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好讀版:http://www.moviemovie.com.tw/news/view/2333
迪士尼 2016 年的《與森林共舞》(The Jungle Book)毫無疑問替電影特效領域劃下新
里程。電影故事背景是印度人跡罕至的叢林,但全劇組沒有一位工作人員為此弄得滿身泥
污-導演和製作團隊在洛杉磯的攝影倉庫裡,憑空創造出我們「前所未見」的森林場景,
以更加貼近寫實的姿態,重現 魯德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所著的這部影響後世
深遠的經典故事。
「一旦你相信那是真的,你會自然而然改變一切去感受那個氛圍,你的腦袋就是有這種能
力,即使畫面都是人工的。」-《與森林共舞》、《鐵達尼號》(Titanic)、《阿凡達
》(Avatar)金獎視效總監 勞勃里加多(Robert Legato)。
不似多數電影僅在幾個必要場景使用綠幕或動態捕捉,《與森林共舞》最犀利之處,便是
全片皆以特效重磅打造︰舉凡樹林、河流、湖水、山谷、花草、石頭、塵土、苔蘚、雲朵
、雨水、火焰,大至巨猿巨蟒,小至昆蟲螞蟻,除了主角毛克利(Neel Sethi 飾)以外
,全片沒有一吋血管皮膚不是由數位的魔法孕育而成。影迷們若驚奇於《少年 Pi 的奇幻
之旅》(Life of Pi)中的大老虎;那麼《與森林共舞》將震懾你的身心感官,因為它可
說是精密複製了上百隻我們對理查帕克的讚嘆與感動。
以下將簡單介紹《與森林共舞》的製作團隊,以及這支豪華陣容如何塑造前所未有的電影
視覺。同場加映:《與森林共舞》片頭特效分解短片。
▼視效總監:勞勃里加多(圖片來源:CreativeCow)
http://goo.gl/GL6MSO
首先來認識《與森林共舞》幕後大功臣,知名視效總監 勞勃里加多是許多重量級電影的
推手,曾協助多位大導演完成近乎不可能的電影特效,《阿凡達》中的虛擬拍攝新技術,
便是由 里加多發明。他曾參與的作品包括《阿波羅 13》(Apollo 13)、《哈利波特:
神秘的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神鬼玩家》(The
Aviator)及《隔離島》(Shutter Island)等,並憑《鐵達尼號》及《雨果的冒險》(
Hugo)兩部電影奪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殊榮。為宣傳新片,勞勃里加多多次接受各大媒
體訪談,讓影迷們有幸能一窺《與森林共舞》背後艱鉅的拍攝任務。
▼ 視覺特效團隊:MPC(Moving Picture Company)
http://goo.gl/qGkOQA
MPC,英國視效大廠,最頂尖的特效公司之一,在物理模擬領域有著傲視全球的技術,去
年 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斬獲七項奧斯卡提名作品《絕地救援》就是 MPC 的鉅作
之一。MPC 這次扛起製作《與森林共舞》的重責大任,主責全片的 CG 動畫,包括上達數
十種動物以及上億支花草樹木。
MPC 曾參與的作品還包括《007:空降危機》(Skyfall)、《少年 Pi 的奇幻之旅》、《
哥吉拉》(Godzilla)、《出埃及記:天地王者》(Exodus: Gods and Kings)、《玩命
關頭 7》(Furious 7)、《神鬼獵人》(The Revenant)、《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
》(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等。
▼ 視覺特效團隊:維塔數碼(Weta Digital)
http://goo.gl/5RzWmz
維塔數碼是全球知名特效公司,由 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創立,曾參與許多視效
大片包括《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阿凡達》等,是電腦動態捕捉領域的
先鋒。維塔這回負責照顧《與森林共舞》裡的超級猩猩路易王以及牠的猴猻子民。
本片不是傳統的奇幻冒險片,《與森林共舞》最獨到之處在於它竭力追求相片擬真(
Photo-Real)的視覺呈現。
導演 強法洛夫(Jon Favreau)在專訪中談道,「我之所以對這部電影感到格外振奮,是
因為我們要用電腦作出『沒有電腦』的效果。我們要的不是那種想像無邊的童話故事,而
是如照片一般栩栩如生的真實感,彷彿整部電影就是我們扛著攝影機進到森林裡拍攝一樣
。」視效總監 里加多則說,「我們不要把故事建立在電腦上,而要創造趨近真實生活的
氛圍;包括事物怎麼運動以及為什麼運動,都是我們思考的範圍。我們希望讓觀眾全神貫
