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謊言迷宮 Im Labyrinth des Schweigens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6-03-21 15:55:03
《謊言迷宮》,原文片名意為「沉默迷宮」,議題嚴肅,而且是超嚴肅的「轉型正義」電影,在我國更是連當紅明星立委都要號召台灣人一起看。對本片的議題與意圖,影評幾乎是一片叫好,但面對本片部分稍嫌輕浮的處理,則多半視為「瑕不掩瑜」的瑕疵,譬如有點直線的思考、有點直白的鋪陳、有點出戲的戀情、甚至主角有點喜劇的呆萌 XD
不過我不認為這些是瑕疵,它們只是風格的選擇而已,看多了德國電影(國際大師的除外)就會很習慣這種輕鬆喜氣甚至有點耍寶的調性,不過這種喜劇調性倒是從小到大的嚴肅議題都能包裝,在本片更是前面天真歡樂、中間有時醜態百出、最後卻漸漸走向嚴肅與智慧,這個讓人沒辦法明顯捉摸出架構、但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已漸進轉變的過程,我相當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4sYpRbeTAM
起:1950s 懷舊電影
開場就是部 1950s懷舊片,我們愛的復古服裝、汽車、速克達應有盡有,取景都是戰後重建的乾淨多彩德國樣貌,有記者與藝術家的波西米亞舞會、有穿著中性不避諱和女生跳舞的美女們、有上流派對乳豬盛宴、有藝術家口中的「小豬粉紅與寶寶藍」、有百事可樂廣播大放送、街上每對愛情小鳥滿臉歡笑、連羅馬丘市政廳內部都改建成明亮清爽的現代建築、連老牌桌遊《大富翁》都引進西德、西德房子不只一棟棟蓋根本是一街廓一街廓地蓋... 美好樂觀的總結展現就在 1957 風靡一時的電影主題曲 Siebenmal in der Woche,大家忘掉過去好好揮灑青春享受人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OBT1uQ1S0g
積極正向的 1950s,有好多電影題材,譬如英國《名媛教育》、美國《因為愛你》、愛爾蘭《愛在他鄉》,以當代對過去的懷舊眼光,這些電影往往拍得很浪漫、溫暖、樂觀、欣欣向榮,這些都是 1945 戰爭結束後好不容易重建起來的新美好年代,但這美好多少是一種壓抑,譬如美國的經濟起飛與郊區擴張、愛爾蘭的新一波美國夢大移民、英國樽節時期處處羨慕美國與法國,但健康的人格都在這過度樂觀中受到了壓抑、遇上了危機。譬如《因為愛你》美國的樂觀主義與性別框架、譬如《愛在他鄉》的愛爾蘭出走心態、還有《名媛教育》英國人的羨慕心理。
先跳脫出嚴肅的轉型正義政治電影之框架,以1950s懷舊電影來看,其實《謊言迷宮》也一樣,在講述戰後德國人的逃避心態。相較於戰勝國在這時代有的自大有的沖昏頭的樂觀心態,西德的樂觀相當不同,他們本該是悲觀的,本該渾身顫抖而絕望地等待一一清算,但搖身一變成為自由陣營前線得到國際和解與支援快速重建後,這個樂觀更像是粉飾太平,充滿眼不見為淨的心態。這個「逃避」不只是噤聲德國人的集體冷漠,事實上本片呈現了逃避的多種面貌。
http://uip.de/tl_files/assets/galerie/labyrinth/09.jpg
承:走出沉默,鬆動冷漠的德國人心
