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roodo.com/zhe18xk4/archives/55355267.html
不知怎地,我憶起張懸與陳珊妮的合唱曲〈Dear you and the boy〉,既尖銳又
溫柔,既神秘又親密,那句:「親愛的 / 若我提起生活不是好重就是太輕 / 我繼
續 / 你要隨意」,隱約與Greg 和 Rachel 的關係契合。生活多麼重,病魔難以抵
擋,相比之下,青少年男孩的小煩惱變得好輕,但特別的是,本片將抗癌的痛楚與
折磨輕輕放下,青少年成長的摸索取而代之,佔據生命極大的重量。生活不就是這
樣,Greg 與 Rachel 的生活總有太重或太輕的時刻,但只要關係繼續,你的隨意
就是最好的陪伴,不論是一部接著一部的惡搞翻拍電影,或是進入「非人模式」,
乃至每一段百無聊賴坐著、躺著聊天的光景,甚或是搶過電腦,幫忙寫了一段屬於
你真正樣貌的自傳,只要用心交流,無形中就會產生密不可分的情感。
《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引用了狄更斯的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
代」作為開場,揭露了男孩的成長有些未賦新辭強說愁的意味,不約而同地亦傳達
了青少年面對最尷尬與最容易衝撞碰壁的成長期,未來一片光明,但現況如此掙扎
。青春無敵明明是最好的,但也是最壞的。名為Greg的男孩,表面上與學校裡的
各個小團體關係良好,但實則保持一種安全距離,他並不隸屬於任何團體,甚至不
想被分類定義,他總是意識到自己,他害怕對身邊的人付出關懷,就連成天與他廝
混的黑人男孩Earl,他亦以「同事」稱呼之,明明他們之間的代名詞該是「朋友」
,但他卻避而不用,Greg的設定一反你認為的「魯蛇」,他並沒有人緣不好,他
只是選擇將自己孤立,編造自己的內心劇場。
相反地,Rachel卻很豁達,初始感受不到她怨懟自己即將消逝的生命,直到化療
過後,Rachel頂著光頭,哭訴著她原以為能堅強的面對,但實則不然,我們才感
受到這個女孩隱藏的脆弱與徬徨。然而,這部片有一個很精采的關鍵,在於「選
擇」,Rachel得知化療只會加速病情惡化時決定放棄,與Greg產生爭執,Rachel
點出了Greg的盲點,Greg被迫陪伴Rachel、被正妹逼迫拍一支送給Rachel的影
片、被Earl逼迫將那些惡搞電影拿給Rachel看,但什麼是他真正想做的?女孩勇
於承擔自己的生命,但男孩卻不停地逃避自己,改變與否,選擇與否都出自於自
我,沒有人能夠逼你,但Greg必須明白,即使死亡是一種遺憾,無可避免,但他
亦會在你心裡留下一道很深的傷疤,提醒自己好好擁抱人生。
這不是一個兩小無猜的相愛故事,但情感卻如此深刻,我喜歡電影以不同鏡位呈現
Greg與Rachel相處的情景,有時是靜默,有時是閒聊,還有一次很長的爭執。另外
,「手作」的呈現非常溫暖,又令人會心一笑,尤其是Greg用麋鹿與松鼠自比自己
與大正妹的關係更是精巧之筆。然而,較為可惜的是,Earl在本片裡顯得曖昧不清,
原先以為三人會建立很深刻又特別的友情關係,但Earl實則定位模糊,雖然他說中了
Greg的心思,但總覺得可以著墨更深一些。
電影的運鏡與呈現,不時讓我想到魏斯安德森,細碎的分鏡並沒有削弱電影的魅力,
反而處理起來輕快且流暢,恣意徜徉在青春年歲。此外本片最具巧思之處,在於翻
拍幾十部經典電影,將其惡搞,令人發噱,足見Greg內心世界情感與創意之豐沛,
也能窺視他厭世與反骨的內在狀態。這些「廢到笑」的經典電影之重現,成了Greg
與Earl友誼的橋樑,竟也成了Rachel的心靈支柱,實屬功不可沒。
也許這次,Greg不再單純拍一部俗濫趣味的電影了,即便他依舊自覺很遜,充滿
厭世情懷,只想劃清自己的守備範圍,但這次,他為了別人的人生拍出了些什麼,
不再是致敬,或是胡亂、打發時間,他必須真真切切地面對一個人,一個叫瑞秋的
女孩,患有血癌,認識的開始就是告別的開始。一段注定失敗的友情,他下了這個
註解,建基在一個必然受傷害的關係底下,倒數分離的日子,但這也迫使Greg面對
別人的關愛,重新理解自我,這是成長的開始,他終於有個正當的理由逼得自己正
視自己的內心,儘管他一再延宕,害怕交出成品是面對Rachel逝去的開始,害怕
面對自我,但過了,一切都過了,Rachel留下了書雕,留下了象徵終結的剪刀,
而Greg擁有了一部永不消逝的美麗時光。
Dear you and the boy,最後記住,死亡始終沒有帶走那個人,你會繼續從生
活中挖掘他留下的,重新體驗關於他的一切,即使你們的關係如你想像的一般親密
你仍會發現他不為人知的祕密,就算一個人死後,你還是能不斷地認識他們。敞開
你的心房,離開你無可救藥的舒適圈,偶爾成為別人的箭靶也無妨,人與人之間的
關係有一條隱形的連結,對自己放鬆一點,當你的生命與別人有了豐富的交集,產
生情感,你就會成為別人心裡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