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我們該相信一個人,還是一個體制】
今有幸參加大同首映
此片榮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日舞影展特別評審獎
其中點出了中國現今體制問題,同時也有不少部分台灣應借鏡
(以下有雷)
-
故事敘述大同市長耿彥波,立志將大同市建設為「文化」之都,
拆除民房建設古城牆與古門,此過程引發不少爭議,最大問題在於人民居住正義的部分。
然而市民的反應也反映出不少過往至今,在現代政治體制中,官僚文化所帶來的窘境。
-
「一個人,還是一個體制?」
長期以來,中國中央集權的運作模式,常仰賴個人所能帶來的改革與革新,
卻忘了國家運作良好是體制的問題。
片中,市民仰賴耿市長能給予拆遷更多好處,紛紛「堵人」等市長出現,
耿市長給予眾多人的要求,多給大一點房舍與補助,卻同時造成不公平的現象。
拆建前沒任何法定規則,必然造成眾多問題。
回到台灣,每次選舉都仰望一個救世主拯救蒼生,冀望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但都忘了,國家是個龐大的機器,要改的應該連同體制的提升才是正途。
但體制的運作良好,仍仰賴人的法治素質。
如同片中,耿市長荒唐地指導法官該如何辦案、收押,行政嚴重干預司法,
法制蕩然無存。
-
「沒有人的文化,不叫文化」
耿市長的「文化」,在其眼中是興建古城牆及古門,收集或複製舊的器物,
用以模仿古時輝煌的景象。
單純的把器物與文化劃上等號,嚴重忽略文化不僅是器物,
更是精神、思想、制度等的總和。
人的生活即是文化的表現,缺乏人的參與,文化僅剩空殼。
正如片中古城牆、城門完工後,空曠無人的「古蹟」留下的只是不知所云的意義。
因為這些古城牆,並沒有參與到人的生活中。
台灣呢?喊的正天響的「文創」,也常如此。
貼紙、筆記本、雨傘、鉛筆等器物層次的文創,為了賺錢而拓上不同花樣圖案,
與在地文化脫節,剩下的只有「給我錢」最強的精神意涵。
我們忽略、缺乏觀察自己生活的能力,只看到能賺錢的硬體。
硬體複製與創造是最好、萬無一失的方法,但沒有人參與,終究凋零。
-
推薦各位,7/8 大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9wNlA0A4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