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天眼行動-戰爭中真理總先被犧牲

作者: moulinrouge (歸來桃花源)   2016-08-02 13:22:34
「戰爭中,真理總是最先被犧牲的。」
還記得「正義論」裡的鐵軌與工人之道德辯論題嗎?雖然老梗,但在不遠的現
實裡當真遇上,而且兩造選項之間的善惡變得讓你更難下抉擇時,你、還會按
下那顆按鈕嗎?
還記得「傳統好萊塢」英雄或戰爭片裡,當「正義」的一方按下一擊必殺之引
爆鈕,將片中敵人炸得稀巴爛飛上天時,畫面總會切到中控台裡一群(其實啥
事也沒做的)大老小兵們爆出歡聲雷動的雀躍與擊掌的這一幕吧?
但這部片,相信我,當你看到按鈕按下時,所有人、包括中控台、駕駛員、聯
絡官、地面人員、甚至包括看電影的你,絕對不會露出一絲「喔耶」、「太爽
了」的暢快感; 相反地,你會跟駕駛員一樣,只能拿掉耳機而低頭拭淚。
這是屬於我們這年代的戰爭片。背景總是用幾張投影片簡述歷來發生的恐攻事
件、加上幾張側拍到的嫌犯黑白照(為何總是黑白?),於是簡報完了,也讓
正義的世界警察(即使不是實質上的恐攻受害者)堂而皇之地有了「出兵」的
理由。出兵?放心,也不用真的派鍋蓋頭空降或潛入,我們早就進化成由衛星
、監視器、與無人飛機主導的戰爭了。反恐戰爭,擊響隆隆來自遠方的鼓聲。
敵人不再是壕溝裡拿槍矛互刺拼得你死我活的大兵,而被簡約成銀幕上可以用
滑鼠鎖定的目標,只要打通電話、與司法及外交部門確認、得到上級的許可,
就可以按下按鈕終結他們的性命。而我們毫髮無傷,觀賞這幕的高官們繼續喝
咖啡吃餅乾、駕駛員出了模擬戰鬥室還可以回家沖澡。這本來就是一場不公平
地、高科技地、用電腦精密計算的戰爭。你說上一輩那份浴血奮戰、殺出一條
血路、視死如歸的大兵情操嗎?那早過時了。加入戰情室的大兵們其實只是為
了償還學貸,以往也只有操控過無人監視機、從沒真正殺過 — 即使是用按鈕
— 一個敵軍; 而有權下令攻擊的上司們要嘛在出席友邦桌球賽、不然就是在
吃異國海鮮料理,只是接一通忙亂中的手機,就可以三方、甚至四方交涉後決
定遠在地圖彼方人們的命運。
但即使看似如此事不關己,當中控室裡偌大的銀幕上出現了道德抉擇難題時,
一切卻又回歸人性最幽微的情感面了。到底是什麼樣的道德辯論題呢?
(以下有劇情雷)
無人飛機監控已鎖定一棟民宅裡有多名激進團體的「恐怖份子」,其中有三人
分別為英美在東非名單之第二、四、五號通緝要犯,更有甚者,屋內監視器親
眼紀錄他們正在為兩名新血穿上炸彈客自殺背心,可想而知接下來會再次引發
至少兩波大規模恐攻,傷亡人數可能上百(甚至更多)。那麼,用無人飛機發
射導彈摧毀這棟民宅,可說在「軍事面」及「道德面」上都站得住腳吧?只是
,偏偏那麼湊巧,那棟民房外有位年約小學的少女在擺攤賣餅,而且幾分鐘前
、無人飛機駕駛員才看到這小女孩可愛地在家裡搖呼啦圈、接著奉父母之命去
賣餅貼補家計。若飛彈擊中民宅,經過「精密計算」,少女的死亡率在 65%
以上。好了,問題來了,要發射飛彈嗎?
不發射,炸彈客背心很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裡,害死許許多多無辜男女老少,
包括其他辛苦討生活的民眾、或者仍對未來有美好想像的年輕人們。但至少我
們能保住眼前這位無辜小女孩的命運(雖然我們都不知道她會不會下一刻一樣
被民兵擊斃),我們沒有用我們的權力「濫殺無辜」,而那些可能被炸彈客殺
死的人們,他們是被「恐攻」殺害,更給了我們在道德絕對論上站得住腳的理
由。
發射了,若能就此勦滅恐怖份子,在功利主義角度上絕對有道德的至高點,因
為對世界整體結果論來說,這項「必要之惡」是「好的」。但小女孩有很可能
遭受我們的「間接傷害」(collateral damage),使得我們在道德絕對論上已
然吃虧。更得小心,若這段監控影片以及討論過程曝光了,將會遭到多大的(
尤其來自那些左派們)批評。
如果你是操控無人飛機的駕駛員,你會按下按鈕嗎?
