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夏日情事 Ce sentiment de l'été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6-08-03 06:19:34
中文版預告片中有「繼《愛在日落巴黎時》後,橫跨柏林、巴黎及紐約的愛情絮語」 XD
而且為了這段宣傳文字,把法文版預告中不夠帥的歌手給砍掉了!見預告 1:23 處:
中文版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5BesEe0Cqg
法文版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N23H7Q-Img
還好我沒因為這句把它當成愛情電影,也沒因為預告片那種充滿回憶浪漫的光線與自彈自唱配樂就把它當小清新或文青電影。當然,賣「柏林巴黎紐約」與「絮語」的電影很可能流於無病呻吟耍浪漫,但這片不是,這片反而是很寫實地捕捉生活與情緒,就算有如《真愛挑日子》每年相遇一日那般設定了本片「每到夏季相遇一次」,但那也是屬於當代國際都會社群的寫實,更是精準捕捉本片要談的記憶、感覺、陰影。
片名 Ce sentiment de l'été,顧名思義講的不是「愛情」而是「感覺」,而且不是概括性的「夏日感覺」,而是專屬於主角一群人針對特定事件的「夏日會湧上的那個感覺」。那也就是柏林序曲的路倒,剛好就發生在夏天,從此以後夏天對這一家人來說再也不同了,每到夏天空氣裡就自然浮現那陰影,或是那超脫。
http://i.imgur.com/2nWXCNc.jpg
三城記
這片設定柏林巴黎紐約三城,對遠方想望這些花花世界的人來說也許可以算是「文青電影」?但電影呈現的是這三城最貼近當代的生活文化,毫無幻想與無病呻吟。先看看本片主角們,法國姊與紐約客同居在柏林、法國妹與分居丈夫孩子在巴黎、法國中產父母長居安錫山水間、紐約客與姊姊和好友們在紐約布魯克林重起爐灶...
這幾個西方世界的大都,在此前的 2010s黃金年代裡已經快要沒有國界,異語的人們在異地攜手落腳,國際家庭的特色本就是流動,這裡住幾年那裏住幾年,正逢「夏日」的暑假期間彼此探訪住個兩三天,雖然從無日復一日的「相濡以沫」而從沒成為熟人,但蜻蜓點水的相遇就確認彼此的連結。這不是輕飄飄的理想烏托邦,而是數以千萬計國際中產家庭的現實生活。
看看本片的「三城」,不同地點同樣的夏日,似曾相識的金色陽光、夕陽紅暈、公園草地、青年公寓、屋頂全景、清簡衣著、孩子笑語、在派對認識新朋友... 在這些精選並疊加起來喚醒創傷記憶的景觀意象之外,三城夏日的每日生活也如出一轍:柴米油鹽、走動穿越、潛藏理想;相遇問候、不發一語、相視一笑;客套破冰、輕觸傷痛、在地導覽。
http://i.imgur.com/cJmjMA6.jpg
沙發衝浪
本片的每日生活演技寫實而精準,兩位主角 Lawrence & Zoe 他們根本不是熟人,根本只是因為 Sasha過世才短暫相識留下印記,接下來也不過就一年見一次面(有一年還沒見,只寫 Email),起因都只是「我要去紐約,借我住兩晚?」這種青年旅館或沙發衝浪式理由,兩人對話也都是超不熟從一兩年前問候起,但這都沒有關係,真沙發衝浪都能從零開始交心,兩位彼此關心對方的陌生人,則是三言兩語就能體會對方處境、更回視自己。
沙發衝浪的高潮總是:來看看我們的夜生活。第一站柏林,喪禮剛結束還是要吃個晚餐上個地下酒吧;第二站巴黎,參加好友的後院生日趴;第三站紐約,從屋頂生日趴轉台 Live House 。不熟的親人帶自己參加陌生的派對,一張張都是從零開始的友善新面孔,與他們雖無法透徹了解,但帶著誠意的淺淺碰撞就能交心,甚至得到相濡以沫的熟人無法給予的抽離與超越。
