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灣生回家──也是你我的尋根之旅

作者: lyo1014 (lyo (Less is More))   2016-01-25 17:35:36
網誌版: http://blog.udn.com/mobile/lyo1014/44652278
去年在姐姐和朋友的大力推薦下,看了『灣生回家』。雖然先前已經聽過內容很催淚,但
我完全沒料到自己才看開頭幾分鐘,就不受控制地流下眼淚,而且還是從頭流到尾。
並不是因為內容有多溫馨感人才讓我有這種反應,雖然這部片確實很打動人心。最主要的
原因,還是因為我懂那種異鄉人的心情。
所謂「灣生」,就是1895到1946年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他們有的是日本政府派
來治理台灣的官員或專家學者的後代,有的是當時受日本政府的廣告宣傳,夢想著開拓新
事業而來台打拚的日本平民子孫,然而在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他們
幾乎毫無例外地受令返回日本(稱為「引揚」,取自日文「引き揚げ」,也就是從外國返
回日本,特別是二次大戰後的返國)。
還記得幾年前參加聯合文學舉辦的文學營時,有一堂課的講師曾說:「很多人擔心自己的
人生過得不夠精彩,沒什麼東西能拿來當小說素材,其實只要把童年經驗寫進去,就是一
部好看的小說了。張愛玲一生中所寫的小說,就幾乎不離她童年的所見所聞。」
張愛玲的作品我一本也沒看過,無從驗證這句話的真假,但這話卻從此深刻地印在腦海,
令我至今難忘。仔細想想,影響一個人最大的,確實是童年。許多人即使到了成年之後,
仍難以擺脫童年時不愉快的陰影,或者津津樂道當時無憂無慮的生活,那時的經歷,會讓
人牢記一輩子。
就像我在看這部紀錄片時,總是不時在內心驚嘆,自己連一兩天前發生的事都不一定記得
了,這些年過七八十的老人們,卻能將幾十年前住的城鎮,記得那麼清楚,一路上不時對
身邊的導演和工作人員介紹:「以前這裡是某某的房子,我就住在右轉再往前一點的地方
,那裡則有一塊田,我都跟朋友在那裡玩....」
是真的懷念到魂牽夢縈,沒有一刻稍忘,才能做到這樣的如數家珍吧?
(畢竟我們現在的「健忘」,往往是因為覺得那段記憶不重要,過了就算了,也不會特別
想去回想。若時時刻刻在內心反芻,應該就能數十年如一日吧)
許多灣生都是日本人在台灣生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日本」這個祖國對他們而言,只
是一個單純的名詞,或許因為在父母轉述中,它是個進步而繁榮的國家,讓他們多少在心
裡產生憧憬或嚮往的情感,但對他們而言,台灣才是真正的家,是他們紮根的故鄉。
看到這些回台尋根的老人們激動而又興奮地尋找記憶中的人事物,像在將巨大的拼圖碎片
一一拼回它們原本的地方;聽到他們隨口便能說出幾句台語、哼出一段『雨夜花』,甚至
中國民國國歌,忽然覺得血脈固然是一個人的源頭,但成長經歷才是形塑一個人的關鍵,
即使回到祖國日本,這些操著怪腔怪調日語、性格相對來說悠閒懶散、思想觀念都與日本
本島人不同的灣生們,反而像是突兀的「異鄉人」──不得不離鄉背景住在日本的「台灣
人」。
因此,當85歲的家倉多惠子在幾十年後再次造訪台灣時,這份精神上的滿足,甚至能治癒
她肉體上的疾病,令她的家人也嘖嘖稱奇。她對台灣的深愛,讓她的丈夫兒子也因此跟著
接觸、認識台灣,從一知半解、半信半疑,到轉而深深愛上這塊島嶼的風土民情。
「剛來台灣時,真的很驚訝,想不到在亞洲還有一個國家是不討厭日本的啊。」
聽了這句話,大概沒有一個觀眾會不哈哈大笑的,但不知道有幾人跟著想過,為什麼台灣
人會與中國、韓國等其他亞洲國家不同,這麼愛日本?
