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論現代或是以前,當你進入一個體制,
想要獲得體制裡的認可的話,就要照著體制內的規矩走
但往往有問題的就是這個體制,因為說穿了,體制還是人制定的
有人在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人在的地方,就是人性。
「她的眼,如遠山,淡而確定不移。」──徐浩峰《師父》
今天終於把這部武俠電影看完,只能說我好喜歡。
撇除男主角廖凡長得像陳為民(他不是陳為民喔),
金士傑演得非常好,我很喜歡他跟男主角間的互動,
徒弟也非常有趣,看起來是個小混混,
(起先我以為是個徒弟跟師父反目的故事,因為要搶師娘。)
不得不說這師娘,漂亮、角色背景刻劃的好,有一股魅力在。
之前上武俠小說課的時候,武俠小說大致分了好幾期,
而有一期就是遍地武俠,只要你寫武俠就是有人看,
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度廬,如果沒聽過他的人一定聽過他的《臥虎藏龍》;
可是那時候的武俠小說走的是「實」,
講究真功夫,一拳一腳,寫得非常寫實。
大學時期有進圖書館翻了幾回,那時候的我不喜歡。
可是寫實,正是《師父》的背景設定。
武俠小說直到金庸成就了非凡,可是也是他的非凡,
變成武俠的一座大山,後人只有古龍曾經翻越
(但是他愛酒、寫作常常是讓人續尾)
金庸的寫作是採用文學想像,譬如翔龍十八掌、打狗棒法,
在現實裡的武館,並沒有這種招數。
並不能說武俠在後世逐漸式微是金庸的問題,
每個創作被受眾接受的原因取決於當時的歷史背景與生活體驗等種種因素,
可是也是武俠的式微,導致這種類型的創作,只在遊戲裡短暫露面,
或是一些武打片被我們這些期待武俠片的觀眾拿來充作武俠。
若說《刺客聶隱娘》表現的是崇高的武俠理想,而且故事說得比較飄渺,
那我更喜歡《師父》裡的寫實感,
回去翻了原著小說,不長,不過兩萬字,很精彩。
武俠電影、小說,都代表了一個時代,
不論如何,希望有人延續這個時代,讓武俠電影成為新一種的類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