注在影片本身,而不去注意人工的痕跡,也不去想到演員是誰、導演是誰。我希望你感受
不到我的存在。」
以往我們欣賞電影時不免在心底讚嘆絢麗的特效,我們在乎的總是電影炒出來的菜色是否
色香味俱全,是否能說服打動我們的視網膜;《與森林共舞》從製作的出發點上就推翻電
影產業過去所追求的目標,取而代之的是幾可亂真、模擬實境一般的全新體驗;標榜它
是 強法洛夫的《阿凡達》一點也不為過。
本片從骨子裡就不尋常,一般影片是以攝影機捕捉主要素材,再進到電腦裡後製,然而為
了達到全擬真效果,《與森林共舞》的團隊必須打掉舊有的拍片模式,重新建立一套製作
流程,他們幾乎是反其道而行:先製作虛擬場景,然後拍攝實體畫面。
前製期成為格外重要的一環,導演與攝影師必須事先確定每個場景的每顆鏡頭怎麼拍,包
括角度、走位、秒數、步數、光線、地形等,都得計算得精準零誤差。接著,演員們(包
括飾演動物的演員)會穿上動態捕捉服模擬動作,讓導演進行分鏡設計,並讓攝影師捕捉
整部電影的「預視畫面」,製作成拍攝模板。
這個階段的模擬是為了更進一步建立每場戲的分鏡和調度程序,並不會用在最後的成品。
導演:「我們在拍攝任何東西前都會先以動態捕捉模擬畫面。」之後,特效組會根據這些
模擬樣本設計虛擬場景,也就是製作「視覺預視」(Previsualisation),該項技術正是
拍攝《阿凡達》和《地心引力》(Gravity)的核心工具之一。
拍完預視鏡頭後,攝影組便根據這些樣板來計算道具尺寸和燈光角度等細節,好讓美術組
能精確搭建佈景。
「如果演員要走 12 英呎,我們就打造 12 英呎的佈景。」強法洛夫說,「每個場景都是
為著單一的鏡頭而建造。」里加多發明的工作協同攝影技術(Simulcam)則讓虛擬攝影能
同步結合實拍攝影:「拍攝時更有效率,因為我們可以具體知道此刻的畫面裡究竟有些什
麼東西。當我移動真實的攝影機,就能看到電腦上的虛擬畫面跟著移動。」
▼ 以下是非常精彩的幕後花絮,可以清楚看到製作團隊運用上述的 Simulcam 進行拍攝
。
https://goo.gl/Rk9jHW
《與森林共舞》裡的每株植物都是手工栽種,每隻動物的毛髮都是由動畫師親手梳理。當
所有畫面都拍攝完畢,就會進入漫長而龐大的後製工程,包括製作所有場景、動物、植物
,每一根毛髮和每一道陰影。MPC 印度工作室的設計師們拍攝超過十萬張印度叢林的照片
,並且建造了大型素材資料庫作為參考功課。
迪士尼和 MPC 總共動員了 800 位動畫師,透徹研究動物們的一舉一動,不同動物不同的
跳躍高度、張嘴的模樣、毛髮的方向和光澤;為了塑造肉眼難辨真假的畫面,導演下令,
動物們真實的特性必須一五一十地複製到 CG 上。
「製作單一個影格需要花費 30 到 40個鐘頭,然後又因為是 3D 電影,我們需要兩軌影
格才能構成一個影格,想像這需要多少電腦去計算光線之間的反射和吸收。」里加多說,
「24 個影格構成電影的一秒鐘,而最短的片段至少有 5 秒,也就是說,我們至少需要將
近上千台電腦來作運算。」
借助特效公司維塔在《猩球崛起》(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中累積的豐富經
驗,製作團隊找來維塔製作路易王。「此外還有 5 到 15 隻動物在同一個畫面裡,再加
上各種草屑和塵埃,你可以想像這需要耗掉多少電力,而且,成本非常昂貴。」里加多說
。
值得注意的是,《與森林共舞》並非一味刻板複製,導演還是對電影本身做出必要的調整
;比方說,為了營造叢林威嚴神秘的氛圍,他們刻意放大動物的尺寸,加強人類渺小的感
受。強法洛夫的作法相當聰明,適恰拿捏真實和虛擬之間的距離,且也確實達到他們期望
的效果:在平凡寫實的背景裡,發生了一些有那麼點不可思議的事,那種感受十分微妙而
令人驚奇,實是我們未曾想過的觀影體驗。
「我一直渴望製作像這樣的電影,用數位鍛造有如傳統攝影一般的畫面。這樣的拍攝方式
讓你能完成一部《神鬼獵人》,而不需要經歷拍攝過程中所面臨的難題和痛楚。」里加多
說,「我想,這部電影開啟另一扇虛擬寫實電影的大門,並創造更多可能性。
光是想像一部寫實版的《獅子王》(Lion King),就讓我對未來感到無比興奮。」《
The Atlantic》雜誌曾這麼寫道:「如果《與森林共舞》在十年前拍攝,它絕對會變成一
場悲劇。但是現在,它毫無疑問地成為電影製作新形式的先鋒。」
本片在拍攝形式上帶來重大突破,以有別以往的思維引領觀眾進入全新的電影世界,又確
立新世紀電影製作的風向;更難能可貴的是,它並未因此忘記故事的本質,創作人們也未
因此忘記自己身為一位影迷/書迷的初衷。《與森林共舞》讓我們在發出連連驚嘆的同時
,揪心的拾回一塊珍貴的記憶拼圖。
▼ 同場加映:《與森林共舞》片頭特效分解。
https://goo.gl/Wo9u0M
http://goo.gl/0y6KCa
《與森林共舞》已於 2016 年 04 月 15 日台灣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