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蘿(Carol,英國/美國,2015)★★★★★
文/猴子
導演陶德海恩斯(Todd Haynes)和編劇菲莉絲奈吉(Phyllis Nagy)很清楚意識到,要
把這個故事搬上大銀幕,無論如何都避免不了對這樣的同性愛情投以目光,畢竟我們在看
電影,我們看著銀幕上的兩位演員。也因此,「卡蘿」(Carol)的開場至關重要,這不
只是普通倒敘的前言,而是確實點出了主題:這是一部關於「凝視」的電影,我們跟著攝
影機尾隨著一個男人走進餐廳,他是誰並不重要(我看到最後還是想不起這個男人是誰)
,重要的是透過鏡頭,我們不自覺地被帶領,以男人的視角從吧檯遠遠觀察著這兩個美麗
女人,將她們作為凝視的客體,這預示了兩個主角的遭遇,也說明女人在1950年代(或說
至今仍是)的普遍困境。
接著,故事的主角才成為凝視的主體,隨著特芮絲(魯妮瑪拉
飾)隔著車窗玻璃在夜色在霧氣中遠遠凝望神似卡蘿(凱特布蘭琪飾)的路人的身影,遙
遙回憶起她們的相遇。那是在特芮絲服務的百貨公司,聖誕前夕正忙得不可開交,但她一
眼就在人群裡看見卡蘿了,那樣優雅的貴婦,是不是心電感應無從得知,但我們知道卡蘿
的丈夫稱她總是屋子裡最美的女人。
卡蘿始終是特芮絲目光的落點所在,電影原名為「卡蘿」其來有自,片中經常拍特芮絲用
肉身(眼睛)用工具(相機)注視著卡蘿,那是迷惘女孩夢想成為的成熟女人的對象,和
她在一起,特芮絲學習探索情欲,勇敢追求自我。「卡蘿」一字意義重大。
片中的視覺不只唯美精緻,更巧妙告訴觀眾許多角色嘴上沒說的心事。我們透過重重玻璃
望著片中角色,像是看清兩個女人的心情又隔著一道曖昧的牆;角色有時被窗櫺分隔,恰
好表明了他們之間的關係,卡蘿在心不甘情不願參加的宴會上如此,下一段特芮絲走進對
她傾心的年輕男子的報社辦公室時也是。
或是我們可以看到本片如何善用室內空間帶來的視覺效果,特芮絲和男友在公寓起了爭執
,男友不希望她和卡蘿旅行,直覺會這樣失去她。兩人像是在夾縫中周旋交涉,大片大片
的牆給我們狹促的視覺感受,和卡蘿的豪宅形成了對比(兩人的階層區別),同時也代表
特芮絲的處境,她如此想與令她著迷的女人出遊,又猶疑不決,她與愛她的男友在一起如
此穩定,似乎沒什麼不好,但生理上厭惡他的鼾聲(也是在此時她寄回了卡蘿的手套)。
卡蘿帶來一種在她心底深處始終招喚著的神祕,充滿無以言喻的魔力。
「卡蘿」不只視覺,卡特包威爾(Carter Burwell)的配樂極其優揚動聽,甚至對我而言
,本片還關乎味覺,片中瀰漫著在寒冷空氣中的迷人香氣,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
)飾演的貴婦舉手投足飄散著香水味,說話的方式不只吐出字句,還像一邊呼出芬芳氣息
,端莊高雅,又極具誘惑力。
如果說卡蘿無時無刻都吐息著名牌香水味,年輕而羞澀的特芮絲則還沒找到屬於自己的味
道,就像女學生一樣散發著由洗髮精、洗衣精交奏的質樸香精味。魯妮瑪拉(Rooney Mar
a)對卡蘿投以的目光遠比單純的愛更複雜,有些羨慕,也帶點尊敬,她想成為一個像這
樣的女人,優雅、自信、從容,似乎能掌握自己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儘管她後來目
睹卡蘿的困境)。片中特別拍了一景特芮絲和卡蘿席地併坐,她噴了噴卡蘿的香水,這香
水是卡蘿先生婚前送她的,現在則屬於卡蘿和特芮絲,後者為自己染上愛人的氣味,也像
告別透明無味的那個自己。
電視上播著「卡蘿」的預告,我媽問我,這是一部兩個女生談戀愛的電影嗎?我回「是」
,但話說出口後,卻懷疑起自己的答案了。當然不是那麼單純,她們的愛就跟每一份愛情
一樣複雜,否則也就不會這樣迷人,這樣動人,這樣讓每個人感同身受。電影最後再一次
提醒我們本片的重點是目光,是觀看,脫離了開場男性的注視,片末她們靜靜望向彼此,
沒有什麼說出口的海誓山盟,沒有激情四射的肢體接觸,但是透過這樣的互望觀看,沒什
麼比這更清楚了──她們深知擁有彼此才算上圓滿。
文章來源:
http://blog.roodo.com/hideforever/archives/57109004.html
好二輪,不看嗎?
http://on.fb.me/2517Z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