我想,大概就跟這些灣生之所以這麼愛台灣的原因相同,是「落差感」造成的吧。
曾問經歷過日治時期的阿媽,喜歡還是討厭日本人?阿媽說:「以前我們這一帶沒什麼日
本人,沒怎麼接觸所以不知道,只記得日本警察很兇,但是不會隨便打人,大掃除時會嚴
格要求大家把東西全搬出去。那時的治安真的很好,不用擔心小偷,不像國民黨統治之後
,都變得亂七八糟了!」
又說:「最初光復時,街坊鄰居都很開心,『國軍』來的時候,大家都跑到街上去列隊歡
迎,想不到都是些背著鍋碗瓢盆、模樣邋遢的人,大家都很失望。」
不少老一輩的人,應該都是從這種「萬分期待」到「徹底失望」,從而懷念起日治時代的
吧。因為接管台灣的國民黨實在太差,弄得民不聊生,後來的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
更是重創台灣,才讓台灣人無限懷念起日本統治時的生活。
同樣地,這些灣生起初聽父母或長輩描述,以為祖國日本是個進步繁榮的國家,回到日本
,見到的卻是經過戰爭摧殘後滿目瘡痍、蕭條敗壞的景象,生活上既無法融入土生土長的
同胞,物質上又極度匱乏刻苦,在這種情況下,對台灣會加倍懷念,也就不奇怪了。
若當時接收台灣的國民政府將台灣治理得井井有條、若回到日本的灣生們受到同胞的熱烈
歡迎並生活得開心愉快,想來,也就不會有那麼深的「鄉愁」產生了吧。
不過,當時台灣畢竟是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人對台灣的感覺,與台灣人對日本人的感
覺,還是有微妙的不同。片中有一幕是88歲的富永勝到台灣尋故友,好不容易找到一位,
激動得無以復加、不斷訴說著一起玩的往事時,那位台灣老伯卻是一臉冷靜,淡淡地對訪
問者說:
「當時我們台灣人很窮,根本吃不到什麼水果,他們日本人卻是家裡樹上的水果掉在地上
,都沒有人要撿。」
短短一句話,一針見血地說明了當時台灣人與日本人在處境與地位上的差異。
就像家倉多惠子多年以後才知道,當年她在北一女遇到的台灣學姐們,都是為了在學業上
──也是台灣人唯一能贏過日本人的地方──取得好成績,拚了命地苦讀,當時的她卻毫
不知情,只單純地崇拜學姐,覺得她們很厲害又聰明而已。
因為日本人就算成績不好,也可以進北一女。
雖說這樣的背景差異並不是灣生們的錯,他們沒意識到這樣的差異,或也說明了許多日本
人對台灣人是真心相待,並不存有歧視的眼光,但看到這一段,仍讓我小小地感慨了一下

其實說起來,不只日本人與台灣人之間有差異,世代之間,也存在著巨大的鴻溝。經歷過
戰爭的一代,與生長在和平時代的年輕人們,思想觀念都很不同。家倉女士的孫女就跟我
一樣,有時會忍不住羨慕起那個「什麼選擇都沒有,只要考慮怎麼活下去就好」的時代,
現代社會選擇太多,反而令人無所適從,百般苦惱。
但走過那段苦日子的人,肯定不會贊同這樣的想法,因為就連這樣的煩惱,對當時的人們
來說,都是種奢侈。
引揚時規定,日本人只能帶走隨身衣物和一千元,試想在台灣經營幾十年的日本人,所有
身家怎麼可能只有這個數目?想當然爾,那些本應屬國家所有、日本拿來作為戰爭賠償的
田產、工廠、房屋土地等,自然都被國民黨吞為己有了,否則怎會有驚人的黨產出現呢?
至於片中另一段尋根之旅的主線,則與一般灣生相反,是在日本而非台灣。當時日本人按
規定必須回國,但也有部分人因為與台灣人結婚生子,得以留下。不過,本名片山清子的
郭清子際遇又有不同,她是母親出於經濟考量賣給郭家的童養媳,當時她年紀小不懂事,
長大之後才從郭家口中得知真相,當下受到不小的打擊。
在她心裡,一直認為自己是被母親「拋棄」的,而對母親懷著怨懟,卻又無法壓抑對母親
的思念。為了達成這份尋根的願望,她的丈夫、女兒和孫女數度造訪日本,努力替她打聽
生母片山千歲的下落,終於在劇組的協助下,找到片山千歲的墓,並查到她之後似乎沒有
再嫁,一直孤零零地生活,也一直為拋下女兒一事懊悔,因此明知無用,仍替女兒在日本
報了戶口....
這只是戰爭時期一個悲傷的故事,絕不是唯一一個,但看到已經生病插管、無法言語的片
山清子,在聽到家人回報的佳音後,雖然表情有些呆滯,眼中仍不斷溢出淚水,我也不禁
跟著淚流滿面。
這部紀錄片的原案,也就是同名書籍的作者陳宣儒,是灣生的後代,她的日本名田中實加
,就是日本外婆取的。她之所以願意花費十二年的時間,不計代價,苦苦紀錄尋訪,替眾
多灣生們了卻遺憾,或許也是出於一種尋根的欲望吧。透過這樣的過程,讓那段塵封的歷
史,得以重見天日。
畢竟,國民黨統治台灣時,不遺餘力地掃除日本留在台灣的「餘毒」,推行國語運動(正
如日本當年的皇民化運動)、拍攝抗日愛國影片;日本政府則把這段海外殖民歷史引以為
恥,刻意淡化,以致現今許多日本人,甚至不知道台灣曾是日本的殖民地,而在來台旅遊
時,被許多操著一口流利日語的中老年人,與滿坑滿谷的日本相關產品所震驚。
經歷過日治時期的老一輩台灣人、回到日本的灣生、隨國民黨來台的中國人──無論是自
願來的、被抓來的,還是被騙來的──其實都是一個個寂寞的異鄉人,被殘酷的時代捉弄
,只能隨波逐流。因此去深入了解、正視這段複雜的歷史,對每一個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
的人來說,都是一種「尋根」,讓我們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有著什麼樣的過去。
因為篇幅有限,電影只挑幾位灣生來紀錄,但聽說在同名原作中,還有更多值得一觀的動
人故事。我打算利用年假把這本書看完,到時再來分享心得啦。
作者: OnePiecePR (OPPR)   2016-01-25 17:51:00
作者: jk200333 (chu)   2016-01-25 18:16:00
謝謝分享
作者: saqucka (saqucka)   2016-01-25 18:21:00
現在才寫心的 我還以為有出DVD了
作者: beautyu (我不會接水球啊!)   2016-01-25 20:22:00
推。我也以為是看dvd
作者: caeci (巴山夜雨)   2016-01-25 20:37:00
感謝分享感謝分享
作者: nocp4321 (小鎂)   2016-01-25 21:28:00
想看! 都找不到場子了QQ
作者: ilovemika65 (小胖丁)   2016-01-26 07:27:00
推,看書看電影都很感動
作者: kinnsan (覇津根魅苦親衛隊)   2016-01-26 13:21:00
人家是田中實加啦 不是實代XD
作者: hd9040 (也許吧)   2016-01-26 20:12:00
1985到1946?XD
作者: kai0716 (kai)   2016-01-26 22:41:00
應該是8跟9打反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