本片角色眾多,不過大家各自擔綱了不同的「逃避」性格,加起來本是一缸平靜的德國死水。然而在毛頭檢察官 Radmann 推波助瀾下,幾乎人人都跨越了心底那道門檻,開始面對並實踐。
平庸:法匠 Radmann 就是代表,乖乖受教育聽法規辦事,還好他還是一張天真的白紙。「平庸」就是納粹德國時代「邪惡之平庸」的遺緒,乖乖聽話守法不多想的人,就會變成這樣隨波逐流。當然大家都是這樣受教育長大的,但長大後挑戰當前,你接不接呢?小法匠 Radmann接了,第一球是基本的權衡與人性,缺 20 塊的女主角就補一補很簡單嘛;第二球是基本的正義,有犯行有嫌犯有證據,你調不調查?就算開始調查了,Radmann 身為德國菁英一樣問過很多笨問題、擺出過很多無知自大的姿態,但他一次次都能在錯誤中學習更加謙卑、更加勇敢、也更靈活通達。
http://uip.de/tl_files/assets/galerie/labyrinth/03.jpg
憤懣:記者 Gnielka,一路衝撞一頭熱,只是想要快速伸張正義,看到人就想二話不說抓起來,甚至車裡一直放著小手槍,這樣只能永遠停留在出口惡氣的快感,而且到很後面才讓我們知道他如此莫名的憤怒是為了什麼,也許這憤懣還有悔恨與自我救贖的成份,讓他比其他低調冷靜的人還要壓抑!還好遇到了毛頭檢察官 Radmann,才能冷靜下來正視體制的重要,才能平心靜氣放長線發掘真相。
http://uip.de/tl_files/assets/galerie/labyrinth/02.jpg
怯懦:集中營倖存的 Kirsch ,身為理應最急切爭取正義的受害者,居然也一起沉默?沒有辦法,連多數德國人都噤若寒蟬了,何況是草木皆兵的猶太倖存者?對 Kirsch 來說,生活家庭與愛才是最重要的,擁抱家鄉免於恐懼比抓到了誰還重要多了。一開始 Radmann義正辭嚴要他作證他死也不肯,唯有坐下來傾聽他的珍愛與缺憾,認知到這是一場健康的自我面對之旅,才挺身而出。
http://i.imgur.com/Gx1EIwg.jpg
無力:最高檢察長 Bauer,從第一個鏡頭開始就德高望重人人敬畏,但他的眼神充滿行禮如儀的無奈,說不定他也曾想過或試過轉型正義,但包袱太重太困難?只有一個毛頭小子 Radmann不知死活真想查,終於讓死氣沈沈的眼睛一亮!搖身一變成為城府極深身段極穩的大家長,每每讓橫衝直撞的Radmann 回頭發現自己有多浮躁,然後快速成長。
http://uip.de/tl_files/assets/galerie/labyrinth/12.jpg
壓抑:刑事警察局小員工 Fischer,和檢察署的毛頭 Radmann簡直是難兄難弟。知道門格勒一直被放縱逍遙法外,他面對官僚長官不敢吭聲,難得有個和自己同年紀的 Radmann 居然可以無畏追真相,真是太羨慕,Radmann真該感謝自己有個好長官 Bauer。小員工只能神秘兮兮地來提供隻字片語,已經是鼓足了勇氣,這勇氣還真讓他被開除了,叫人怎麼忍心苛責他長久的箴默呢?
無知:Radmann 的秘書阿姨 Schmitte,小人物沒讀什麼書也沒啥權位,當然什麼都不知道,但是知道之後也可以選擇,可以轉過頭裝作看不見,但也可以面對自己的人性放心流淚,然後有多少力出多少力,故事聽得淚也流不完打字打不完,還是要堅持下去,堅持力還比毛頭小子強多了。門格勒家的廚房女傭也一樣,日復一日在上流大宅開心工作沒想太多,但不好聽的事實來了,就算當下擺個笑臉故作沒事,等回到房間面對自己時,能不能開啟一點思考的良知與行動的勇氣?
