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版: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392574970
某個方面來說,我一直認為雲翔的電影有些許像蔡明亮導演的作品,感覺容易看懂但實則
又如同身在百里霧中,好家在的是雲翔導演的作品會有種「主題性」,即便你可能很難明
白他的劇情,但依然可以從旁推敲出他想說的,這部《同流合烏》如其名,本該是同流合
汙的「汙」字被取代為「烏」字,可見導演想打造一個跳脫世俗、跳脫軀殼、打破性與愛
的界線的烏托邦,過去男男戀、多重性關係等都被冠上負面評價,可來到了雲翔導演手上
,它們便成了一種可能,甚至說,變成了一種「被允許存在」的情感鍊。
男大生高勁軒可以說是個典型的青少年,不明白(在尋找)自己的性傾向,嘴裡說的「我
清楚知道自己的性傾向」模糊曖昧,可能是壓抑、也許是因為旁人都是愛著異性,以至於
他潛意識告訴自己「我就是要愛女人」,所以在最前頭,也就是片頭的部分,出現了一個
場景,主角是他,而配角則有男有女,他被綁在十字架上,享受著、痛苦著去感受他/她
給他的肉體刺激,這是否可以意味著他自己本身還是對自己抱持著懷疑?
先回到最前面,《同流合烏》中大量(可以說是以他為基礎)的日本文學作家「三島由紀
夫」的文學意識,以及少許的古希臘哲學家的思想,善於反諷批判俗世、追求「美」、窺
探人性、挑戰世俗道德的三島由紀夫,遇上了擅於辯證法、追逐真理的蘇格拉底式的哲學
家們,兩者同樣高深同樣莫測,相互激盪、碰撞後,成就了雲翔導演鏡頭下的烏托邦世界
。
《同流合烏》清楚地想和觀眾談論的,如表面上的性開放、多重性關係、同性戀、異性戀
等等,而往內探究的,是性與愛的分離,這裡直接跳到結尾,詩韻與明鏡台原來根本就是
夫妻,但為了研究理論,他們決定「身體力行」,詩韻贊同明鏡台去和他人發生關係,雖
然我不曉得是否有特定選擇對象,但我認為對性仍感到茫然的青少年是最好的對象,所以
處於迷茫(加上又和明鏡台有著三島由紀夫這個共同話題),因此讓他跌進了這池湖水中
,深深墜進三島由紀夫書中的那關於美的無限探索裡。
脫去男與女的外殼以後,你與我、他與她、她和她都是一樣的,就像那艘船上的景色那樣
,眾人都赤身裸體,豪不害臊的坦然面對彼此,愛撫、接吻...,當詩韻和明鏡台就當著
高勁軒和祖兒做起愛來,告訴他們別光看要學,接著就...兩人變四人,從本來男和女,
途中經歷了男男、女女,這四個人便一次概括了所有「性」的可能,那,他們真的找到了
他們在尋找的烏托邦了嗎?這個答案,可能就交給觀眾自己去思考了。
我認為可惜的是,我覺得已經是拍同志題材能手的雲翔導演,在處理「神不允許同性戀存
在」、「基督教徒排斥同性戀者」這樣的素材時,仍有些處理不好,看得出他因為本片題
材涉及到哲學、思想性的東西,「神愛世人,若是有人與你不同,神會教導你用心包容這
樣的不同」,那到底是誰告訴教徒該對這樣的不同感到噁心、排斥?我認為這樣的觀點放
進《同流合烏》裡很合理,甚至這又可以當作是另一個可以討論的議題,但,肩負這個重
任的祖兒看得出來並不太會演戲,表情僵硬、台詞生澀,放在哲學辯論裡應當屬於直接被
扳倒的一方,而這個角色的思考與堅持反覆,看過電影的觀眾該知道我再說什麼,有這樣
的設定在電影裡面,但卻無法說服觀眾,看起來反而有些多餘。
而電影中另一個支線(?),就是20歲的高敬軒和明鏡台發生性關係,這在台灣看起來沒
什麼,但香港的法律卻是認定21歲才屬成年人,因此不滿21歲的高敬軒和明鏡台因此而觸
犯法律,好啦講到這裡我在扯個題外話,兩個好了,一個是是誰舉報兩人?我認為是祖兒
(畢竟高敬軒事後有傳訊息跟他坦承和明鏡台發生性關係),但後來祖兒任何話都沒說,
也沒有任何舉動,就這樣開始和高敬軒以及詩韻尋找(或著說鑽)這條法律的漏洞以及解
決之道,OK這又得回到上一段,就是祖兒的性格塑造反覆不一,看起來太跳躍性,太過不
合理;而第二個則是在本月1號有參與本片的演員王賢誌和他交往多年的男朋友到溫哥華
註冊結婚,原先他是打算等香港同性婚姻合法化後再結婚,雖然他們表示是因為去旅遊時
突然有想結婚的念頭,所以他們就匆匆到溫哥華辦了婚禮,可是我想,既然《同流合烏》
這樣的電影還存在著,就意味著香港離所有的開放還有好長的路要走,如果他們要等到同
性婚姻合法化,不知道要等多久。
好再回到電影本身,感覺得到雲翔導演想在電影裡頭放進除了情慾以外的事物,可說實在
話看起來不僅有些突兀,還有些不搭嘎感,就是前中後三段的劇情緊密度本來就已經很薄
弱了,再放入這段,再推進到最後段,角色的表現被切得破碎,讓觀眾(至少我)很難真
的將自己投入到角色情緒裡。
《同流合烏》跟前幾部雲翔作品相比之下更淺顯易懂,不過卻變得有些平庸,過去的特色
在本片幾乎失去,實在有些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