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心得,請用『我電影看得少,你不要騙我喔』的心態隨便看看就好XD
我的總結是結局真的拖垮整部戲建立起的基調。
但還是先講優點,刃太的作品有其細膩度,無庸置疑。
這部戲很多細節都能讓人感受到用心。
例如李康生戲中角色因為是癌末病患,所以說話有氣無力。
又例如片頭拍攝建築場景時就出現的黑色塑膠袋,
還有張老師烙英文的原因、片頭殺人過程中的布景與道具設置等等,
以國片而言,在黑色幽默、劇情細節與電影美術和運鏡部分,我給予極高評價。
再來就要說缺點了XD
我沒看過小說,但同行友人是有看過的,
所以昨天看完後我問友人的第一個問題是,
小說中房東是不是想表達一個極惡的存在?
第二個問題是,
那非幻想情況中的房客們到底怎麼死的?
這部戲很多人拿來與隔離島還有少年pi比較,
其實我並不意外,而且也正好可以用這兩部戲來說明房客這部戲的最大缺點,
隔離島大致上就是神經病的概念,
但劇情著重在真真假假,並且有交代真實與幻想的各種可能,
所以交錯鋪陳出看戲的觀眾游移擺動的各種認同心態,因而精彩。
少年pi的老虎原則上是影射主角的野性生存本能,
但透過海難求生困難的無期待可能性,並安排獲救後老虎的離開,
來讓觀眾陷入良善與生存困難的取捨掙扎與無奈,後勁極強。
這兩部戲的鋪陳與結局都能完美的緊扣整部戲的推進,
但樓下的房客電影版中的鋪陳,
就是給我直截了當的上面那兩個疑問...
如果房東就是純粹的黑暗與邪惡,
那就不要洗白他,會讓這部戲的後勁更強,
甚至產生房客在真實清況中會不會死得更慘的害怕。
但劇情既然如此安排,讓我產生第二個疑問,
就是房客真實情況下到底怎麼死的?
這個問題又繼續緊扣這部戲的評價,
因為如果不交代房客真實死亡時的情形,
那麼這部戲的劇情主調就只能定義為
“看神經病幻想自己殺人的過程是如此美好”
這很糟糕,
因為這部戲來看邪惡的人性理應是最精彩的一環,
結果房東操縱出來的人性,就只是幻想...
我最失望的就是這部分,
如果操縱人性的部分不是真實實施,那到底可怕在哪裡?
一個殺人案件之所以令人恐懼,就在於它真實被實現,
電影版安排成彷彿只是幻想,
且房客真實個性與房東幻想中大相逕庭,
那麼是否可以認為房東的邪惡計畫在現實上不可能實現?
再一次讓我問這個問題...
那劇裡現實中房客到底怎麼死的?
就是很空虛的遇到壞房東下藥?分屍?
那麼精彩的操縱人性呢?
結局這樣的安排,
讓這部戲失去隔離島那樣真假兩方都有擁護者的力度,
洗白的鋪陳又無法因為具無期待可能性而讓人認同,
最終失去中心焦點,我認為非常可惜。
如果這部戲可以讓我選擇結局,
我一定會選房東就是延續黃四郎的純粹邪惡,
並讓穎如從頭到尾體現存在與否真假難辨,
讓焦點聚焦於究竟是否合作並競賽殺人,還是僅為第二人格。
然後房東於警詢陳述時,讓警察們害怕到不知道該怎麼理解這個怪物。
我想這部戲就會成為我心目中數一數二的國片了XDDD