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nmovie.com.tw/Web/Essay_college/5020502E36EBA5B49E69BF5654EC6D1C
有一種電影,看的時候讓人坐立難安,但是演到三分之二,你會在一種無預警的情況下被
那個故事、那些角色、情境就這麼吸了進去,然後你相信這個導演是真心想要說好這個故
事,傳達某種價值與信仰,你會被他這樣的熱忱、情懷或是使命感給打動,開始轉念覺得
這部電影也許沒有像剛剛所想的那麼糟,你甚至會為了最後那個高潮、那個逆轉,偷偷流
下幾滴眼淚。《神廚》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一個男人帶著關係生疏的幼女,意外闖進五個情同手足的孤兒和他們阿嬤的多元成家生活
中。在命運的神奇安排之下,他們無意間發現了一本在廚藝界失傳已久的「姜家膳本」,
肖想可以靠著這本秘笈開餐廳賺錢,沒想到其中一位孫女居然有做菜天賦,而身份成謎的
男人則有個名氣響亮的「亞洲鴨王」廚神岳父,一連串的巧合,交織出一個融合了美食、
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故事
雖然同樣講美食和做菜,同樣講魯蛇的逆襲,同樣有感天動地的世代衝突與和解,《神廚
》努力走出《總舖師》陰影的企圖心非常明顯,事實上,馮凱此番真正敵人絕對不會是陳
玉勳,而是當年拍《陣頭》,從戲院冷清一人到全台最終票房超過三億的自己。如何讓《
神廚》不是陣頭2.0或天下第一味N.0,如何讓這部新作擺脫「缺乏電影感」的宿命,是馮
凱這回所面臨最大的課題。
可惜,《神廚》還是讓喜歡《陣頭》的觀眾失望了。畢竟大家對《陣頭》的喜愛,拉高了
對於《神廚》的期待值,許多人想必都希望這回能再出現一個像「梨子」徐浩軒高喊「跟
我打」那樣的熱血時刻吧?結果,沒有食指大動的美食奇觀,沒有震撼人心的鼓聲,也沒
有讓人腎上腺素飆高的熱血(雖說熱血之於台片觀眾已如鴉片上癮這檔事,也是十足耐人
尋味),《陣頭》裡最討人喜歡的「梨子」徐浩軒和「瑪利亞」陳世旻戲份甚至少得可憐
(陳世旻比較幸運,出場算有記憶點,徐浩軒被分配到一個毫無存在感的小混混角色,相
當可惜),馮凱這回真正想要上的菜就只有一道,大抵不脫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神廚
,再高明的技藝都比不過真正用心的情感那套定律。
從《陣頭》到《神廚》,馮凱的「世代情結」飽滿依舊,而且益發多元繽紛,從上回聚焦
兩對父子延伸到了這回的父女、祖孫、甚至翁婿。不同世代因為缺乏溝通而決裂,歷經衝
突、決裂到相互理解而終於和好,成為了馮凱兩部電影最核心的命題,而馮凱也將自己拍
電視劇時炮製煽情的狗血功力發揮到極致,讓這些親情戲即便設定俗套、陳腔濫調,依舊
有其動人之處。值得一提的是,這回雖然沒有設定「梨子」這樣討喜的角色,但馮凱還是
設定了一個「素人」秘密武器,那就是戲份吃重的「樂樂」。之前只拍過廣告,第一次演
戲的許萱樂小妹妹,肩負著類似「梨子」在《陣頭》的功用,馮凱希望借重她的純真可愛
,去營造感染力。於是,整部《神廚》不僅以樂樂的童言童語開場,她還化解了父親和外
公的恩怨,催淚意圖昭然若揭。
我承認,我最後還是有被《神廚》打到。王柏傑和許萱樂、檢場的三代情感確實是有激出
一些火花的,而馮凱對於人性良善的某種正向、樂觀的近乎信仰,也真的令我感動。但是
,做為第二部劇情長片,我還是要說,我看不到馮凱對於「電影」的自覺,敘事上、場面
調度上、表演風格上皆然。馮凱似乎仍陷於拿拍連續劇情境劇的方式來拍電影的一片迷霧
走不出來,整部電影顯得節奏不均、忽快忽慢,演員各有亮點卻又缺乏整體風格,偏偏「
風格」是喜劇片最關鍵的核心,沒有了風格只讓整部電影顯得拉哩拉雜亂中無序。
《神廚》的劇本毫無可信度,不過喜劇不可信也沒關係,反正可以靠風格來補強,例如曇
花一現的無厘頭台客偶像劇《親親小爸》,或者瘋狂演出能量四射的《海派甜心》,甚至
黑色搞笑的新品種謀殺警匪類型片《甜蜜殺機》,劇中角色千奇百怪的行徑舉止,最後都
是仰賴導演去調出一種風格,去達成一種演出的一致性。我補充說明,這裡的一致性指的
並非每個演員都要演得一樣,而是導演除了必須激發出演員的個人特色和潛力,還必須調
出整齣戲的集體風格,有點像是帶「混聲合唱」的概念。喜劇片比劇情片更需要風格,因
為能夠把種種不合理給風格化,讓缺陷成為特色,讓天馬行空找到出口,讓突破框架顯得
理直氣壯。期待馮凱能在下一部作品中,成功開發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