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驚天巨浪》:分秒必爭

作者: dilovewia (哲哲)   2016-01-15 21:32:41
http://blog.roodo.com/zhe18xk4/archives/55338592.html
面對未知的災害,即使我們運用高科技採取再多的預防與嚴密偵測,仍無法準
確預測天災降臨的變數,因為地球分秒瞬息萬變,人類終究只是渺小的一員,
豈能輕易地力抗大自然的撲擊呢?而也正因為人類熟知,或者警覺大自然反撲
的潛在因子,所以災難片題材層出不窮,有人洞悉了全球正面臨的潛在危機,
透過電影傳達警告訊息,有人純粹追求浩大的場面與先進的視覺特效,人類用
自己的方式擔心它,面對它,但有沒有從中得到警惕呢?
《驚天巨浪》的災難情節雖為虛構,但本片開場即以曾經的歷史報導為佐證,
增加真實性,暗示了挪威特殊的地理環境(峽灣),天災是有可能在現實生活
中發生的。本片前半段透過地質學家與工作夥伴的對談,簡易地帶出困境與隱
憂,實際關於技術面的檢測亦有稍微呈現,增強故事的架構。
「時間」向來是災難類型片慣用的技巧,要使情節發展出強烈的張力,除了空
間的限縮之外,設立一個時間目標亦是常用的手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必須達
成什麼事,否則將會帶來什麼意料不到的後果。也許是幾天、幾小時,或是如
同本片的十分鐘。十分鐘能做什麼事呢?十分鐘足夠人類逃亡嗎?如果我們對
於災難沒有任何相關的清楚認知,在面對災禍時,能否隨即應變,保全自我與
他人呢?電影中利用有限時間,刺激觀影者的心理狀態,迫使觀影者全然投身
其中,跟著體驗一場巨大的冒險,彷彿親身經歷一場重大浩劫,這時常是災難
片引人入勝的地方。
《驚天巨浪》故事的地理位置位於觀光業盛行的小鎮,雖未明言濫墾可能帶來
的災害,但從兒子與父親的言談中,亦能得知他們似乎並不是第一次搬家,言
談中也能感受到對環保意識的批判。旅遊業的興盛究竟是好是壞,促進經濟發
展與維持環保意識你該選擇何者?此外,本片亦觸及家庭議題、人性辯證與專
業知識,父親與兒子的相處似乎不太和睦,但最後父子之間互救的親情格外動
人;而救你的人也許在下一刻會為了保全自我而選擇棄守你,無情的災難最能
看見人性的赤裸面貌,當每個人都在尋找逃生的出口,出口如此狹窄,能擠進
去的只有少數人,你還會禮讓嗎,你還會回頭張望逃亡旅途上陌生的同伴嗎?
然而,與所有災難片的情節走向相似,故本片亦少了些驚喜之處,劇情的走向
與發展並不難猜想,公式化的套用使得好萊塢的影子猶在,唯北歐的自然風景
呈現無可取代的壯麗與遼闊。單以劇情的鋪陳以及敘事的流暢度來說,本片表
現得頗為出色,緊張刺激的時刻與揪心的時刻亦有擊中觀眾的心,但也許對於
期待眾多驚險場面的觀眾來說,本片算是較為清淡口味的,純粹以平實穩健的
手法道出一場大災難的無情迫害。
細探之下,還是想找出本片與其他災難片些微差異的蛛絲馬跡,遂發現本片在
呈現災民面對海嘯的反應與好萊塢電影較為相異。電影中段當情況已經無法遏
止,發出紅色警戒時,僅只十分鐘的疏散與逃亡,民眾得知天災來臨的反應與
逃難的過程比我想像中冷靜一些,並沒有太多歇斯底里的狂吼與囂叫,不知是
否與民族風情有關,相對於好萊塢式的災難片,本片顯得冷冽與寂寥,彷彿民
眾早已預備好隨時迎接災難,驚慌失措的情緒少了一些,同時去除了警察與搜
救人員等相關角色(片尾才出現),於是故事有種架空社會制度的錯覺,然而
電影開頭卻又用歷史報導來增加寫實性,便顯得有些矛盾。
其實觀賞這類電影之時,都有某一些既定的「規則」。例如主角一定能察覺事
情的不對勁,提出一番見解,卻遭眾人否定,成了先知的孤獨之人,而後證明
主角是對的,然而為時已晚,無情的海嘯襲捲而來,吞噬人類的性命,當然也
包括主角的家庭,然而主角一定能死裡逃生,前去營救自己心愛的人,在瀕危
之際又獲救,一家終於團聚,過程中看見鄰居好友的老婆喪生,櫃檯的美麗女
孩喪生,痛失妻子的中年男喪生,一切終將在結尾煙消雲散,災難電影時常給
出一個美好的結局,但大家卻都忘了背後是犧牲許多人換來的。我們應該牢記
那些被摧毀的生命,而不只有美好的團聚。
每一次觀賞災難電影的時候,捫心自問,我們面對生活的這片土地,付出了多
少,又剝奪了多少?在未知的將來,沒有人知道電影裡的巨浪、風暴或是大地
震等會不會來臨,一夕之間摧毀我們的家園,數以百計的人因而喪生。在那之
前,至少面對這塊土地,我們仍保有警覺,它是有靈魂的,就如同家也是有靈
魂的,面對它,我們珍惜、敬畏與愛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