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台灣是這樣長大的─綠色小組30週年專題

作者: fansss (新天堂樂園)   2016-04-07 15:46:56
新聞網址:http://www.tidf.org.tw/zh-hant/news/21023
台灣是這樣長大的——「如果紀錄有顏色:綠色小組30週年」
第十屆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隆重鉅獻!
「綠色小組(1986-1990),一個運動性的錄影團體。它給自己三項使命:記錄、傳播、
戰鬥。記錄台灣的社會運動;傳達社會運動的訊息給更多的大眾;並和官方的電視台
進行戰鬥。最終的心願是希望人民擁有自己的電視台,因此剛成立的時候,便把自己
定位為民間的媒體。」——李三沖(綠色小組創始成員之一)
「綠色小組」成立於1986年,被認為是台灣解嚴前後最重要的非主流媒體。在社會運
動風起雲湧的八0年代,他們拿起電子攝影機,以身體與鏡頭在社運抗爭場合裡穿梭記
錄,只為突破黨國媒體的資訊封鎖,讓大眾看見事件真相,聽見被遮蔽的聲音。記錄下
大時代理想與熱情的他們,是台灣紀錄片的先鋒,留下了1,700卷影帶與3,000小時
的珍貴影像,成為一代人的重要啟蒙,在2014年獲頒TIDF首屆「傑出貢獻獎」。
今年,適逢綠色小組成立三十週年,TIDF與台灣綠色小組影像紀錄永續協會合作,共同
策劃了「如果紀錄有顏色:綠色小組30週年」單元,精選 21 部代表作品,首度完整回
顧綠色小組的影像紀錄,影片內容涵蓋政治、環保、農民、學運、勞工、原住民、外省
老兵等議題,見證自1986年以降,影響台灣民主甚鉅的各種社會運動,包括桃園機場
事件、鹿港反杜邦、後勁反五輕、苗栗客運罷工、520農民運動、鄭南榕出殯、野百合
學運等等。
《1130桃園機場事件》記錄1986年,流亡海外多年的許信良闖關回台,接機群眾被軍警
以水柱和催淚彈對待,電視台更以「暴民」加以抹黑,本片揭露真相戳破官方謊言,也
成為綠色小組的成名之作;《自由返鄉運動》記錄隨國民黨軍隊撤退來台的老兵,思鄉
之情卻因戒嚴而被迫斷絕兩岸通訊,本片平實記錄外省老兵爭取返鄉探親的陳情過程;
《愛拼才會贏》講述1988年政府調漲客運票價,但資方卻私吞收入,苗栗客運工會為捍
衛權利發起罷工23天,成為台灣史上第一個合法的罷工行動。
在《鹿港反杜邦運動》中,在地居民高喊「我愛鹿港、不要杜邦」,更突破禁忌衝到總
統府前抗議,凝聚社區與學界力量,最終成功逼退美商杜邦;發生在高雄後勁的《反五
輕運動》呈現居民對中油重污染的怒吼,訪問氣爆受害者與拍下抬棺抗議的激烈抗爭影
像;1988 年的《520事件》是解嚴前後最大的群眾流血衝突,農民與學生遭受警方暴力
鎮壓,不離不棄的攝影機如實記錄了事件真相。當時本片錄影帶發行量極大,警方甚至
一度要查扣影片拷貝;記錄鄭南榕出殯遊行過程的《生死為台灣》,見證了台灣人對
「台灣獨立」的堅持與決心,並以具體行動爭取民主自由。
除了記錄社會運動,受到各種政治干擾和壓迫的綠色小組,亦發展出簡易快速的影片製
作和傳播方式。他們徹夜剪輯完影片後,進行大量拷貝發行錄影帶,再交由攤販於社運
或選舉場合播映銷售,像是《329新聞快報》便是第一時間將影片粗剪後迅速拷貝,送
至各大據點播放,以抵禦三台新聞報導的機動性傳播。到了1989年底,綠色小組甚至
在尤清選舉台北縣長期間,自行架設無線電視發射台,突破資訊壟斷,創立民間電視台
,《綠色電視台開播片》正是這段歷史的影像證明。
與此同時,在「時光台灣1980s:電視新聞」單元裡,TIDF延續對官方歷史影像的關注,
以華視為代表,挑出18則1980年代重要新聞,與綠色小組的作品一起放映,相互對
照與對話重回當年情境,亦再現綠色小組「記錄、傳播、戰鬥」的使命細節。
本次重要回顧,是一趟回溯台灣歷史記憶的探尋之旅,也是對現代紀錄片起點的細緻爬
梳。除了影片放映,TIDF與綠色小組合作,於影展期間舉辦「綠色小組30年」專題講座
。此外,「咖啡時光」活動邀請了網路媒體「報導者」、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與綠
色小組跨世代對談,還規劃多場映後座談,讓觀眾能更在影片結束後,與綠色小組成員
有更多的討論與分享。
推動綠色小組影像保存的井迎瑞教授曾說:「綠色小組的歷史影像代表的是民眾的記憶
。」三十年後的今日,TIDF 透過系統性的爬梳、整理、放映、觀看,試圖帶出「綠色
」所代表的影像語言與精神。唯有充分地理解過去,我們才能擁有看見未來的能力。
*「台灣切片|如果紀錄有顏色:綠色小組30週年」詳細片單請看
http://www.tidf.org.tw/zh-hant/category/shows/496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