http://uip.de/tl_files/assets/galerie/labyrinth/05.jpg
粉飾:前輩檢察官們當然還是有基本價值,不會義正辭嚴阻擋 Radmann 而只會拐彎抹腳勸退。譬如愛國的 Friedberg 認為「紐倫堡大審都審完啦」,幹嘛重新揭起我們的傷口?不過 Radmann 回「這次要用德國法律在德國審」,這才是自省,才能從戰敗國受害者心態中走出來,才能正視自己的醜陋並治癒傷口,才能走出不依賴戰勝國的獨立德國價值。即使前輩們一開始擺起學長姿態哂笑,但當 Radmann 具體道出慘不忍睹的證詞時,至少 Haller 學長已開始動容,無法再鴕鳥,一起撩落去。
http://i.imgur.com/dLsnmCQ.jpg
算計:由美國佔領軍代言。德國人不願自揭傷疤,美國人也不願揭德國傷疤,因為曾經打成妖魔的納粹德國現在變成聽話的西德盟邦,大家一起砲口轉向打蘇聯。美國在這裡的姿態非常直白,一切以美國利益為重,什麼正義與真相都不在他們眼裡,德國人心也不在他們眼裡,只不過是一顆好用的棋子罷了。不過這位一開始輕蔑冷笑的美國軍官,看見 Radmann 這麼傻氣地堅持到底,心也動了,也許希望就在這小子身上,整個國家即使充滿算計,身為個人還是可以伸出援手。
http://i.imgur.com/GTxbFOW.jpg
轉:走出迷宮,面對真相 (Veritas)
主配角一個個點兵完成,摩拳擦掌開始一路查案!這裡拍得很像熱血德國喜劇片,就像 Radmann & Gnielka 兩人在公園長椅上演戲「打倒一個個壞巨人」那樣單純,誰知查著查著並沒有導向直爽樂觀,反而一片片真相越剝越深、越探越廣。本片其實談比較多的不是「正義」Iustitia,而是「真理」Veritas,尤其這是一直梗在 Radmann心裡的父親格言。
一開始只針對單一受害者 Kirsch 的單一個案,找出小學老師;
再來針對一張名單上幾個受害人與幾個案,找到麵包師傅與其他人;
進美軍檔案館查,擴大到整個 Auschwitz 殺人機器 8000 人;
開始聚焦在門格勒身上,注目這位邪惡大明星,漸漸忘了集體;
擴大到集體,就算具體只起訴幾個人也要揭露德國的集體沉默;
實際起訴目標確立,砍木頭送牛奶補牙齒修汽車的一一拘提到案;
追到自己父親時,就是 Radmann的終極考驗:這麼多人都箴默,是因為他們邪惡嗎?也未必,可能更多是因為苦楚,現在就讓矛頭檢察官也來細細體驗這苦楚。
搞到後來,搞不好整個德國都是犯罪的民族,那這一代德國人該怎麼自處?本片很多人都認為女主角可有可無,之前天外飛來一筆的愛情橋段也都與全片不搭,不過女主角一路當天真洋娃娃的粉色演出,就是要埋下種子醞釀這個「你我德國人都是共犯」的焦慮,不論女主角爸爸還是男主角爸爸通通是納粹,終於知道為什麼藉酒澆愁。真相越來越明朗,那接下來如何面對真相?
