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下一代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電影的一開始,出現在畫面上的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因為我不知道導演想要藉這部電影給下一代的觀影者怎樣的提醒。
電影,是很多人的共同記憶;不同年紀的族群,記得的電影,也不同。
畫面一開始,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國歌,不過我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還唱不唱就是了。
而自右至左的字幕,現在再看,早就不習慣了。
對於國片,導演依循著金馬獎的歷史一路敘述,
礙於年紀沒有金馬獎大,對於那些瓊瑤、梁祝、政治正確的愛國電影內容,
說真的,沒看過,也引不起共鳴;唯一攀得上的,是那一首首的愛國歌曲。
學校軍歌比賽時都要練的嘛。
但該時期的「明星」,真的很閃亮~
男星高大俊帥、女星脫俗靈氣,不用名牌加身、濃妝豔抹就美得驚人,
用現今的審美標準評比,仍是極品。
一直到新浪潮電影,才開始喚起我的記憶。
「兒子的大玩偶」、「搭錯車」、「悲情城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剛退伍的小叔叔很常去錄影帶店租電影,跟著看的我總是看得懵懵懂懂,一知半解;
(我印象最深的是電影中沒提到的「期待你長大」,它讓我對掉頭髮這件事情懼怕好多年。)
長大後可能是社團活動或者是電影台重播再接觸,才終於有點懂了那些電影在說什麼。
尤其是「搭錯車」,近幾年公視偶爾會重播,它的主題曲一直是我心中的國片最強主題曲,沒有之二。
劇中探討的眷村改革、老兵照顧、土地徵收、社會經濟變化......等等,
導演拿了大埔等近年發生的土地徵收新聞畫面來對比,更是讓人感覺政府的粗暴一如既往。
「悲情城市」在我心中又是另一部很莫名其妙的經典。
我記不起來它的劇情,一點印象都沒有,明明看完還很熱血地衝九份;
但它的配樂片段一響起,我馬上就知道:這是悲情城市!
其實那階段的電影跟台灣社會的變遷貼得非常緊,很多部都看得心有戚戚焉;
「魯冰花」、「多桑」這兩部我到現在看都還會哭。
台灣的電影曾大鳴大放、引領風騷過,當然也歷經了好長一段低潮......
這樣的沉重低迷現象,連李安的父親三部曲都無力可回天。
反而是大陸電影百花爭鳴~
不論兩岸政治關係,大陸也是有非常好看的電影作品;
我至今仍難忘葛優的「活著」中描述的中國近現代歷史,幕幕活生生血淋淋,
片中的主角,從年輕到年老,從什麼都有的富家子弟到失去所有的孤單老人,
卻還是,頑強地活著,活在時代的巨輪中。
一直到「海角七號」的出現,終於讓看國片似乎成為了一種流行!
那年夏天的電影版大家幾刷、幾刷的留言,真的好熱鬧。(我只是少少的4刷)
但,海角七號的奇蹟,終究是屬於海角七號的,無法複製;
再多雷同的歡樂元素集結,卻拱不出像海角七號一樣的吸睛魅力與亮眼票房。
幸好,我們還有題材五花八門、切入角度各異的紀錄片可欣賞!
「無米樂」、「翻滾吧男孩」、「練習曲」、「雨過天晴」、「牽阮的手」、「不老騎士」、.....
它們的誕生讓我們對台灣這塊土地、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有了重新認識的機會,
沒有這些紀錄片,我真的不知道,原來台灣這座小島,美成這樣!台灣人,可愛成這樣!
有句話說,「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
我很感謝這些瘋子的存在與堅持,讓我能一直傻下去......
創作的過程很艱辛,面對的考驗與難題一道又一道,一重又一重,
當我們在看著那些創作的成果時,或珍惜、或鄙夷,
對於創作的人而言,便是甜蜜、是苦鹹。
這部紀錄片讓我看到了五十年來一直前仆後繼的創作者,
他們不停地努力,用各種方式,將他們想說的故事傳遞出去。
你們的努力,一定可以讓這個世界更好,
你們的下一代,一定會太平!
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