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整部電影我想可能是
受了之前一些青春校園片的影響
有一些小小的預設或期待
大多的預設就是,搞笑成分居多
說理和深度的部分比較少著墨
反正就是看了開心,勾起回憶的片段。
我先說,我沒有看過小說,所以整體劇情走向我不知道。
開頭的鋪陳跟我想的差不多,就是有趣,然後勾勒
小綠和阿智的革命情感,以及最重要的,小綠和心蕊的愛情。
可是從學生時期的末段之後,我就開始覺得節奏好慢,
或著是說氣氛開始好沉重,看到有點快睡著,真的是
感覺在看小說了。
我認為,小說可以感受文字的刻畫,去細細品味,可是
兩個小時左右的電影,如果沒有比較高潮的片段和情節
會讓看的人很疲憊。
說到這裡都不是我給大負雷的理由,最讓我"難過"的
是最後小綠居然死了....而且是自殺。
我才發現我看了一個"中年男子的兒時回憶"
甚至讓我感覺忍受了應該有一個小時的枯燥片段
沒有苦盡甘來的回報。
這個結局讓這部電影變成一個"陳述句"
我看不見從其中,他想表達的深刻意義。
後來才發現,也許他本來就沒打算表達"深刻意義"
是我"過度期待"了吧。
既然是變成電影,那就能改編,堅持自殺的理由在哪裡
真的是感受不到,說完一個跟原著一樣情節的故事嗎?
尤其為了這個"理所當然衍伸的結局",穿雜中間瑣碎冗長的
沉悶片段,真的不是一個很讓人喜歡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