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禮拜要看電影實在很難下好離手,
丹麥女孩、大賣空、扣押幸福跟驚爆焦點都在我的片單裡,
看完這部後,希望之後看到其他的仍會一樣大喊"怎麼這麼好看"!
對於英文名字常分不清的我,一開始湧入非常多的人名十分的緊張,
深怕一個不注意好像會遺漏掉甚麼重要的片段,
在最後一個人名都叫不出的情況下,
單靠著運鏡及劇情的流暢度都能知道每個部分到底再說哪個角色~
防雷
先說~我很容易投入跟腦補這種劇情片
因此很容易起伏於導演設下的每個轉折或角色的心境
除了利用小組成員深入調查時引出新聞業本就該抱著良心去追求真相以外,
也帶出了整個相依的環境所造成的困境
以下沒有依照劇情順序的心得,
Spotlight的主編輯羅比一直希望他朋友可以提供他幫助掩蓋神父的名單
最後失望的走出他朋友家,
回頭看他朋友還沒開口要誠實的那片刻,
在黑暗中我竟然看到了羅比眼眶中的淚水
(這邊是我腦補嗎?希望有人告訴我也有看到),
我相信每個人真心信仰一定是相信找到自己的良善,
片中高社經地位的人無法作聲選擇幫忙掩蓋,
可能就像羅比說的那番話
"當你站在一個團體中,說出不一樣的話就被當成異端..."
在群體中會跳出來說話的可能有,但一定不多,
因此選擇相信所信仰的宗教其實只是不完美,
想著他們給予社會更大的安定這樣的優點反而是讓自己好過的一種方式,
這過程中他們也等著某個有力量的人來救贖他們,
才屢次對話都痛苦的出現"你們怎麼這麼久才發現"、
"回去看多久年前我就給的資料...",
其中很忙很帥的律師甚至大喊"我也是努力工作著啊!"
人稱怪胎的SNAP倖存者拿著一大箱證據出現在辦公室,
無論他失望多少次,無論SNAP團體中可能又少了幾個人,
這個世界受害的總是增加著,
他氣憤的大喊在之前報導他就提供了無數個資料,卻沒人願意追查下去,
原本以為哪個又假藉神之名義的人掩蓋真相,
我一度以為是Ben在那假惺惺的觀察每個人調查的進度,
結果如現實一樣,每個群體對於事件都有不同的優先順序,
如同關心兩岸的希望兩岸協議為優先、
同志等待著性別平權法案趕快通過、
現在很多人則是關心建築都市等的修法...
大多時候我們總是將與自己有關的當作最優先,
我們無法理解別人這樣的順序,
也無法發現當我們選擇後失去的是什麼?
時間無法重來,羅比剛接城市報的編輯沒有將這事放在心上,
可能遺漏、可能太忙、可能有更大的新聞可以引起讀者的興趣,
無法知道,但不完美中我們只能接受然後等待下一次的機會,
就像發生911事件後,許多的人們需要宗教的平撫,
報社只能選擇讓被性侵的受害者失望,
拖延新聞發布在可能有利的時間,
無論鄰居家的小孩是否會受到性侵,
小組內記者(馬克魯法洛)都快變身成浩克的正義,
更是無法理解為何還不能被報導。
報社新頭兒希望報導後是改善這個宗教的體制,
而不是針對個別神父提出反對聲浪,
像是被瑞秋訪問到的神父,一打開門那樣的慈祥形象,
嘴巴說出絲毫沒有覺得是錯誤的性侵過往,
也許他們性侵是因為教義中需要禁慾、
曾經自己也是這樣過來的、或得到快感被一再縱容,
因為這些確實都是整個體制被破壞後才能重新扭轉建立他們確信的價值,
整部片中我無法單一感受到誰是壞人,
波士頓樞機主可能很痛苦,
但他不敢也無法改變這樣的情況;
性侵孩童的神父們,
因為所在的封閉環境完全不會讓他們認清問題,
為什麼這樣做?
答案當然直接的可以怪罪於個體,
但其實最有用的是體制的建立,
當我們是局外人時,
其實不能理解破解危機的困難點在哪?
當我們是局內的人,
卻是根深蒂固的不能搬開石頭改變現狀。
也是這樣更讓我覺得很複雜,
人們為何總是不能自己獨立思考,
或許相信宗教闡述神的意思也是不同於無神論者的獨立思考。
如果故事停在受害者不受別人眼光紛紛勇敢站出來有多正面~
最後我卻跟著短短幾行字幕的出現大哭了,
我想其他人看到,可能還因為我是信天主而崩潰了吧!
一直知情神父性侵的波士頓樞機主教離開波士頓了,
但,過了幾年他反而去了更是代表教義的羅馬(當上什麼我沒看清楚),
真人事件改編果然如同現實一樣殘忍,
體制被改變了嗎?
這種無奈,隨著導演透過中性的陳述,
我竟覺得加倍的難過。
我們總是努力著,
希望這個社會或是關心的事物更好,
是不該因為害怕結局的不美好而不努力,
我只好這樣告訴自己。
另外,為什麼明明就都隨便穿,人還是依舊超正的瑞秋,
還有她訪問一個被神父認出是同性戀玩脫衣服撲克牌的受害者,
他真的一看就是同性戀,
真不知是演員演的好還是導演選角也太會~
因為哭得實在太慘,覺得好雷怎麼這麼少,
眼淚不能白流,意外的第一次寫了好雷心得文啊!
如果有看錯的跟腦補太over的還盼大家告訴我~~~
啊 其實這部片一開始的對話真是超級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