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版請於連結:http://kevinmoleaf.weebly.com/text/54
猜猜誰先死,該死的北國幽默
通常台灣觀眾包括我,都對於美國電影、日本電影甚至韓國電影等風格習以為常。對於這
些國家的幽默也差不多抓到個方向。但是一些我們較少引進的電影,例如這部挪威導演作
品《該死的順序》,充分表現出如何讓一個角色死的有趣、死的荒誕、死的不知所云。猜
猜下一個誰會死,這種黑色幽默電影出現在廢除死刑講究人權的北歐,衝突的矛盾感,實
在讓人印象深刻。
每次只要是黑道電影,就免不了幫派火拼、兄弟背叛或女角莫名死亡這些橋段。我常覺得
這些黑道電影說教意味濃厚,沒有別種形式。例如台灣的《艋舺》、香港的《無間道》、
《古惑仔》系列、甚至漂洋過海到美國《邁阿密風雲》、《四海兄弟》千篇一律是以歹路
不能走這種方式進行。想看一種屬於黑道寫實式的黑色幽默,又不流於低俗,是乎變成很
困難的一件事。但關於這點不知為何歐洲成為佼佼者。
看了很多歐洲黑道式幽默影片,他們是乎也是很愛說教,但有趣的是這些電影常用種黑色
幽默講述人性。如果以商業的方式來說我想可能就是多了這層包裝,所以讓「電影中的黑
幫」看來不是很沉重。二零零八年曾有部愛爾蘭黑色幽默電影《殺手沒有假期》,誰會想
到殺手們會因為遲遲沒有工作而恐慌,甚至開始規劃自己第二專長人生?經典英國黑道電
影《偷搶拐騙》又特殊的鏡頭語言和荒謬的劇情講述黑吃黑的過程。告訴我們加了點砂糖
提味的黑道,對觀眾是有吸引力的。
雖說不算是熱鬧的黑色喜劇片,電影就如北歐獨一無二的白色風景,給觀眾帶來一段「寒
地幽默」。故事以一個死亡事件開始,在挪威鄉下以鏟雪為業的尼爾斯一直以來都過著平
靜的北國生活。
但卻在某天接到警方通知自己兒子因為藥物使用過量死亡的通知。堅信兒子不碰毒品的尼
爾斯,要這名兇手對他的喪子之痛付出代價,但沒想到這個舉動卻讓事件如雪球般,越滾
越大,難以收拾。
以暴制暴;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在電影裡頭層出不窮。有趣的是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這
點更是諷刺那夾帶親情的殘殺。電影裡頭矛盾感濃厚,不管是角色背景、言語或原因,這
也可以讓我們知道就算再怎麼可怕的人,都是一體兩面,如同一把刀可以做出菜餚也能致
人於死。
真要說起《該死的順序》運用大都是極端的對比,如鄉下和大都市;模範市民與黑社會,
反反覆覆的將所有的事件帶入高峰。這也是這部電影最大的賣點。
更有趣的是,每當角色死亡的時候,電影片段都會貼心提醒。列出死亡角色的綽號和姓名
,依照挪威基督教或是塞爾維亞東正教,用兩種不同形式的十字架哀掉,凸顯出諷刺的意
味。這也不僅勾起觀眾的味蕾,想著下一刻,誰又會無緣無故接受死神的召喚。復仇戲碼
即是電影慣用戲碼,但如何復仇的諷刺又不失意義。這就是導演的功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