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樓》改編自JG巴拉德1975出版的同名小說,
描繪一幢階級分明的摩天大樓中,住戶們之間的角力鬥爭。
一九七零年代,
美國的雷根總統與英國的柴契爾夫人大力主張「新自由主義」,
其後使得經濟全球化的現象日益發展,成為趨勢。
在此一潮流下,凸顯了國際分工的重要性,也造成了許多商業利益上的問題,
而回歸發展之初來看,經濟全球化本是在不公平的舊秩序下形成,
少數佔有主導地位的大國,乘著這個制度實加劇了其累積資本的速度,
更拉開了與缺發優勢之國的差距。
倘若將國家尺度縮小至人與人間的衝突,
《摩天樓》彷彿時下資本主義社會的縮影。
住在頂樓的建築師Anthony代表上流社會,
口裡說著建造這幢摩天樓的用意,是希望消弭階級對立,
但自己卻握有核心權力,像極了既得利益者的處事風格。
主角Robert Laing醫生代表中產階級,看到了諸多不公不義之事,
卻選擇明哲保身,總之生活都還過得去。
憤怒的紀錄片導演Wilder代表底層人民,
他們居住在陽光透不進房裡的樓層,頂著壓迫他們的富豪,
房間貼了一張切格瓦拉肖像的他,身體力行讓體制崩壞,反抗精神滿百。
這是一部十分反映當代現象的電影,
除了對階級的刻畫之外,
也回應女性主義興起的議題。
電影尾聲,場景切換到建築師的工作室時,
在裡面辦公的再不是管理摩天樓事務的掌權者,
而是眾多在劇情前段被冷落,被邊緣化的女人。
以此作結,帶出了未來的世界,
男權將往下沉淪,女權將向上流動的涵義。
《摩天樓》的剪輯風格,就像電影裡多場派對的狀態,
有點「ㄎㄧㄤ」,意識模糊與神智不清樣樣上場,但目眩神迷中又巧思滿載。
幾句嘲弄中產階級的台詞更是構思精細,
如「不穿衣服比較好看」暗諷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衣冠禽獸,
「通通掃到地毯下就什麼都看不到了」比喻眼不見為淨的處理方式,
遇到問題不是對症下藥,是透由暴力讓它消失。
PS.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第一幢摩天樓的倒塌,使我想起了這句元曲,
現在的臺灣,也有一座樓快要倒了吧。
文章網頁版: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94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