodhi,第一次露出了帶點懊悔的五味雜陳,但頭都洗到 90%了,只有一往無前走下去。
七靜: Utah 身為探員一直要阻止罪犯 Bodhi,曾經可能只是憤恨地要抓壞人歸案,但現在何嘗不也是想「救你一把」呢?本片什麼警匪衝突或諜報查案都不是重點,重點只是兩條截然不同的 paths,是兩位主角的人生觀之爭,一輕一重,你拉我我拉你,都希望拯救對方達致自己的圓滿。這一回 Utah 逮捕人不是憤恨也不是冷面說官話,而是沈痛提醒對方「結果你做成了什麼?什麼都沒有,回頭吧」,不回頭,想也不想就一起跳。這是主角磨練的終點,終於得到 FBI 探員執照。
這張執照發照時機的務實邏輯就不用深究了,但象徵意義還是呼應回片頭加入 FBI時的文戲:你準備好揮別「混沌」、擁抱「秩序」了嗎? Utah 終於能理智冷靜地用「秩序」伸手拉回「混沌」的 Bodhi,也就是拉回過去率性妄為的自己,雖沒拉到,也算是完成了 FBI成年禮,終於發照。
八動:暴雨衝浪,放手
劇情上,應該在成年禮完成後就可以結束了,但本片在以秩序「拯救」混沌之外,還有超脫拯救的更深覺悟,那就是放下。放下,還是要致敬原作《驚爆點》的經典場景,回到似曾相識的一場巨浪,只是這次不再風和日麗充滿魅力,而以狂風暴雨呼應掙扎的內心。掙扎的,是救還是不救,要不要將你拉回我的正道?Bodhi 誠心懇求拒絕了,是時候說再見了,每個人還是都有自己的道路,真的努力拯救到最後,還是放下吧。
八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 "Everyone has his path"正是本片關鍵句,到底該拉別人上自己的路?還是該任大家各走各的?本片只有結局,沒有答案,最後一場平靜的 Utah 家鄉戲,讓 Utah 平靜地西吸一口氣滑下屬於自己的單線;片尾 credit 再讓我們看看本片的 "paths",有飛鼠的四線平行牽引、有潛水的兩線盤旋、有搶浪的兩線交會、有越野機車的單線追隨... 本片用極限運動裡的走位來影射人際理念的交會,各代表什麼意思?就任我們自己遙想囉。
本片的極限運動之執行、攝影、取景、剪接,是毫無疑問的爽快與震撼,就算零劇情也值得一個 [好雷] 。何況本片其實是有劇情的,只是並非警匪對決故事,而是兩種人生觀交會碰撞的故事。能夠用一動一靜的嚴謹結構,讓長段動作戲精準醞釀氣氛、再讓短暫文戲精簡地提出關鍵字,劇情主題不用多說也不用講死,自有深遠餘韻,只是當然需要觀眾稍微腦補一下。
本片要說有什麼缺點?我認為是文戲真的太過精簡了,甚至精簡到往往只丟出關鍵句與關鍵字,不多申論就了結,搞得很故弄玄虛,對觀眾的腦補要求恐怕太過;其次,導演 Ericson Core 畢竟是動作攝影出身,有不少文戲還是有點令人出戲,尤其是沒有明確主題具體對話的過場文戲往往不太順暢,譬如那場山間的家人晚餐戲,聽女主角咯咯笑笑了好久實在有點乾。
最後,雙主角中 Edgar Ramirez 在充分展現魅力與癡迷之餘,Luke Bracey 的演技與氣場實在有點落差,雖然在看過他與老皮合演的《特務交鋒》The November Man 之後,再來看《飆風特攻》我覺得已經進步很多了,但還是值得繼續精進。畢竟,這回的 Utah 角色深度已經比《驚爆點》的深了一層,實在需要更旗鼓相當的演員來與 Bodhi 匹敵呀。當然,如果是為了預算問題,那我覺得這片花錢在極限運動上而不花在大牌演員身上,也是好的。
至於本片比起 1991 原作《驚爆點》有何優缺點或新意呢?這個我印象有點淺了,如果有空拿出來複習,再修文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