這片描述的三城生活主角們,都不是什麼柏林外交官或紐約巴黎金融菁英,而是生活載浮載沉的大齡青年。看女主角 Zoe身為分居媽媽上夜班帶大孩子,應該將近三十了?大五歲的姊姊 Sasha三十好幾在印刷工坊做手工,看來仍像個學徒?與女友年紀也許相仿的 Lawrence ,三十好幾還在接翻譯小案子掙扎著寫作?姊姊 Nina 也還在車庫經營二手懷舊商店?正如中產父母體貼道「遺產你都留下來,畢竟你們也沒賺多少」,這些為了精采理想的奮鬥與掙扎,終於由 Lawrence 的好友一席「35歲還在煎漢堡」明確點出。
http://i.imgur.com/gbGSgIX.jpg
這是西方的國際少年生活,儘管很多中產菁英進了職場後就會變調,但對這群苦哈哈的文化產業青年來說十餘年後仍沒什麼不同。毫無保留擁抱異文化與新朋友,就是本片這一社群長大到老都不會變的精神,也是這能夠支持苦哈哈文藝青年的「三城」特色,更是本片鋪墊「走出悲傷」主題的重要背景。
柏林,思念是空虛
今年的歐陸系思念電影,已有公路片《愛重逢以後》、魔幻片《通靈診療室》、與諜報片《西西里的漫長等待》等,都有特別的巧合背景醞釀戲劇化的思念與超越之張力。這部《夏日情事》卻完全相反,不求任何戲劇化而完全走「日常」,還請到了《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男主角 Anders Danielsen Lie 再演一次日常系暖男,對每個鏡頭無論是個人思念、雙人談心、多人客套,通通走寫實。這寫實對沒體驗過的人來說可能有點進不去那情境,但對有體驗過的人來說則會驚訝於那對日常的細微捕捉。
第一個 Sasha驀然跌倒就此不醒的鏡頭,美好生活戛然而止,但背景的陽光草地鳥語花香仍在繼續。親人死了沒有戲劇化的喪禮與擁抱哭泣鏡頭,只有留下的男友從頭認識陌生的家人,打點一切不多說只淺淺問候拍拍肩膀,這是任何家庭變生肘腋的自然,但對每個在文學中見識他人生死遠多於親身面對生死的我們來說,卻令人驚訝地有種超現實感:人路倒了、辦完喪事、分好財產、拍拍肩膀、我卻啥都沒做甚至腦子還沒轉過來... 死亡就是這樣嗎?
死亡的平凡才要慢慢發酵,都不會是什麼哭天喊地的發酵,而只是覺得日復一日的「日常」出了個空缺,「這半個三明治沒人來吃了」;沒想要哭喊什麼,只覺得當世界還在運轉時,我卻少了一個齒輪,就此凝結。這不是什麼壓抑或不願面對的問題,看看這片自由派的人們對於死亡與思念多麼直言不諱、親人甫逝還能在言談中狂笑不止,看得出來他們並不壓抑,只是感覺自然潛隱,要等日後情境類似的一個個夏天再悄悄冒出來。
http://i.imgur.com/anVIjBN.jpg
巴黎,思念是積鬱
第二個夏天,視角轉給 Zoe,帶著孩子放學回家穿越噴泉聲聲笑語,日常的美好仍繼續,彷彿悲傷已成過去。但回到公寓讓我們看見這對夫妻的關係,彼此仍互相扶持一起談心甚至偶爾共享溫度,但這家庭已出了問題,Zoe 似乎也少了一個齒輪,認真上班養家的丈夫與世界還在前進,Zoe 卻陷在四年的旅館夜班生活中,想走卻提不起勁走出來,反倒是耽溺在這裡珍惜與變裝老闆的小小撫慰。
在此前都還沒有主要角色「哭」的鏡頭,只有在柏林時讓工作坊的女同事聊著聊著突然啜泣一下還要 Lawrence 來安慰。事隔一年,不熟的男女主角在巴黎相遇,終於上演了兩人牽手互相撫慰、淚水決堤。顯然 Lawrence & Zoe 兩人儘管未必壓抑,卻都已積鬱。少了齒輪的 Lawrence 儘管有密友可談心,卻知道只有同樣少了齒輪的 Zoe真正體會他的空虛,儘管不熟要來拜訪很冒昧,找個共同朋友參加個派對也要重逢,這重逢不只是來尋求撫慰、更是來提供自己的撫慰,你好嗎?
