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1500583
《維多莉亞》在技術上可說是神作等級的片──全片兩小時多,整部都是貨真
價實的一鏡到底。但更驚人的是,它沒讓技術造成的龐大壓力犧牲掉劇情與地
點等等的複雜度。原始劇本只有十二頁,其他部分由演員即興,導演總共拍了
三次,觀眾現在看到的版本就是其中的最後一次,於2014年4月27日凌晨四點
半左右開始拍攝,發生在柏林的一個凌晨,一個鏡頭,一個非常完整的故事。
來自西班牙的Victoria(Laia Costa),在德國柏林的夜店跳舞,認識了
Sonne(Frederick Lau)與他的男性朋友,隨著Victoria與Sonne對彼此好感
加深,事情卻往完全無法預期的方向發展......
我承認,因為先知道這是只有一個鏡頭的作品,所以當電影前段Victoria還在
與新朋友們遊蕩街頭時,我以為他們會像一些"mumblecore"電影裡面的人那樣
,一直講話閒聊。我心想,要這樣下去扯到兩個多小時、也沒有剪接可以換換
環境,也太可怕了。但是,本片的規模與劇情複雜度,遠超出我想像。尤其有
一幕在咖啡店裡的戲深深打動了我的心,突然之間,我對兩個主要角色產生了
強烈認同感,因此對後面極為戲劇化的轉折感到非常投入。整部戲結束後,
Victoria的遭遇與轉變,是觀眾一開始難以想像的。而一鏡到底的手法,讓觀
眾毫無喘息空間,不能離開他們的困境,更令人入戲。
要在實時只有兩小時多的時間內,說服觀眾一個女孩會跟著四個陌生男人到處
跑、做出後來那些事,並不容易,但《維多莉亞》非常盡力增添這部分的合理
性。Victoria幾個決定乍看魯莽,但由於她的背景是個語言不通的寂寞異鄉人
,或許對無聊生活早已感到厭煩,加上她之前音樂路上累積的挫折,以及完全
被剝奪的童年,或許說明了為何她選擇離鄉背景在語言不通的地方打工,也令
她願意對新嘗試大膽放手一搏。
語言隔閡令角色之間的關係與劇情張力更精彩,Victoria與德國新朋友們只能
以破英文交談,而那幾個德國人談到私事時就轉為德文交談,觀眾可透過字幕
知道德國人們在想什麼,但Victoria不知,在劇情白熱化時更讓觀眾為她緊張
。
更高明的是,在一兩個小時裡,Victoria與Sonne之間產生的關係是極有張力
、有深度且動人的。這部份除了劇本編排外,也要感謝男女主角自然而真摯的
演技。男主角Frederick Lau看久了頗有馬龍白蘭度那型的魅力,而長得有點
像碧玉(Bjork)的女主角Laia Costa演技極佳,兩人的搭配撐起整部片需要的
情緒語言。在咖啡館的一幕,Victoria吐露自己的過去,整段戲雖靜謐,兩人
情感卻豐富而甜蜜,幾乎像在看《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一樣。
來到片尾,女主角的身心俱疲非常有說服力,除了演技佳,也因為觀眾幾乎等
於是完全跟著她度過這緊湊的兩個多小時、以及如洗三溫暖一般的心情起伏,
明白不間斷地經過那麼多刺激與奔走會是什麼感覺。當她哭起來,觀眾感受到
的是海嘯般的情緒,與她一起卸下心防。
不過,全無剪接的片,先天上還是有些弱點,例如部分段落還是稍嫌累贅,可
用的影像語言也少了很多,有些概念的呈現無法用畫面的對比等等手法表達意
境與感受。
但整體觀賞下來,本片故事精彩,情感真摯,從浪漫片轉入驚悚動作片的過程
自然而流暢,後段的事件由於這幾個人是搞不清楚狀況只好硬著頭皮上的,業
餘的反應加強了緊張感。到最後驚人的結局,觀眾宛如搭了一段情緒的雲霄飛
車,也對於一鏡到底的片可以發揮到這種程度感到無比佩服。
甚至,光是攝影就值得喜愛電影的影迷觀賞《維多莉亞》了,本片片尾的工作
人員名單一反常例,攝影師Sturla Brandth Grovlen的名字比導演Sebastian
Schipper還早出現,他除了辛苦完成兩小時多一鏡到底的任務以外,在拍攝過
程中也並未因頻繁的奔跑、上下車、上下樓等等犧牲構圖與重心,精準捕捉到
每一場戲的重心,令人讚嘆不已,可謂經典之作了。
《維多莉亞》iTunes租片連結:https://goo.gl/je3O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