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版首PO,不常寫心得,試試水溫~
由於我的記憶力挺差,若有bug歡迎指正!
文長慎入
《魔鏡夢遊2:時光怪客》超乎我預期的好看,
我喜歡續集更甚於第一集,這應該也是魔鏡系列的終章了。
整體的劇情結構仍然是以奇幻冒險為主軸(不然還能是什麼呢)
時間背景拉到Alice返回人間(?)後1860-70年代的倫敦,
此時的Alice不再是前集的小女孩,
而是繼承父親事業成為一名經驗豐富且頗具膽識的船長,
成功帶領船員從凶猛的海盜手中歷劫歸來,
Alice乘著從父親傳承的希望號返回倫敦,這便是第二集的序幕了。
然而返回倫敦後,卻發現一切變了樣。
負責船隻的公司換了管理者(向Alice求婚失敗的男人),
負責人不僅處處刁難Alice,母親甚至打算將船隻賣掉,
此處呈現出傳統產業開始朝向資本化的現代企業雛形,而社會氛圍也開始有所轉變。
在劇情安排上,具備勇猛及智識的Alice,
在瀰漫傳統性別氛圍的倫敦社會中格格不入。
編劇也巧妙地將彼時對女性的社會期待穿插其中。
例如負責人多次嘲笑Alice的女性身份:
女性不可能當船長、無法克服誘惑、甚至不具備理性的頭腦
(或許還有一句潛台詞是-甚至不結婚)。
這些台詞顯然都展現對女性的歧視,而其它女性也在在提醒觀眾,
Alice是一個不合格的倫敦淑女:
拒絕多金貴族的追求也拒絕進入婚姻、成為「女」船長、
甚至不顧禮節(階級)、奇裝異服等。
母親的台詞「這是女人的宿命」
更顯露出編劇刻意突顯彼時對女性的傳統期待,
以及Alice有多不符合「女人」這個身份。
當然,Alice若是順服就沒有這部電影了,
再次踏入魔境不單純只是冒險,
也是選擇了抵抗宿命、選擇不順從的顛頗道路。
若從主要角色來看,我認為Alice、瘋狂帽客、紅心皇后
分別呈現出不同的議題與象徵意義,三者之間也有所呼應。
|Alice|
很明顯地Alice扮演挑戰性別界線的角色。
做為一個勇闖魔境的冒險者,Alice呈現出果敢、堅毅、勇猛,甚至是粗野的特質,
在傳統女性角色的設定中,這些並不是常見的特質,
亦不被視為屬於女性的正向特質(多半會導致災難)。
而Alice的多重身份:叛逆的女兒、船長、拒絕婚姻的女人、企業家等,
也具有豎立女性角色模範的意味。
還有一段劇情也很有趣。
當Alice不小心回到「現在」,
被診斷為患有「歇斯底里症」的精神病患,也顯見編劇的用心。
歇斯底里症是男流主宰的醫療系統中,將女性特質病理化的典型控制手段。
奇思異想的「非理性」身體經驗,在父權社會中被貶抑為「精神異常」
(然而魔境本身不就是一種Fantasy嗎?)