這個巴黎派對儘管有熱舞,但積鬱的兩人都心事重重,互道近況只有黯然的停滯,只有爬上屋頂看著圓環讓自己「輕盈一回」。白天了,站在地上的圓環,一群四海的俄國觀光大叔隨手撿走孤獨的 Lawrence 帶他來看疊羅漢,神奇地換來睽違已久的舒暢笑容。你知道自己停滯、知道要站起來前進、知道要來與重要的人互相幫助,但這一切知性的努力之後,往往真正通體舒暢的感性開關,還是要靠不經意的機緣驀然打開,甚至往往是如俄國大叔這種滑稽的隨機。
http://i.imgur.com/1IA0gBJ.jpg
安錫,思念是互助
三城之外,還要回個外省的老家。第三個夏天 Zoe攜子回到 Annecy 看爸媽,似曾相識的美好時光與孩子笑語,在巴黎林蔭還是湖光山色都一樣。不同的是,經過兩年回到老家,終要做好準備擁抱過去:打開姊姊的房間,打開自己的回憶抽屜,過去只是不避諱,現在則主動挖掘點點滴滴。
當然我們看得出 Zoe還在停滯,又陷在混合著自憐與倔強的狀態中,爸爸的關心換來渾身帶刺,孩子的陪伴也被善意拒絕,只想孤身游向湖心「輕盈一回」。儘管只是一年一度,遊子還是該回個家,平常 email上得知媽媽積極走出新生,回家才知道這只是停滯的過動型,媽媽一樣少了個齒輪努力找東西填補,拖個兩年終於開始看「腳底心理醫生」。是什麼樣的心理醫生不重要,重要的只是終於面對「積鬱」的現實。
要面對現實,幾年都有可能,只是剛好這家人是兩年罷了。這也讓 Zoe知道該擁抱母親、也該面對自己,也許這就是終於「打開房間」的機緣?遠方的 Lawrence 看來有一年沒見也沒通信,有了機緣想到你,就來分享本來塵封的回憶吧,雖然很滑稽又很臉紅,但心房打開興奮起來一路打字什麼都不怕,只知道我的靈感通了,也要與你分享。通透的 Zoe在安錫第二次「輕盈一回」,不再孤獨游向湖心,而能牽著兒子上山看飛行傘。
在這段,我們漸漸發現集體的「思念互助會」有多重要,不只是互相傾聽打氣拍拍,更重要的是彼此當對方的一面鏡子,以自我的存在激起對方自我超越的靈感。
http://i.imgur.com/PlJLnMG.jpg
紐約,思念是超越
接到 email 的 Lawrence,找到了傳說中的阻街女郎自拍照,一打開回憶的盒子就關不住了,也才赫然發現不用關住。這原以為會觸景傷情的過去,塵封一段時間再打開來竟莫名坦然,能夠重新帶著好奇回視一切,看到那張三年前小朋友給自己打氣的兒童畫,重新提醒自己互助的感情一直都在。打開盒子,重新上了齒輪的 Lawrence 展開紐約新生,繼續翻譯重拾寫作、與姊姊經營古董商店、鼓勵好朋友更認識新朋友。
電影拍到這裡,其實兩位男女主角的思念超越都已經完整、兩個停滯人生都已重上齒輪,剩下的一次訪友只是讓異地兩人互相確認彼此的新生、互道溫暖的祝福罷了。這回來紐約,一樣登高「輕盈一回」心情大不同,一樣參加派對玩得更放鬆,離開派對我交我的新朋友、你展開你的新戀情,晨曦時分躡手躡腳回到房間發現主人不在家,這淺淺的會心一笑多麼甜蜜?
四個夏天,說穿了這兩位主角不過就是見面三次通信一次,彼此都仍只是「我帶你逛逛紐約」的沙發衝浪客或「最近好嗎?在做什麼?」的遠親而已,但只要有一個共同的機緣互相關懷,蜻蜓點水一樣交心。在流動的當代,空中飛人與國際家庭再也沒有日復一日的相濡以沫,但也沒有守舊者預言的冷漠疏離。至少在本片描繪的這個「三城」國際青年之間,人們已卸除壁壘超越陌生發展出了普世的互助社群,兩條平行線偶然的交集裡,你點通我我點通你一起讓人生前進,帶著祝福送你一程期待下次再會。
http://i.imgur.com/3Ds7py0.jpg
《夏日情事》擁有很多美好的浮光掠影、國際都會的文藝生活點滴,許多片段乍看之下真的很像「文青電影」,但若能從頭貫串到尾跟隨著思念、互助、超越的主題,就能令人驚豔於這片的腳踏實地,大到故事設定、時間跨度、情緒累積、成長頓悟,小到派對肢體、日常走路、對話寒暄、相視一笑,幾乎所有細節都沒有放過,一方面呈現「走出悲傷」的主題故事,另一方面呈現當代青年無壁壘的「國際社群」文化。
就算不要這麼嚴肅地看,這片也很體貼地將「思念」的季節選在陽光燦爛的夏日,讓痛苦的時節仍有美好點滴、積鬱的時節仍有家人朋友聚會、空虛的時節就放鬆享受鳥語花香、心血來潮就來探訪城市活力。本片從劇情到演出都精緻紮實之餘,我最欣賞的還是對三城與安錫共四地的景觀捕捉,成功找到了共同的光線、顏色、場合、人與文化,一次次勾起主角們回想那年柏林,也讓我們回想屬於我們的曾經夏日... 或是四月與十月好了,台灣的夏日好熱呀 XD 。(汗)
http://i.imgur.com/DcAClTl.jpg
作者: yc315 (貓)   2016-08-03 15:56:00
推 想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