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人能追求到什麼地步? [聖母峰-眾神的山嶺]

作者: ailurknight (我要買哈哈哈)   2016-06-22 18:34:32
先講評價:
是一部會讓我想再去看一次的電影。
除了聖母峰的拍攝,還有兩大影帝之間的對戲,我覺得比去年的聖母峰好看多了,
雖然有感覺省略了許多鋪陳,但重點有掌握到,會讓人不知不覺就過了二小時,
如果看完尚有餘味的,可以翻翻漫畫或小說,深入這個經典的登山著作。
--[以下有雷]----------------------------
"腳動不了,就用手前進,手動不了了,就用手指前進;
手指動不了就用牙齒,牙齒動不了就用眼睛瞪出一條路;
眼睛不行了,無技可施-----------就用心,全心讓意志飛馳!"
改編自歷時20個年頭構思完成的經典登山小說--眾神的山嶺,
是被作者夢枕貘說出寫完後"我已了無遺憾"一句話的大作,
也是被日本坊間稱為"最無法翻拍的小說"。
如今兩大日本影帝攜手,完成了日本"最高"代表作,也了卻許多讀者的心願。
"第一位爬上聖母峰的,究竟是不是馬洛里?"
登山攝影師深町無意間發現登山界懸案的線索,為了解開歷史謎團,
他開始追尋傳聞已死的天才登山家羽生丈二。
除了發現這位登山家驚人的計畫,
在一步一步跟隨著羽生腳印的同時,深町也重新探索了自己對於登山的感情。
"為什麼要爬山?"
馬洛里說:"因為山就在那裡!"
一句毫無邏輯的回答,引發數百年來人類渴望追求極限的共鳴!
八千公尺的登山是風險極高的活動,面對環境及天候的限制,經濟與贊助的缺乏,
這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和唾手可及的世界。
看去年"聖母峰之死"翻拍的電影"聖母峰"即可知多少人耗費鉅資,
只為一睹眾神俯瞰世界的光景,不論最後生死。
如果說去年"聖母峰"這片是記錄登山史上聖母峰最大傷亡與人類面對高山的卑微,
那"眾神的山嶺"就是闡述卑微的人類如何突破極限,探索"追求"兩字的意義。
多年前看過漫畫,日本這次耗資十八億日幣前往聖母峰實地拍攝,真的令人驚訝,
但也對如何把長篇著作的內容化繁為簡感到擔憂,
不過整部劇情的節奏和流暢度沒有讓我失望,
雖然省略了很多配角內心的鋪陳,但重點都抓得頗精準!
(二小時真的還是沒有辦法把所有人物內心的刻劃完整表達...)
只是感到涼子的戲份太少,但其實原著的女性角色比例上就是如此,
循著日本女性個性尚固有的收斂,涼子在情感的發揮上我覺得少了些發揮的空間。
但看著兩大日本影帝的對戲,已經瑕不掩瑜了!
劇情沒有太多曲折,作者也曾說,這是一部"用力投出直球"的方式寫出的作品。
就像男人與男人間的相處對話,內容沒有的拐彎抹角,
重點很清晰直接地帶動觀眾情緒起伏,
片中一開始很明白地表述了攀登聖母峰的死傷一直都在尋常之中,
不斷強烈地讓觀影者出自內心發生共鳴:"登山這麼危險,為什麼還要去爬?!"
在沒有原因與無從理解下,有些觀眾會很難理解"為甚麼要這麼堅持登山?"
但我覺得那是一種迷思。
就像許多運動都般隨著死亡的風險:跳傘 潛水 溯溪 攀岩 ...等。
有時喜歡是沒有原因的,
就算你告訴我為甚麼有人一生都在下圍棋,知其深愛的原因不代表能夠感受其深愛,
所以我想,就先把原因放開吧!
"不問原因,用開闊的心去欣賞一個人如何努力用生命面對喜愛的事物。"
拿不到贊助?就用其他方式獲取名聲;
對手寫下攀登新紀錄?那就隨時超越創舉。
情況艱困讓同伴決定放棄原有路線?他強烈抗爭並獨自面對所有艱險;
不惜一切生死未卜,只為與聖母峰長期對峙。
羽生不論面對人群與高山,都是固執地翻爬,
一再用心靈與生命不斷攀登,直到最後攀向夢想的最大挑戰。
作者曾在書中提到寫作羽生的初衷:
"我就喜歡一個男人尋求甚麼到令人心痛的故事。"
我想這才是作者與電影所想要表達的---
全片的角色架構很明顯,
身為觀測員的歐岱爾之於登山家馬洛里,
猶如攝影師深町之於登山天才羽生,
到最後涼子看著深町上山。
總是一位觀察者配上一位登山者,一個記錄者看著一個實踐者的過程;
看著一個個意志堅定的實踐家直到感染了自己,讓自己想要追隨他們的腳印。
但我較感遺憾的是描寫攀登聖母峰的危險很多,但對困難的著墨相對太少,
在聖母峰環境下身體的感受與變化?
稀薄的空氣及過低的氣壓如何與身體互動?
背囊為何減重與雪地如何影響步伐到如此小而密集?
漫畫中充滿旁白及內心的描述,但電影沒用其他方式詮釋,有些可惜。
看得出來兩位主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
但觀影者比較難感受或融入在極限環境下每走一步的沉重,
只能藉由他們的步伐跟動作來有限地聯想。
眾神的山嶺對聖母峰拍攝的科技及手法,很明顯沒有去年的聖母峰一片來的高超,
但專業的取景已經足夠滿足許多想一睹聖母峰與喜馬拉雅山的人,
曾有一兩幕深町在暴風雪中聲淚俱下的場景,
其實在超過零下20度瞬凍的暴風雪中,加上長時間運動缺水的狀況下,
能拍出"口中水漾的晶瑩剔透"還真不簡單!
細微的發現讓我有點出戲,但我知道那是為了表達出情感的張力,
也沒甚麼好批評,因為其實也看得出在風雪特效下,
做到只有張嘴時晶瑩剔透,沒有多餘的淚滴與水份,
已經是"細心中的故意"了。
我挺喜歡這著作的結局,許多故事結局都是在做交代,
用勝利或失敗當作給讀者的"交代"。
但在勝利或失敗之後呢?
馬洛里製造了謎團,吸引世人追尋與攀登;
羽生留下了迷團,由深町去追隨與探索。
原來冒險者留給人們的,
是心靈與精神的寄望,並非熱血不死,而是精神的轉生。
直讓人不由得發想,
究竟自己也能為熱愛的一切,如何奮不顧身?如何感染眾生?
                           ~END~
-----------------------------------
因為該部是日片,廣告不大,對國人的吸引力也薄弱,
如果想看得還是要把握一下時間,以免不久後下檔。
作者: jakostw (jakos)   2016-06-22 19:24:00
推 當年也看過漫畫覺得感動震撼
作者: blakespring ( ‵▽′)╮☆(__ __||)   2016-06-22 20:12:00
真的比去年同題材的好
作者: finna0   2016-06-22 21:05:00
只看過小說,也很喜歡這部電影,看完覺得好冷(跟空調無關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