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他鄉》(Brooklyn) - 去一個沒人認識你姑媽的地方
圖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1373211
1952年,年輕的Eilis(Saoirse Ronan)在家鄉愛爾蘭沒有前途,在好心神父
的安排下,讓她去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擔任百貨服務員,留下母親與姐姐。起
先總是思鄉的Eilis,漸漸適應起新生活,並認識了義大利移民Tony(Emory
Cohen),兩人情愫漸生,然而愛爾蘭老家發生事情使得Eilis必須回家一趟,
親友撮合她與家世良好的Jim(Domhnall Gleeson)認識,面對母親的期待以
及布魯克林新生活的羈絆,她再度面臨兩難的人生抉擇。
《愛在他鄉》可說幾乎是由女主角Ronan與濃濃的鄉愁撐起的,任何獨自在外
打拼過、甚至在不同國度的選擇中徬徨過的朋友,應該都會被感動。女主角的
選擇,不光是表面上的「兩男選一」而已,真正要選的,是她未來的人生方向
與生活方式。但不論怎麼選都各有傷害,選擇一個家的同時,也得脫離另一個
家。
***以下有雷***
在新世界,一個「沒人認識你姑媽」的地方,一切可以砍掉重練,發明一個新
的自己,沒有包袱。但是舊世界裡有著回憶、感情牽絆、以及因熟悉帶來的安
全感。兩者各有優缺,但一條路選下去,因為無從比較另一條路會如何,也只
能跟隨自己的心、不要後悔了。Eilis在紐約時想家,但真正回了家,才會明
白自己已經改變,不是原來那個人了,於是對家的認定也改變了。Saoirse
Ronan將Eilis的改變,演得非常自然,她並非變了本質,也並非個性上有重大
轉變,而是在更細微之處,例如看人、談話的方式,與男性相處的態度,肢體
動作中展現的自信、神采等等。
事實上,Saoirse Ronan幾乎成為《愛在他鄉》的骨幹,支撐著劇情、場景、
服裝、攝影等等,本片最動人之處,都在Ronan臉上,導演也很明白這點,給
了Ronan很多特寫。她的演出在越是低調的部分越驚人,例如電影開始沒多久
,她離家去美國之前,曾與朋友參加舞會,當朋友被邀跳舞、她在旁當壁花的
時候,臉上的細微表情就讓人明白她有多想離開家鄉、以及為何想去,即使這
代表要離開老母親與摯愛的姐姐。美國夢帶來的希望與心碎,就寫在本片中
Ronan的臉上了。她的精湛演技讓人很容易認同她的處境與想法,甚至到電影
最後一部分,這角色幾乎快失去觀眾的支持時,都能將劣勢轉回來,讓觀眾認
同事情的複雜與她的心中糾結,如果換成比較差的演員,觀眾恐怕會在心裡罵
髒話吧。
導演John Crowley與編劇Nick Hornby將很有潛力演變成灑狗血肥皂劇的《愛
在他鄉》,拍成一部真摯、細膩的戲劇,它沒有喧嘩的表現,但卻悄悄地將故
事與情緒帶出來。電影開頭短短幾幕,就讓觀眾明瞭Eilis在家鄉的種種問題
與沒有出路的處境;一場愛爾蘭聚會上的一首歌,製造出濃濃的鄉愁;到了最
後三分之一,女主角得為兩男抉擇糾結時,並沒有用激情的方式處理,也沒有
什麼誰追到哪裡去罵誰的情節,很多時候那些衝突都是無聲的,例如女主角參
加好友婚禮聽到婚姻誓詞時的表情,或是收到Tony來信時她原封不動放進已經
塞了好幾封未讀信的抽屜裡,如此簡單的鏡頭,帶出多少掙扎與猶豫。不過我
得說,最後令Eilis下定決心的點,我覺得有點難讓人信服,是全片最可惜之
處。
本片預算不高,但復古場景服裝一點也不馬虎,是一部挺漂亮的片。女主角常
披的綠大衣,既代表了愛爾蘭的顏色,也讓她在片中很突出,另一件黃洋裝則
讓她看起來自在又愉快。全片的攝影色調配合著故事改變,反映出女主角心境
。配角群們也很出色,在《末路車神》(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飾演布
萊德利庫柏兒子的Emory Cohen,飾演讓Eilis漸漸愛上的Tony,既誠懇又可愛
;這一陣子演出超多的Domhnall Gleeson也展現頗有魅力的一面;Jim
Broadbent與Julie Walters兩位資深演員則代表了Eilis在美國的精神導師,
用不同的方式照顧著她;其他如Eilis在船上的室友Eva Birthistle、工作地
方的主管Jessica Pare等等,演起50年代復古美女實在極為適合。
《愛在他鄉》是一部很「淡」的片,但它背後隱含的那些追尋未來時得拋下的
包袱、埋藏的傷痛,卻令人有深刻感觸,他鄉遊子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