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圖文網址:http://goo.gl/h17kAA
經由原作者 Coeus 同意轉貼
恐怖鄰人有著絕佳的開場,以及幾近完美的前半段,導演黑澤清做為日本最有地位的大導
之一,在運鏡及氣氛拿捏上,實力真的非常精湛,加上香川照之邪魅般的演出,不用嚇人
、不用血漿,就能讓人感到發毛。
隱藏的一鏡到底
恐怖鄰人有著十分高超且精彩的運鏡,技法近似於好萊塢大導-史蒂芬史匹柏,黑澤清在
電影中隱藏著許多一鏡到底,而每一段的長度都大概在十幾秒上下,與一般我們認知的「
長鏡頭」不大一樣,黑澤清並不是為了凸顯鏡頭,而是為了鋪陳氣氛。
以開頭那場,主角在警局內與殺人犯的追逐為例。
從手持鏡頭開始跟著主角高倉刑警,接著就維持固定鏡頭,有人從畫面內跑出去後,隨即
是主角從畫面外進來,平常我們習慣了以第一人稱或者緊跟主角的第三人稱看電影,但這
種角色脫離畫面的鏡頭,實在是神來之筆!
造成突如其來的驚喜感,以及看不見畫面外的期待感,靠這短短幾個角色的移動,就把當
時的混亂,以及遍尋各處找不到的心急如焚表達。
https://goo.gl/J8sYm0
另外在中景與特寫的切換,這部也展現非常引人入勝的手法,先談角色塑造,這部名為恐
怖鄰人的電影,並未在西野先生這位鄰人身上多著墨,而是透過一連串的「側寫」,高倉
太太的視野,隔壁太太的說詞,以及小女兒驚人的發言,透過這些不同的第三人稱,就把
西野先生神祕、詭異、未知的形象構築起來,再結合導演刻意使用壓迫性的鏡頭,把香川
照之的表情演技發揮到極致,相當成功的反派塑造。
https://goo.gl/lwMSxA (刻意的仰角,造成壓迫感)
https://goo.gl/8x8zwN (不露臉的剪影,增添神秘感)
儘管有著這些優點,我仍然無法給恐怖鄰人很高的評價。
原因就出在劇情的逆轉與收尾,完全浪費前半段如此精彩的鋪陳。
在心理學中,有個很有趣的理論,叫做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又稱為人質情結,意思是指受
害者對犯人產生感情、同情加害者,認同加害者的某些觀點和想法,甚至還會反過來幫助
加害者的一種情結。
恐怖鄰人的精彩在於此,為何西野先生控制的受害者們,明明有著大把機會逃走,卻無法
脫離?或許是基於畏懼的心態,也或者如電影中解釋的毒品控制也好,但人心就是這麼奇
妙,我們明明看見不足不滿的部分,但壓抑習慣後,也就視而不見了。在日本電影中,經
常可見這種對體制不滿的宣洩,以及人性壓抑的解放,大逃殺等類型電影,仿佛也述說了
日本的民族性壓抑。
有雷-
淺談小澪這個角色。
動機,是犯罪電影最重要的元素,角色為何而殺、為何而做都必須扣緊邏輯,若脫離這份
邏輯,電影只會剩下混亂,在電影中小澪幫助西野殺死了自己的哥哥、父母,完全成為共
犯,但在最後又漠視高倉夫婦將其殺死,不禁讓人懷疑,這角色到底是在幹嘛?
但回顧片中,小澪從未親手殺死任何人過,包括最後的西野先生,她只是漠視這一切的發
生,偶爾有反抗有害怕,在心底依舊期盼自己能夠被解救,但從沒勇氣扣下板機,一直到
最後她孩子般的笑,大笑著「哈哈你活該!」,我才發現這角色是多麼可悲,那麼的像我
們人類,看著現況的不滿,能夠改變的又有多少呢?
西野先生的身分曝光後,種種來的不合理,造就這部片爛尾的主因,包括明知道對方有詐
,也要獨自前往賊窟、毒品控制來解釋被洗腦太過牽強、主角演這麼久戲才殺掉西野的用
意?只能說精彩有餘,但收尾不足,可惜呀可惜。
https://goo.gl/exbr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