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上臉書連結: https://m.facebook.com/Oliverandthemovie/
先在電影光譜定位,以波士頓環球報「焦點報導」小組為主軸的《驚爆焦點》,不主涉入
藏汙納垢的共犯結構,險中求生來證明政商宗教的盤根錯節,那是《驚爆內幕》The Insi
der、《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在犯罪端的著墨;不誇張媒體對收視執迷到嗜血,形
成寓言般的荒謬劇,那是迴盪在《螢光幕後》Network主播台對媒體的嘲諷。
.
《驚爆焦點》以「焦點報導」四人小組的行動、思路,維持不中斷的明快節奏;節約使用
情緒,不渲不染、不慌不忙,讓影片基調明亮澄澈,求的不是燃燒新聞魂,而在釀一把骨
氣。
………………以下有微雷………………
.
.
「你能告訴我,公布這樣性質的紀錄,編輯部該擔起什麼樣的責任?」
「如果編輯部不公布的話,該擔起什麼樣的責任?」
.
《驚爆焦點》的節奏不是款款的行雲流水,是思路清晰者的言辭交鋒,一針見血的詰問把
思辯收束的乾淨俐落。「焦點小組之所以會成功,很大因素在於議題自主性」、「所以你
們會考慮選擇這個議題吧」,就是這樣的直線抽球,形成一種文本的動能。
.
而動能,同樣在具體的行動、剪輯體現。鏡頭常是尾隨記者奔走的背影,然後將同時間分
頭進擊的採訪,交疊剪在一起。
.
如此,淡化了各別事件,因此影片始末觀眾並不會特別認同單一受害者或指責教會遊說者
,有利將受害者與教會形塑成兩股如潮湧至編輯部的印象,讓焦點回歸新聞從業人員處理
事件的策略,與在其間如何把持那不卑不亢。
.
甚至,剪輯本身也與文本對話。第一次與律師Eric MacLeish會面,律師主張宣稱握有主
教對性侵知情、包庇等關鍵證據的Mitchell Garabedian不過是虛張聲勢,會面提到「你
們還沒與Mitchell Garabedian 見過面吧」,剪輯立即跳至Miachael Rezendes在Garabed
ian辦公室等候的場景。同樣手法也應用在Michael試圖取得已解密卻遭百般刁難的附加文
件,被法官問到「編輯部該擔起怎樣的社會責任」時,銜接在Michael慧詰回應後的,是
接過文件的鏡頭。這些明快,打臉地大快人心。
.
.
「有時我們很容易就忘了自己在黑暗中摸索了多久。突然間,燈光乍亮,人們卻開始互相
指責。」
.
幾年來,能寫大獨家的素材躺在檔案室,就是沒人想過能動筆,如同眼珠看不見眼皮的距
離。《驚爆焦點》最怵目的不單性侵神父數目的上升,還有過去不斷的錯過。五年前,受
害者組織SNAP寄來一箱的資料,錯過了;波特案後,辯護律師曾暗中寄出二十位涉案神父
名單,也錯過了。而這些錯過暗中形成一股壓力的氛圍,「焦點小組」如何在重開啟調查
之際,還要證明不再無視房間裡的大象,特別是新聞之神搞個九一一事件的插曲。
.
角力、拉攏、查證、遊說、控訴,這些若是新聞從業人員栩栩如生的硬生活。那麼,《驚
爆焦點》在衝抵終點線最後一刻的筆觸,是善意的理解與溫柔的回眸。深夜印刷廠裡一落
落的報紙即將付印、配送,這印刷的過程穿插「焦點小組」四人各自靜謐的狀態,Sacha
與祖母、Michael與Mitchell律師、Walter "Robby"與靜靜看著報紙配送、Matt與神父治
療所,這些狀態是各自作為"人"很核心的在乎。特別是印象中脾氣古怪的Mitchell Garab
edian律師,接過報紙後的手足無措、與受侵害孩子對話全然不同於之前的口氣。事件還
未結束,享受過多年戮力後的短暫勝利,隔日早起還是得接起電話
.
This is Spot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