這問題或許沒什麼好選擇,因為若軍令請你按而你不按,就是違背軍令,在你
自己的基本責任上都站不住腳了,遑論道德層面。但你按下去了(尤其又是由
你發現小女孩的畫面),你將自責一輩子,所謂 PTSD (創傷後壓力症後群)
也可以從此誕生。或許有些人的心理素質不同,之後多遇到這種情境、多按幾
次就麻痺了,但這也可能又造成了反社會人格了。
如果你是能作決定的長官們,你會下令按下按鈕嗎?
這不再是軍事層面的問題了。雖然作決定的常常都是軍官,但很有趣地,在現
在這種高科技的反恐戰爭裡,反而更有緩衝時間,還能讓坐在軍情室裡的軍官
們詢問、上呈意見或照會法律顧問、外交意見。一方面或許是讓自己卸責(反
正皮球總會踢到最上層),一方面也讓自己更回歸人性思考面。也因此看到為
求能「問心無愧」,軍官們一再要求精算師能否把 collateral damage 「計
算」成小於 50%,彷彿這樣的數據就可以合理化一切攻擊行動。但一個小女孩
的生與死,真的是這 65% 與 45% 的帳面數據嗎?就如同醫師在解釋醫療風險
時一再被教導的,所有數據都只是統計結果,而你眼前的病人的存活率不是 0
就是 1。但或許又有外科醫師會跳出來說「真正遇到緊急狀況哪容得你去計算
」?經驗上告訴我們做什麼是對的、就得有魄力地執行下去了啊!也因此老派
軍官會說「我們作戰時不可能每一步都停下來詢問上級」以及「我是真的親生
經歷過戰場及恐攻現場的士兵、我知道戰爭會付出什麼代價」。但就算再老練
的軍官,真的能相信自己的「經驗法則」嗎?人心極其詭詐,誰能摸得透呢?
沒錯,既然戰爭一被啟動,就再也沒有贏家了。
這部片很有趣地,把主角群都設定為英國,卻毫不隱晦地在批判其實最會主導
反恐戰爭的美國。片中美國發表意見的只有兩次,但都是很明確直白地「贊成
」攻擊,即使民宅裡的被招募新血中有一位是美國公民,「但既然他加入激進
派,他就明確表明自己的立場與美國作對了」,毫不掩飾地繼續扮演好自己的
世界警察角色。或許也如此,本片才把這些討論都丟給「最愛喝茶聊是非」的
英國人。自從日不落國形式上瓦解、又遇上美國成為超級霸權之後,英國在二
十世紀中後期一直扮演著在「世界警察」與「後民主時代」裡居中斡旋的角色
,雖然主政者並非絕對左派,但立場總是表現出和平開放、尊重多元、互利共
生、甚至有些姑息的態度。但對照近來的英國脫歐事件,可見在歐洲世界經歷
過多的動盪不安後,人民再度「退縮」回保家衛國、「恢復大英榮光」的極右
思考模式了。若真的發生電影中的事件,不知2016的人們,是否仍會贊成保住
小女孩的性命(而姑息可能發生的恐攻),或者這種道德絕對論會被批為「左
膠」而被社會大眾揚棄呢?
再次回到本文開頭、也是本片開頭題詞,實在再真確不過:
In war, Truth is the first casualty. - Aeschylus
最後,別說這麼多了,本片算是我們摯愛的 Alan Rickman 告別作。能不看嗎?
作者: jace4091 (白豬)   2016-08-02 13:29:00
天眼
作者: cappa (cappa)   2016-08-02 13:55:00
精采
作者: z510 (小Z)   2016-08-02 16:01:00
好看
作者: Dillon0801 (Dillon)   2016-08-02 20:38:00
戰爭中 生命只存在於眼前 其他只是統計的數字...好片
作者: jojoSpirit (JoJoSpirit)   2016-08-02 21:04:00
真理,只是一種幻想,做不到的才是真理。正義論也沒啥意義,該轟就轟對了,其他上帝做決定不然絕對的正義會讓你寸步難行,沒啥實際價值。人就是喜歡吃飽太閒討論不實際的,不做實際的啊
作者: tok255 (tok255)   2016-08-03 00:46:00
推將軍最後一段話!好懷念Alan Rickman
作者: crystaldale (crystaldale)   2016-08-03 15:38:00
friday影音有上這部,很精彩!整個故事沒有華麗的場面,但劇情跟情緒的拉扯卻很有力道,推!
作者: jc1985 (歌癡)   2016-08-04 12:27:00
很值得思考的一部好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