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劇情雷)
(然後我一直記不住人名的中文翻譯,所以部分參考維基)
身邊有認識跨性別者,看這部片特別有感觸。
雖然本來就知道故事會怎樣,但是看到結局還是哭得稀哩嘩拉。
故事的鋪陳很好,從頭說到扮女裝的契機,也把他們夫妻的氛圍和感情建立得很自然。
導演的運鏡手法還有配樂都很加分,把莉莉對於女性事物的嚮往描繪得很清楚。
看完movie版的心得後,
想分莉莉和葛蕾塔兩個人來講。(然後留一小段來對Eddie開小花XD)
莉莉:
故事的背景是1920年的丹麥,在這個年代,莉莉的存在意味著精神分裂。
但對莉莉來說,故事就簡單多了,
她是女生,性向是異性戀,而她想被這樣對待。
從裝扮莉莉起,她找到了自己。
她的性別受到了男性的偽裝,他逼自己當一整天的埃爾納,
但是當莉莉被喚醒時,他卻再也無法繼續當一整天的埃爾納。
當她跟亨里克約會時,亨里克知道她就是埃爾納所扮演的,
但是莉莉回答的是:「我不知道你想要什麼。」
因為亨里克是男同性戀,但是莉莉並不是男同性戀。
她是女生,她就是女生。
(順帶一提,演員Ben本人也是同性戀,演起來很有力度)
莉莉對漢斯說:「我們曾經見過一次面。」 是被吻的那一次。
所以莉莉從很久以前就是存在的。
然後關於莉莉疑似月經的流血現象,是在她扮女裝後發生的,幾乎是自己女性的覺醒。
維基百科也有說,他可能出生時就是雙性人。
關於這一段,我倒是覺得不提也可以接受。
因為如果他是雙性人,這樣的跨性別就比較能被保守社會接受,畢竟這是二擇一的選擇。
但是如果純粹是自己的內心嚮往著要跨性別,這樣的跨越是更合乎自主意識的。
也更有啟發性。
在當時的社會,看了很多次的醫生,被當作精神分裂,但她還是選擇當莉莉,動手術。
為了這個,莉莉附上了代價,埃爾納的那部分(畫家、生活)不是她的,
她沒有懷疑的動了第一次手術,
展開新的生活(不得不說這段真的很溫馨)。
然後,動了第二次手術,附上更大的代價。
為了自我的實現,她甚至願意用生命來追尋。
「我夢到我媽媽,她看著我,叫我莉莉。」
而她完成了她的夢想。
即使是現在,跨性別者一旦動了手術後,就要持續打賀爾蒙針,
但是,即使犧牲生命,那份找到的自我卻也是生命的價值。
死而無憾。
我看到這邊哭到不行。
葛蕾塔:
對於葛蕾塔還滿心疼的。
六年的婚姻,努力想要生孩子卻失敗,
再來遇到丈夫的轉變,可以想像她有多辛苦。
但是莉莉自私嗎?
她只是想要決定自己的人生,不要再壓抑。
「你可以叫我丈夫出來嗎?」 「抱歉,我不能。」
在戲的後期,莉莉卸妝,卻還是莉莉。埃爾納的那一面已經消失了。
(Eddie真的很厲害,他的笑可以讓人分出來這是莉莉的笑,還是埃爾納的笑。)
葛蕾塔還是想要維持著婚姻,但是她老公已經不在了。
甚至,她必須要送著她丈夫離開。
但她也勇敢的讓人感動。
她拒絕把丈夫當成精神病對待。
即使她一開始不能了解,即使她當莉莉只是虛構的遊戲,她最後還是接受了。
到故事的最後,她和漢斯回到家鄉看沼澤,並且讓莉莉的圍巾隨風飄走,那樣的畫面讓人相當動容。
這樣的接受在當時(或現在)都相當的不容易。
如果是獨子想要變性,對保守的父母而言應該也是難以接受,也認為很自私。
但是這對莉莉來說是必須的。
而對於奪走自己丈夫靈魂的莉莉,葛蕾塔卻相當的照顧。
「埃爾納要我照顧妳。」
「埃爾納已經死了!」
也許對葛蕾塔來說還是不容易接受,但是她還是走了過來。
//
(以下亂開花)
第二次手術後,莉莉重獲新生實現自己的價值再到死亡,Eddie演得讓我大淚崩。
但因為前兩個禮拜看了HBO愛的萬物論重播,
害我一直偷把他跟霍金教授比XD
腦袋的小劇場大概就是
「Eddie你怎麼又坐輪椅了」
「Eddie你兩任老婆都好辛苦喔QQ」
Lili最後一笑,甚至還有種霍金教授的既視感!
(霍金要去美國時,對前妻笑,前妻說I've loved you那段)
然後他在鏡子前還有滿犧牲的演出,而且他扮女裝真的好正喔喔喔。
//
總結:
You hurt Lili. Who are you?
我們是不是其中一員,這個很發人省思。
Lili剛接受過放射治療後有消失一陣子,那是她的消沈和被傷害的自我排斥。
這部戲很政治正確,而我們能不能友善一點?
走出戲院覺得很沈重,但是身邊有多少人,其實都是壓抑的Lili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