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疑惑為什麼要把片名翻成吸特樂這個奇怪名稱.....
《希特勒回來了》(Er ist wieder da)是德國作家鐵木兒‧魏穆斯的名作,描述希特勒不
知為何從1945年的元首地堡穿越來到2011年的德國,而改編版的電影中改為2014年的德國
;隻身來到現代的希特勒 ,對物換星移後的德國大感驚恐,人們也沒將他當成希特勒,
而是某個瘋狂的Cosplayer或喜劇演員。
然而一個面臨失業危機的電視台員工──薩瓦斯基發現了希特勒,最先薩瓦斯基也以為他
只是個出色的喜劇演員,並為他安排了一系列的節目企劃,沒想到希特勒在脫口秀上的表
現大受好評,更多的節目邀約緊接而來,竟在德國掀起一陣希特勒風潮;然而薩瓦斯基卻
注意到,越來越多群眾相信希特勒的思想,而且這個人並不是喜劇演員,是真正的阿道夫
‧希特勒。
這部電影的出現,讓人大大敬佩德國的創作自由──作為轉型正義的典範,一個法規禁止
販賣納粹文物的國家,其實對於這段歷史沒有那麼的一絲不苟。
但也絕不是毫無節制的低俗搞笑,反而在惡趣味滿滿的影片中,我可以看到導演、編劇們
對於希特勒題材的謹慎,劇中的每個笑點都挾帶著濃厚的諷刺意味,而在惡搞的歡樂氣氛
下,隱約可見的是警世之聲。
畢竟第三帝國的崛起,靠的絕對不是希特勒或幾個納粹高層,而是威瑪共和的人民用選票
,讓最初在國會只有12的納粹黨,在四年內暴增成230席的第一大黨,而也是人民終極了
威瑪共和的民主,造就了第三帝國的獨裁,正如《星際大戰:西斯大帝的復仇》的帕米所
言:「自由就這樣葬送在如雷的掌聲中。」
在這樣既幽默又驚悚的調性下,《希特勒回來了》的笑點讓人笑得開懷,卻也驚得尷尬,
原來當一個外貌、舉止都和希特勒一樣的人講出古老的納粹理念時,在2014年的德國依然
會有大量的支持群眾。
在希特勒隨著電視台的安排走透全國時,其中一幕是在足球(或其他運動比賽?沒特別留
意)的會場外,有一個年輕人辱罵了國家隊,希特勒隨即指使其他年輕人攻擊他;這一段
的運鏡滑稽、配樂滑稽,角色動作也滑稽,看得卻叫人不寒而慄。
在一幕幕鏗鏘有力的演說下,才發現原來就算發展自由民主多年的德國,也有許多人在骨
子裡期盼著一個強人,他們受夠了政黨協商、受夠了溫吞了政府,同時對低工資、低出生
率,還有大量的外籍移民敢怒不敢言,對希特勒的理念與其說是經過理性權衡,不如說是
一種宣洩性的吶喊。
這部片放到兩年後的今天看,警世意味更加深厚,兩年來恐怖主義沒有絲毫減緩、歐洲的
難民危機更加擴大,各國政府作風越趨右派,而在大西洋的另一端,賣弄種族意識的川普
更竄起成為政界風雲人物。
(劇中的希特勒不斷說要讓德國再次偉大,讓我一直聯想到『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
《希特勒回來了》確實是部搞笑片,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黑色喜劇,用希特勒作為法西斯主
義的喻體,在荒誕的笑點中直白剖開當代社會的陰暗面。
網誌版連結
http://shanoops.blogspot.tw/2016/04/er-ist-wieder-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