http://uip.de/tl_files/assets/galerie/labyrinth/10.jpg
合:重建宮闕,實踐正義 (Justitia)
「轉型正義」是正義,是應該面對並細緻處理的,但如果當作發洩的口號,那就走入了死胡同,會流於被害者與被害者後代的快意恩仇、也會流於加害者與加害者後代自怨自憐甚至憤懣拒絕,最後只不過像兩群螞蟻繼續打場你死我活的戰爭而已,誰都沒有成長。本片透過主角父親的留言很清楚地致敬了真理女神 Veritas,與正義女神 Justitia 明確分開,不過在真相越追越大時,Radmann 把這兩個概念混在一起,讓自己走不出來。
看見所有參與過集中營的人、看見所有參與過納粹的人,憤世嫉俗的 Radmann都覺得是牛鬼蛇神欲除之後快,看到一路與自己追尋真相的記者好友 Gnielka竟也是一員,更難以面對。不過總檢察長 Bauer開示:「你以為我們的目的就是判誰有罪、誰半罪、誰無罪,那還沒抓到重點」。這場轉型正義之旅真的是要像英雄史詩一樣找一堆惡巨人出來打死吊死嗎?未必,轉型正義更像一個千瘡百孔國家的重建之旅,要犯過罪的人面對自己才能得救、要被害過的人圓滿遺憾才能重新出發。
因此醒悟後的第一站,不是追案子,而是跑個老遠去 Auschwitz幫 Kirsch 的女兒們念 Kadish ,這件和案子和追兇都沒啥關係的小事,本來 Radmann嗤之以鼻懶得花時間去做。不過既然這趟旅程其實為的是積極的重建,那與其只顧曠日廢時打巨人,何不先從手邊簡單直接的做起,馬上撫慰 Kirsch 的心靈呢?不只是受害者 Kirsch ,還有一路想挖掘卻不敢真正面對的 Gnielka,身為加害者一份子也要一起去誠心面對。
如果本片主角 Radmann就是德國人代表,那最後 Radmann逃離幾天終於回到崗位,就是代表德國人要勇敢面對不願面對的真相,一切只有打開天窗看個清楚,才能換得整個國家的自由與正義。至於正義的具體實踐是什麼,是要對哪些犯行判下哪些罪?這個比本片訴求的「真相」更加複雜,本片也不再多談,只有片尾字幕說明了許多被告仍堅拒認罪,轉型正義當然還未能這麼快轉變德國人的意識,但這場「法蘭克福大審判」的意義並不侷限在這少數幾個被告,而是後續引領德國人正面面對黑暗過去的歷史意識。
http://uip.de/tl_files/assets/galerie/labyrinth/01.jpg
我個人覺得這片相當精采,而且有德國一般電影(一線製作劇情片,但不是準備得獎的大師作品)的喜感與直率,比起題材類似的英美電影來說是有點太熱血、太衝動、太直白、甚至落在 Radmann這角色身上有時候還有點太屁孩,不過只要看慣德國片,其實只是不同風格不同口味而已,無損其傳達的嚴肅訊息。
比起英美政治電影總是微言大義、總是充滿隱喻、英雄身影總是令人仰之彌高,這部德國片截然不同。儘管它的正向概念一次次透過台詞說出,往往令人覺得太過直白,但它其實是一次次直白丟出讓主角熱血好一陣子後,再回頭推翻原有概念讓主角愕然反省;而它的英雄都是凡人到不行的凡人,從沒哪個鏡頭雕琢他們的神聖感,反而很多鏡頭在塑造他們的常民感,以及身處未知大海中小心前進的謙卑感,尤其在 Radmann 身上還有點中二感 XD
總之我很推薦這部電影,也許有些我們乍看之下不太習慣的地方,也沒關係,就習慣一下德國口味吧!儘管德國以清楚的理性思辨著名,但其實德國人也很瘋狂傻氣的,兩者其實毫不相悖,本片就是一個外表單線直率內裡層層思辨的典型德國作品,就像德式聖代與德國糕點一樣,來嚐一口再說吧。
http://uip.de/tl_files/assets/galerie/labyrinth/07.jpg
作者: missdoughnut (米豆喃)   2016-03-21 19:07:00
喜歡這部結尾的方式 很難想像當時有這麼多人不知道猶太人的遭遇
作者: MollyChen (Molly)   2016-03-21 20:38:00
推這部片!!
作者: gin010275 (古亭謝霆鋒)   2016-03-22 11:39:00
昨天剛看 女主角真的好美XD雖然還不錯 但劇情總有些太過勉強放進去的情節 會讓人一下出戲才又回到劇情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