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版: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391333096
今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出現了創辦以來從未出現的兩個紀錄,一是郭富城《踏血尋梅》橫
掃了最佳男女主角、男女配角、新演員所有的演員獎項,成為金像獎首部演員大滿貫的影
片,但他最後卻錯失最佳導演以及最佳電影;而另一個紀錄,同時也是備受爭議的一點是
,得到最佳電影殊榮的,是一部在所有獎項都沒入圍,僅入圍一項最佳電影的作品,備受
爭議的是,過去雖然不是沒有發生過最佳電影得主沒獲得主要獎項的例子,如《千言萬語
》以及《警察故事》,但是它們有入圍其他獎項,只是無緣獲獎,可這部《十年》只入圍
單一獎項,難免被人質疑其公正性,再不論是技術性獎項,或者演員、導演獎項均沒獲得
提名的作品,竟然能夠入圍最佳電影,甚至還能獲獎,難不成是這部片大有來頭?
最要命的是,若是這部電影是其他作品倒也不會有這麼多爭議,最大的問題是,《十年》
碰觸了最敏感、且是絕大多人絕對不敢去碰觸的議題,那就是中國與香港的政權問題,也
因此這部將劇情建構在十年後的近未來˙香港景況的作品,被中國全面封殺,禁止轉播頒
獎典禮,就連最後的完整得獎名單,完全不見最佳電影《十年》這項,完完全全的被河蟹
掉,五位導演相當有種的挑戰、去碰撞這個無解的議題,但更有種的,是香港金像獎將最
大獎頒給《十年》,還記得典禮當晚沒人敢上台領這個獎,最後是由主席爾冬陞代領,為
什麼沒人敢領獎?誠如五位導演在北影放映後的回應,即便有演員想跟導演合作,但看到
這樣子議題就卻步了,沒人願意拿自己的未來開玩笑,雖然你知我知可能全香港沒幾個人
喜歡共產黨,卻沒有人敢否認的,中國發展快速,越來越多產業向中國靠攏,要想賺人民
幣,豈能接拍這種會被封殺的電影?這是香港人的悲哀,卻也是香港人想改變卻無力改變
,且不敢去做改變的現況,於是,五位導演將這樣子的冀望付諸在電影裡頭,十年後的香
港會成什麼樣子,全世界都在等著看。
《十年》不難懂卻也難懂,五篇短篇有些直接明白,有些則需去做消化,本片好看與否,
就看你願不願意去思考,本片由《浮瓜》、《冬蟬》、《方言》、《自焚者》以及《本地
蛋》組成,其中我最喜歡《自焚者》,然後是《方言》,《自焚者》所探討的部分,以及
對中國的政權批判是最直接且最強烈,若說其他四支是在想像香港的未來十年,那麼《自
焚者》則是對現在中國政權的不滿抒發,我個人是認為中國是看了這支《自焚者》才決定
封殺本片,畢竟其他短片用隱晦的方式去拐個彎偷罵中國共產黨,只有這支直接不客氣狠
甩中國一巴掌。
先來談論《自焚者》,前幾年的香港佔中運動記憶猶新,畢竟年初台灣才剛發生太陽花學
運,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我不知道這句話的正確性,對於政治我接觸太少,《自焚者》涉
及的層面廣闊,不只中國,連香港過去的殖民者英國都扯進,1997年中英簽屬《中英聯合
聲明》,香港正式回歸中國,而中國則與香港訂立了一國兩制政策,除了外交與軍事外,
其餘均由香港人民自主,這樣的協定可維持五十年,也就是要一直到2047年中國才有辦法
干涉香港,這你我小時候課本都有上過,或許小時候不懂,但長大後你會發現,香港真的
享有真正的民主自由嗎?中國真的只有干涉外交與軍事?其他都沒碰?在過去漫長歷史歲
月裡,以全世界中心自詡的「中國」,會甘心將好不容易接回來的領土劃分為二?說實在
話全世界都覺得不可能,更別論香港人民,如同裡頭有位男士說「香港明知道被共產黨強
姦,為什麼不躺著享受就好?」
香港人民當然知道,於是在早前日子香港可以說是「默許」中國這樣做,怎麼做?無視《
