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原PO說聲抱歉,這篇回文主要是回應原文一樓的推文。
推 newgunden: 看看台灣 掩面而去
小弟剛好是媒體從業人員,資歷不長不短,今年剛邁入第十個年頭。
昨晚我也去看了這部電影,內心也有許多彭派與感傷,
早上醒來恰巧看見這篇文章與推文,
所以想來說說自身的經驗,當然如果要說我護航我也不反駁。
電影裡焦點小組操作這篇報導的時間,
我沒有去查現實狀況為何,只單就影片中的線索推敲,
從大聯盟賽事、911事件、聖誕節等線索,
我推斷該小組操作這則新聞的時間至少長達半年以上。
但是在台灣,至少主流媒體可以說「幾乎」沒有老闆願意花這麼長的時間,
讓他手下的記者進行長期的追蹤、調查,只為了產出一則報導。
過去我在操作調查新聞的經驗,最長的一次為約莫3個月,
其餘平均幾乎要在一至兩個禮拜內完成。
加上現在即時新聞當道,姑且稱為「新聞速食化」,
媒體老闆只希望在最短時間獲得最高收益,
但讀者也習慣閱讀這種輕薄短小甚至只要吸引人,
不管是否真的存在所謂的新聞價值的「新聞」。
第一線的新聞記者幾乎都有即時焦慮症,
碰上新聞第一個想的絕對是第一時間先發出即時,
沒有人去想這則新聞該如何深入去操作,
事實上也沒有時間讓你去想。
當然,身為記者卻提供沒有營養的新聞給讀者,
我們難辭其咎,但這絕對不只是記者一人的問題而已。
甚至我更希望國內的媒體高層都能去看這部電影,
我不期望他們因此被激起所謂的第四權社會責任,
至少他們能看到片尾,焦點小組在完成該則報導的主體後,
後續產出了600則相關的後續新聞,
這是很驚人產能,以新聞的投資報酬率來說,
用超過半年時間完成一則具有爆炸性的調查報導,
並引發後續的新聞產能,絕對是值得的。
最後還是得提一下電影,
全劇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
就是女主角在對菲爾解釋為何調查暫停時所說的一句話,
「I am here because I care.」
雖然很多時候鄉民會酸我們只要會複製貼上就能當記者,
但事實上很多優秀的同業在重大新聞發生時,
第一時間就趕赴現場,我想就是抱持同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