Alice不斷的逃逸與反抗,意圖呈現出女性主體對抗父權體制的能動性。
在回到倫敦後,Alice與母親重修舊好,反叛即將吞噬母女的船隻企業。
聯手在新天地-中國,打造屬於母女倆的事業,
正式告別了小女孩的身份,以自主女性的姿態邁入新世界。
一對單親母女獨立創業,向男性掌權的企業宣戰,
不僅寫下女性自主的新章,也替倫敦社會即將產生的轉變打下先鋒。
|瘋狂帽客|
在這一集當中,帽客呈現出更多瘋狂以外的人格特質,
以及他的缺乏:信任與歸屬感。
信任的重要性,大到可以左右帽客的生命。
也呈現出極度需要被肯定的狀態,這份缺憾連結到他的家庭經驗。
備受父親冷落與嚴厲的管教,使他一再失落、得不到信任與希望,
因而埋下負氣離家的種子。
在得知其家人尚未死亡後,重新尋找歸屬感是支持帽客活下去的希望。
相較於紅心皇后的缺乏愛(或許是因為帽客擁有朋友的愛),
帽客這個角色的象徵意義,主要為家庭的重要性。
對於十分強調家庭意義的劇情安排,個人認為太過強烈。
尤其是帽客對Alice說「家庭是唯一的依靠」這句台詞,讓我有點反感。
我認為帽客與Alice與魔境中的朋友,也可以是一種家庭的樣貌,
而強調原生家庭的重要性,無非是鞏固了單一的家庭樣貌,
而喪失不同家庭樣貌的可能性。
不過Alice與母親共組的「單親家庭」
或許是編劇試圖呈現的另一種家庭樣貌,但仍略嫌安全了些。
|紅心皇后|
「為什麼我沒有人愛」這句紅心皇后多次出現的台詞,
彷彿在控訴命運或某個使她注定不幸的對象。
替反派注入「人味」也是經常出現的編劇手法,
將反派的壞重新安置脈絡,帶領觀眾回溯反派如何生成(例如《黑魔女》)。
人前冷血、殘酷的(大頭)紅心皇后,
原來也在原生家庭中,有著一段擱置許久的創傷。
這份創傷使她汲汲營營於追求權力,斬去所有妨礙她獲得愛的人頭。
即使紅心皇后的創傷也來自原生家庭,
但她與帽客不同的地方是,對愛的渴求更加強烈。
編劇用「缺乏愛」這個重要因素,替紅心皇后一切的殘暴行為找到了答案。
對於紅心皇后的角色設定,一方面讓我連結到自己的經驗。
因為對於愛的渴求,而使自己汲汲營營地抓取攀附所有可提供愛的人事物,
卻難以滿足的心理狀態,我也一直都在體驗。
這種因為缺乏而導致瘋狂的行為模式,確實是心理諮商會出現的觀點。
然而,我也並非全然接受這套觀點。
做為一部商業電影,這一套思路儘管沒有大問題,
但我們仍必須謹慎地檢視,電影的設定是否傳達特定的意識形態,
如同帽客象徵的家庭意義,呈現出單一的家庭想像,
缺乏愛的角色是否總是與某些性別、族群、人格特質連結?
這樣的套路可以成為一種新的解析觀點,
但也容易淪為另一種套版,我們應該警覺,
相同的答案不總是來自一樣的問題,
同樣的問題也不總是一樣的答案。
期待主流電影端出更多樣的套路和因果設定,
是做為觀影者合理的要求,也是促使改變的信念。
|Alice、瘋狂帽客、紅心皇后三者之間的關連|
觀影至尾聲,我意識到三者間的共同點,即為「異類」。
Alice是倫敦社會中不符合淑女期待的異類女性;
帽客天馬行空的性格與奇特的相貌在高帽家族中最為突出;
紅心皇后大辣辣的粗暴性格則和假掰的皇室家庭格格不入(更別說後來的大頭了)。
三位異類貌似全部重回「正軌」,但我認為異類也改變了「正常」的宿命。
Alice不再是四處闖禍的小女孩,而是勇於冒險犯難、挽救錯誤的行動者,
更帶領母親突破性別窠臼打造事業;
帽客的瘋癲敏感,在一片「理性」中突圍而出,
直指不可能為可能,亦重新獲得家庭歸屬;
紅心皇后的粗暴與衝動,映照出(被視為更優秀的)白皇后的懦弱與躊躇,
最終讓白皇后說出懊悔與道歉,獲得了原諒。
若要說三者異類完全被收編?我並不同意。
儘管在童話故事的架構下,Happy Ending仍是難以脫離的「結構因素」,
但在魔鏡2當中,已經脫離了正派與反派的對立敘事,
每個角色都獲得自己的圓滿,也已足夠了。
|總結|
總體來說,在主流好萊塢電影的架構下,
魔鏡2呈現出細膩的角色安排,
並做出符合性別政治正確的選擇(至少Alice與母親是如此)
在《黑魔女》之後,可看出迪士尼的部分作品,
有試圖加入女性形象轉變的巧思,但還是稍嫌保守。
全長將近2小時的過程中,節奏略微緩慢,
但有許多小高潮穿插其中,不至於讓人感覺乏味,
以童話改編的迪士尼作品當中,魔鏡2仍是一部出色的電影,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