中英聯合聲明》的協定,繼續掏空香港的自主權,過去的香港可說敢怒不敢言,於是《十
年》應運而生,將想說的話藉由十年後的人們說出口,當然啦,香港人民不滿中國干涉政
權,但難道不會有人去不爽英國的默不吭聲?好說歹說當初也是英國和中國簽約,某種層
面來講,英國是不是要保護香港權益?即便不可能長期保護,但至少再看到聲明不被理會
的時候,是不是要站出來替香港說話?《自焚者》所講的,我想更多是對英國長年默許中
國為所欲為的無聲抗議,但香港人民仍懷抱希望,期望將來哪天英國能聽見香港的聲音,
出手幫忙,自焚者點燃的不一定是絕望,而是點燃了希望。
而《方言》與《本地蛋》都在講著中國對於香港的文化洗腦,用政策一點一點摧毀廣東話
,用政策一點一點去摧毀香港人民對於「本地」的認同性,不為別的,就是要香港人民產
生對於「中國」的國家認同,十年後廣東話漸漸消失,香港本土事事物慢慢不見,取而代
之的,是街跑的普通話、中國產物,「香港」將全面消失,那這樣會有什麼問題嗎?換個
角度想,你就把你我都聽過的「勞改」放大來看,這樣的政策若是實現,就有點像是中國
對全香港人民進行勞改,但好理家在中國的勞改制度已經被廢止了,不過《方言》與《本
地蛋》是否算是在預言著,中國未來會用另一種制度去取代消失的勞改,去對香港做文化
洗腦?
香港人不能講廣東話,香港不能再出現「本地」相關的東西,那香港還剩下什麼東西是「
香港才有的?」
《冬蟬》是五支短片中,最難懂的一支,在現代社會中,高樓聳立,老舊房屋遭汰換似乎
成為某種趨勢,可,這些老舊房屋有得到妥善處理嗎?還是政府拆完了,就隨地留下堆斷
垣殘壁不收拾?政府想像未來前進,卻對過去沒有妥善安置,夾在中間的人們無所適從,
只能保留過去,卻也走不到未來,黃靜與劉浩之將過去的殘留物品一一製成標本,他們想
保留的是過去的歷史足跡,還是對於過去的緬懷?人與土地一旦有了連結,無論怎麼動搖
都是緊緊相連,隨著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標本箱也快用完了,卻仍有許許多多物件散落在
地,香港渴望快速發展,卻不願重視舊有問題,於是就這樣一直放置著,劉浩之最後請託
黃靜將他製成標本,是否是他對這個社會最後的奮力一搏?
《十年》的出現也許不能代表著全香港人民的心聲,但不可否認的,是本片確實打醒了香
港人民對於自主的重視性,相信現在還是有很多人不敢吭聲,可《十年》豪不畏懼的站出
來說話了,香港佔中絕對是香港歷史上不可抹滅的重大事件,可《十年》不也能視為一種
重大革命?
如同導演所說:「革命完了就會有新的東西出現,不能因為一次抗爭的成功或失敗就去定
義結果,而是要靠時間慢慢去堆積、檢視。」香港佔中、太陽花學運誰能說是成功或失敗
?也許光看表面確實都因被政府鎮壓住以撤退收尾,不過在這兩件事情背後,確實開始出
現很多大大小小的,可能聲音、行動、思想激盪,從過去的沒人敢言,到漸漸地有人企圖
反抗、爭取應該本來就屬於自己的東西,放長遠來看,已經成為歷史的香港佔中跟太陽花
學運,能說失敗嗎?
確實論拍攝手法與劇情整體來說,《十年》五支短片風格不一致,看起來總有些不整齊,
要拿到最佳電影有些勉強,可如果跟這部片一樣,將時間推至未來,現況若開始出現變化
,香港人民或者全世界在關注相關議題者,會記得的可能不會是其他電影,而是這部《十
年》,若是這樣想,那這部電影拿到最佳電影確實實至名歸,好的電影是會讓人思考的,
有意義的,哪怕只有一點點,如果未來十年後、二十年後,甚至三十年後,香港人民可以
大膽的將《十年》印製在教科書上、掛在嘴邊講、拿出來討論,不是挺好的?
最後,在台北電影節放映後,有個觀眾問了個問題,香港導演已經有人跨出這一步去大膽
挑戰共產黨,那麼,我們呢?這樣一想,突然覺得《十年》的出現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